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县镇村共富强绘制时代答卷 [复制链接]

1#

汕尾市区航拍图。陈锴进摄

陆丰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

陈欣欣摄

德康威尔车间。陈锴进摄

德康威尔车间。陈锴进摄

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汕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呈现出城镇和农村携手并进,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态势。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汕尾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坚定决心。汕尾坚持以“眼睛亮、筋骨壮、腰包鼓、脑袋富”为总体目标,以做好大发展、大建设、大治理“三篇文章”为实现路径,以党建引领“一三四五”为工作架构,紧紧扭住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强化谋划着力、改革发力、机制推力“三大支撑”,突出城乡建设、产业强基、富民增收、乡村治理“四项重点”,做好招商引资、做优营商环境、做活优势转化、做足资源支持、做强人才建设“五个保障”,以强有力的组合拳落实“百千万工程”,加快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陈欣欣

挺起县镇“产业脊梁”

在汕尾陆丰金厢南海域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抢抓进度,各道工序紧张有序推进。

位于海丰县高新区的海迪时尚美都项目,黑白相间的高标准厂房已初具规模,项目将打造成以美妆、服装、鞋帽、箱包、家纺、珠宝首饰为主的时尚产业集聚平台,预计年产值超26亿元,可容纳家制造类企业、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

在汕尾海洋工程基地,三个“全球第一”诞生了:全球最大的18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全球最大的16兆瓦的漂浮式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全球单支叶片最长的米的叶片。

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汕尾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做大做强“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推进“1+1+3”产业平台建设,奋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漫步市城区捷胜镇,荷花莲藕生态园里游人如织,层层叠叠的莲叶随风摆动。该镇按照农旅融合思路,将撂荒多年的盐碱地摇身一变成为热闹非凡的生态园,引进乡贤回乡投资荷塘观芸酒店,酒店的入股分红和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走进陆丰市碣石镇,陆丰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甘薯种苗长势喜人,粗壮的根茎撑开了硕大的叶片。这块曾经乏人问津的沙土地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引进国外优质的板栗薯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农户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富民兴村产业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汕尾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有效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动能,撑起村集体的“腰杆子”,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扮靓城乡“面子里子”

宽敞干净的乡村道路、整洁有序的沿街环境、整齐划一的民居外立面,让家住汕尾市城区红草镇的居民直呼:“红草变美了!”

红草镇的变化是汕尾高质量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生动注解。根据乡镇(街道)的区位条件、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及综合发展水平,汕尾将全市5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6个城区镇、7个中心镇、2个专业镇、16个特色镇、10个普通镇等5种类型,按照“示范引领类、扩能提质类、优化提升类、夯实基础类”分类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着力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圩镇发展格局。

晨洲村的万亩蚝田、温厝村的生态茶园、上海村的滨海风光、螺洞村的世外梅园……得益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汕尾市多个村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游客们向往的“诗与远方”,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位于陆丰市“谷乡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上海村,通过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引进社会资本26.8亿元,打造上海外滩旅游景区。“五一”期间,景区网红街每家店平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实现销售额上万元。

和美乡村要“面子”也要“里子”。汕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村史馆”和“幸福食堂”建设,逐步完善“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团队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闭环模式,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将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不久前,在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经村委干部、调解员和网格员的多方协商、耐心调解和释理说法,一起祖屋分配纠纷圆满化解。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汕尾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汕尾深入实施“基层善治”示范工程,以“四建三明”工作体系推动镇街“一中心四平台”、民情地图、综合网格等实体化、高效化运作,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成为基层治理常态。上半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7.76%。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汕尾市陆河县通过健全宅基地建房审批管理政策体系,实现了宅基地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目前,全县已有户农民通过“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拿到了自家房子的不动产权证,切实维护了农民合法资产权益。

与此同时,陆河县探索开展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赋予宅基地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等融资贷款功能,使农民资产实现了从“确权”到“确值”的巨大转变,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普惠金融。从事青梅种植的陆河村民彭先生便用名下一间集体产权农房作授托代管,获得贷款2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陆河是汕尾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的缩影。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汕尾扎实推进扩权赋能强县、镇街体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深化开展全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等试点工作,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实施“百千万工程”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和支持。6月16日,全省首只“百千万工程”基金——广东汕尾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基金揭牌亮相。该基金总规模60亿元,将有力撬动社会资金支持汕尾市海上风电、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牧场、预制菜等重大项目。

为充分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汕尾广泛邀请智库、高校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力量共同为“百千万工程”出谋划策。特别是组建10支博士观察团,选取优势产业、兴海强市、四数联动、未来乡村等10个重点方向的主题,开展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凝聚更多“博士智慧”、贡献更多“博士力量”。

创新案例

“七大抓手”创品牌打出特色组合拳

深化镇街党委书记“大打擂”、率先组织现场观摩“大拉练”、打造比学赶超“大赛场”、高标组织开展干部“大培训”、矩阵式开展专题“大宣讲”、探索建立重点工作“点题式”督导机制、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汕尾创新推出七大品牌活动,打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特色组合拳。

今年以来,汕尾共举办了两期全市镇街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让“一线施工队长”围绕重点工作说思路、谈做法、讲经验、展效果,引导基层干部持续提升执行力,全面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5月下旬,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精心策划,组织各县(市、区)“一线总指挥”和部分“一线施工队长”到海丰县开展拉练观摩活动,深入了解海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实地检验落实进度和成效,进一步营造互学互促、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6月初,汕尾又紧锣密鼓地举行了“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班。这场为期两天半的培训没有邀请党校教授、专家学者,而是由市委书记讲授开班“第一课”,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等7位市领导结合各自分管工作作专题辅导,最后由市长作培训总结。培训课程从策划、规划、设计、任务、项目、落实等维度全面拆解剖析,进一步把“百千万工程”的“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

光靠领导和党员干部的“一头热”不够,还得充分发动群众。汕尾创新通过网络直播举行“百千万工程”大赛场活动,通过广泛发动群众观看、评议、投票,大力宣传“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文件和阶段性成果,让群众成为“阅卷人”,吸引了.6万人次在线观看。首期大赛场“晒账本”活动中,6位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通过视频展示、演示汇报、现场问答等方式摆目标、展思路、谈举措,亮出“执政为民”诚意,向群众交上“明白账”。

为了让“百千万工程”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汕尾积极开展“大宣讲”活动,组建“百千万工程”主题宣传宣讲队和20个小分队,用一个月时间下沉到全市个村(社区)宣讲“百千万工程”相关知识。

目前,汕尾已下发重点工作“点题式”督办函6期,对海洋牧场、产业转移等23项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督导,以专项督办函形式下发相关单位,限期研究、落实、报送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督导质效;同时,谋划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数据化管理作战平台,实现一图知晓、一屏分析、一机操作、一键督办功能,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数据力量”。

一线实践

“双向奔赴”谱写

深汕协作新篇章

早上8点,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李启军从深圳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西北部的深汕合作拓展区。“深汕高铁、广汕高铁开通了之后,大概45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这里,一下子就变成通勤的感觉。”李启军说。

烈日骄阳下,李启军所在的规划团队对深汕合作拓展区进行实地踏勘,以摸清拓展区内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家底。“汕尾发展很快,去年的卫星地图已经跟不上实际建设速度了。”李启军感慨道。

不断刷新的建设速度背后是区域协调发展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从年因成立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结缘,到年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飞地经济”改革试验合作,再到年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特区带老区”的动人佳话不断上演。如今,深汕合作拓展区把“特区”搬到汕尾“家里面”,通过积极承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产业转移,从单向帮扶转为“双向奔赴”,为“特区+老区”共建共赢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

广东德康威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康威尔”)董事长戴帝水对深汕合作拓展区的建设表示十分期待,该公司生产的直线电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前三。“我们公司就位于深汕合作拓展区内,拓展区内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正是直线电机大量应用的领域,将为公司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提供有利契机。”戴帝水说。

近年来,德康威尔充分发挥深圳研发资源充足、靠近市场,以及汕尾生产基地产能足、离深圳近的优势,不但将生产基地面积扩大了20余倍,其年产值还实现了从不到万元升至去年近3亿元的跨越式增长。

广东省社科院汕尾分院副院长、教授燕雨林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崛起和产业外溢,或将有力带动拓展区先进制造业实现突破,诞生更多像德康威尔这样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

目前,深汕合作拓展区布局有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和金山科技产业园“两园”,前者将全面承接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后者则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根据规划,拓展区将打造为深汕深度合作创新实践地和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为海丰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县域落地见效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