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权威盘点:空调业2005年没有“井喷”的日子
按照空调界的行规,每年的9月1日到次年的8月31日为一个冷冻年度。昨天,空调业走完了2005年的冷冻年度,开始踏上一个新冷冻年度的征程。不过,站在新起跑线上的空调厂商们此时却没有丝毫的兴奋,因为他们刚刚度过了一段没有“井喷”的日子。
不管是一向热卖的省会合肥,还是被空调厂商普遍寄予厚望的二三级市场,空调销售均没有出现热的局面。公开资料显示,2005冷冻年度全国空调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度下降了5.1%%和1.0%%。省内的空调厂商虽然都对外以“基本持平”来概括其销售业绩,但调查到的数据显示,2005冷冻年度省内空调市场还是“少收了三五斗”。
三大品牌占八成市场
2005冷冻年度里,“马太效应”在安徽的空调市场上表现得较往年更为明显。随着省内空调市场竞争的加剧,空调品牌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线品牌越来越多地蚕食着二三线品牌的市场空间,初步统计,格力、海尔、美的三大品牌已占据省内空调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各大空调厂商透露的数据显示,2005冷冻年度安徽空调市场销售回款为21.3亿元,销售量为94.12万套,其中,格力、海尔、美的的销售回款和销售量分别为17.28亿元和74.97万套,均分割了全省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三大品牌组成的一线阵营中,无论是销售回款还是销售量,格力均占据了“半壁江山”。
数据同时显示,在二线品牌中,志高、奥克斯、海信等表现较为活跃,志高空调通过一年的发力已悄悄进入前四强,中华商务昨天公布的数据表明,格力、海尔、美的、志高等行业前四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4%%。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空调行业以60%%的淘汰率进行行业整合,而2005年的冷冻年度更是品牌整合的高峰期。不管是资本原因还是产品原因,洗牌运动正逐渐超越二三线品牌,开始触及一线品牌的深层经营问题。
苏宁安徽大区总监倪争勇告诉,在整个2005冷冻年度的空调销售过程中,苏宁一直坚持大品牌操作原则,海尔、美的、志高、奥克斯、海信、LG、松下等十几个厂家都和苏宁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新品上市、节能推广、价格优惠和服务配套等方面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而与大品牌的合作也使苏宁的销售平台进一步扩大,为包销定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加快行业的整合,并实现对杂牌产品销售空间的进一步挤压。
比往年“少收了三五斗”
按照空调业的行规,每年的7月15日前后为空调销售“井喷”期的开始,但今年的空调厂商为了这个销售*金时期的到来望穿了秋水。对于“完全靠天吃饭”的空调业来说,空调厂商显然对于今年的“井喷”期没有给予太高的期望,“往年单店日均1000套的销量都是很正常的,但今年旺季时候能有七、八百套的出货就很不错了。”
天气是“左右”空调市场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就合肥市场而言,3月中旬,市场启动时好。但随后却是持续低迷。直到“五一”,市场重新爆发,此后再次回归平淡。6月下旬和7月中旬有过两波销售高峰,但两次持续时间都不过三、四天。此后,由于雷雨天气不断光顾,空调市场始终未能大规模“井喷”。也就是说,一整个冷冻年,空调真正销售的时间不足一周。
空调不好卖,库存量自然就会有增无减。来自空调压缩机生产厂家的信息表明,今年国内压缩机产量接近6000万台,加上进口的1000万台,2005年国内空调产量应该接近7000万台,而全球空调整体市场容量估计也就在6000万台左右,这意味着,即便国外企业一台也不生产,国内生产的7000万台空调也无法卖光。
安徽五星电器副总经理陈大庆透露,尽管遇到“冷冻年”空调市场不温不火是大势,但今年五星在安徽的空调销售却由于门店的增加而使得空调绝对销售额翻了一番,即便如此,安徽五星仍不满意这样的答卷,毕竟,市场大势的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安徽五星。
价格战招数似乎失灵
价格战是空调厂商迅速占领市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不过,此招在2005冷冻年里却不灵了。虽然总体上看,空调价格呈现降势,但这仅局限于老的或即将淘汰的型号,所有空调厂商都借助推出新品实行明降暗升的策略。
自年初开始,部分空调厂家便开始上调供货价格,随后涨价风波及到所有品牌。空调价格全面上涨源于原材料的涨价。从2004年以来,国内钢材、铜管等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使空调生产成本暴涨,同时国家强制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又提高了空调生产的门槛,空调生产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及销售压力,整个2005年度省内空调价格的涨价幅度在3%%~5%%。
即使在7月末,部分空调厂商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降价狂潮,仍然没有达到“救市”的目的。
早在今年年初,似乎玩腻了价格战的空调厂商开始将竞争焦点转向了服务领域。先是格力高调宣布从1月1日起其所有家用空调实行6年全免费包修;几乎同时,美的空调也在终端市场上推出空调整机免费包修6年的售后服务承诺。不久,志高空调更是打出了压缩机免费保修6年,其余所有零部件均可在10年内免费更换的大旗;而就在今年7月份,海信空调终于按捺不住,推出了购买海信变频空调享受7年全免费包修的服务*策。而此前各大空调厂商的服务承诺是整机三年、压缩机五年的保修*策。
种种迹象表明,空调业的竞争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价格不再是竞争的关键词。
2006冷冻年度展望
从今天起,空调行业开始进入2006冷冻年度,业界已经将更多的目光落在了新冷冻年度,希望能有个“多收三五斗”的年成。
苏宁安徽大区总监倪争勇预测说,从2005冷冻年度的情况看,新冷冻年度空调市场不会出现盲目性的价格拼杀,很有可能续演上一年度价格高开的走势。
回顾即将结束的2005冷冻年度,由于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价格差距越来越小,空调界已然是一个新的江湖。格力、海尔、美的一线品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剧。此外,志高、奥克斯春兰、长虹等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呈级数上升趋势。排名前十位的品牌,几乎囊括了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品牌市场开始萎缩,退出一级市场的迹象明显。
安徽五星电器副总经理陈大庆坦言,2006冷冻年度里,安徽空调市场的品牌将只剩下20个左右,对于一大部分工厂而言,都面临着成本加剧、产品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反观一线厂家,由于具有规模优势,加大产能之后,平均成本反而摊薄,仍有较大的价格承受空间,产品价格相对具有优势。这就造成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之间的价格差距大大缩小。同规格产品,由往年的相差几百元,到现在仅相差几十元。在价格差距几乎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知名度高的品牌。
安徽志高空调总经理张成林认为,当今行业仅剩余几个实力相近的品牌,将在一线城市这个传统的主战场继续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并且逐渐渗透到乡镇等广泛的领域,三、四线市场亦将展开迅速的争夺。也就是说,中心市场的相持和新兴市场的进攻已成为行业特征。在市场竞争相持的背后,各个对手将展开全方位的资源竞争相持,包括渠道资源、供应链、资金链、内部管理优化等方面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