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丹燕跨界重拾上海摩登13年探索终 [复制链接]

1#

晨报记者孙立梅

淮海中路号,乔咖啡。面向常熟路的外立面上,这两天新贴了大幅的黑白海报。海报上长发飞扬、笑意粲然的女子,正是著名作家陈丹燕。她的拎包正中,写着大大的“上海”字样,复古气息扑面而来。

这,就是陈丹燕念兹在兹的“上海包”。

早在年出版的《外滩:影像与传奇》一书中,陈丹燕就曾写到过这种在上海生产、标注“上海”字样、但其实并没有具体品牌的包袋:“外滩楼群天际线的速写第一次被印在从年代到年代上海出产的各种人造革提包上,在天际线的上方,印着‘上海’两个字。这种式样简单,结实耐用,并装有拉链的大小提包以及旅行袋,因为品质良好受到大江南北中国人的欢迎。在中国纵深的腹地,它更是时髦的象征。”

但从年代起,风靡一时的“上海包”逐渐退出市场。在年出版的《陈丹燕的上海》“外一章”中,陈丹燕提到,“上海牌包袋”竟然没有、也无法注册商标专利。她找到了当年最可能、也最应该是生产厂家的上海皮革箱包厂,但全厂上下,已经没人知道当年的生产细节了。

与上海包一起消逝的,还有牙膏、搪瓷杯、缝纫机、毛毯等一系列曾经闪耀着“上海”光环的老品牌。陈丹燕说:“年以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存在,向全中国输出了城市的生活方式,所有跟城市生活相关的衣服、鞋子、手表、汽车、包包,都是这个城市提供的。”

这些,用当年的说法,叫作“时髦”;用现在的说法,叫作“国潮”。

作为一位以写作上海而知名的作家,陈丹燕痛惜于这些品牌的流失。她在接受新闻晨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些品牌里,一定有一些是值得保留的,是有可能被复兴的,我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

年上海两会,作为市人大代表的陈丹燕将五张主打上海经典品牌的海报带进会场,呼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