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动脉或静脉节段性炎症病变,是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种。由于多层血管炎症改变,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以致使血管慢性闭塞,导致肢体严重缺血,最后发生肢体坏疽(jǖ)。此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脱疽”范畴,《内经·灵枢·痈疽篇》中早就提出:“发于足指,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刺血疗法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和摸索了一套用三棱针针刺放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特总结介绍于下。

病因病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确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吸烟、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有关,另外还与寒冷、潮湿、创伤、病*和真菌感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所致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寒冷刺激可使血管痉挛,使血管自养微小血管关闭。烟碱亦能促使血管收缩,使白细胞数量增多,形成微血管堵塞,能改变血流的性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男性占90%以上,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故有人认为可能是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所致。免疫复合物、白细胞介素,补体等都可引起免疫损伤性血管炎反应。

本病主要累及下肢或上肢的中等大小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病变为节段性,被累血管段变粗、变硬,犹如纤维索,纤维化可包围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被累及的血管发病率依次为腘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镜下所见,早期被累血管内膜发生肿胀坏死,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继而并发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动脉中膜和外模,以及静脉壁均有炎症细胞浸润,可出现多核巨细胞。血栓到后期能发生机化和再通。

现代病理学研究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有血液组分的改变、血管壁受损后的变化和血流缓慢瘀滞状态存在。在静脉血栓形成中血流缓慢瘀滞和血液组分改变形成高凝状态时主要原因。血液组分改变包括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纤溶系统、血浆等,以及血细胞的异常,从而使血液黏度增高,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壁受损后的变化应包括血管内皮、中膜、外模受到的创伤,或者是血管自养血管的关闭,从而使血管内膜受损,导致内皮下成分暴露,是血小板黏附、聚集,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有极强的缩血管作用,能直接激活内凝系统,血管壁受损后又能释放细胞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减弱或纤溶障碍。

所以凡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因素都能引起血栓的形成,其中有屋里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免疫因素等,血管内皮损伤时不同病因引起的同一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始时就有肢体的疼痛,轻者休息时疼痛可消失或减轻,行走或活动后,疼痛复现或加重,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疼痛剧烈而持续,尤以夜间为甚,形成缺血性静息痛,常使病人屈膝报足而坐,情绪激动和寒冷刺激均可使疼痛加剧。病人患肢发凉,怕冷,对刺激十分敏感,患肢可出现针刺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

部分病人早期或整个病程中可反复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呈迁徙性发作,多位于足背和小腿的浅静脉,消退后往往皮肤处残留色素沉着。患肢因动脉闭阻,可是皮肤苍白发凉,在伴有前层血管扩张性血液瘀滞时,肢端肤色潮红或紫绀,当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肢体缺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皮肤变薄、干燥、脱屑,足背及小腿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指)甲增厚,变形及生长缓慢,肢体周径缩小,肌肉松弛或萎缩,趾(指)干枯变细。足背、胫后、腘动脉的搏动常减弱或不能扪及,有时可累及上肢桡动脉、尺动脉,按压手腕掌侧两动脉搏动处可感搏动减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中所见,血栓多位于小动脉、呈节段性分布,受累段处于狭窄或闭塞状态,周围有侧支血管显现,呈小树跟状。病变远端的动脉光滑、平整、形态正常。

当肢体发展至严重缺血时,肢体末端可自行溃破,也可因损伤等原因诱发。坏疽和溃疡位于趾(指)端,或起于甲旁,或起于趾间,也可发生于趾(指)关节间。下肢坏疽可累及小腿,上肢坏疽很少超出腕关节。坏疽多为干性,以后继发感染而呈湿性。当严重坏疽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全身性中*反应,包括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和白细胞增多等。患肢肿胀、肢端坏疽或溃疡处发黑渗液,伴恶臭、肢体剧痛,使病人痛苦不堪。

治疗方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严禁吸烟,忌食刺激性食物,患肢应进行锻炼,促使血液循环改善,以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使用三棱针刺血疗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止痛,可促使血栓再通,使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炎性改变的管壁,并使血管自养血管开放再通,以保证血管本身的营养供应。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下肢,常见的有下肢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骼骨静脉血栓形成。此病可引起肢体水肿、继发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及瘀滞性皮炎等病症。

病因病机

在心血管内血液成分互相聚集或发生凝固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凝成的血块叫做血栓。静脉血栓形成有三个原因:

(1)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或瘀滞当身体处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均可使血液黏度增高流速减慢,血液流速的变化使血液黏度增高。肢体外伤、久病卧床、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以及患肢本身静脉曲张或瓣膜功能失常,均可引起血液流速减慢或瘀滞,而在血管中形成静脉血栓。

(2)静脉内壁的损伤化学性刺激、机械性损伤,以及细菌、病*感染均可引起静脉内壁的损伤,使血小板黏附于内皮细胞形成血栓。

(3)血液形成高凝状态外伤,手术,烧伤,严重脱水,以及癌细胞在破坏组织的同时,均可启动凝血机制的过度反应而形成血栓。一些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临床上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常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些病例起源于小腿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另有些病例起源于大腿股静脉和骼静脉。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血栓形成可使肢体静脉压升高引起微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盈度增高,回流速度减慢。可使毛细血管的渗透压改变,使血管内液体成分渗到组织间隙,造成肢体肿胀。

此外,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引起的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血栓远端静脉压迅速升高,使静脉高度扩张并形成淋巴回流障碍。一系列的刺激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和关闭,使肢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起肢体程度不等的疼痛。血栓远端的高压静脉血将利用所有通常不起主要作用的交通支增加回流,体表可见大腿上部及腹壁下部的浅静脉血管明显扩张。

血栓在发生过程中,如不能得到控制,可沿静脉血流方向朝近心端延伸发展,阻塞更大的静脉血管,血栓的碎块还可以脱落,继之栓塞于肺动脉。

临床表现

下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也有双侧肢体同时发病。患肢出现严重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仅感重,久站时症状加重。急性发作时可出现体温升高,肢体明显肿胀增粗,并呈凹陷性水肿,日久后转为非凹陷性水肿。随着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位置,可出现下肢小腿、大腿、髋部和下腹部的浅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在形成部位常有压痛,小腿肌肉、腘窝、腹股沟下方可出现压痛。如小腿深静脉血栓时,将足向背侧弯曲时,能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部分患肢肢端出现充血和紫绀,但活动功能无大的影响。

血栓在股静脉形成,患侧小腿、腘窝、内收肌管部位均有压痛,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骼股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肢不但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而且在股静脉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严重的静脉广泛性血栓形成时,可伴有动脉痉挛,出现患肢的青紫肿胀和坏疽。

病情在抓紧时机对症治疗后,血栓可出现以下的转归,或溶解和解聚,或机化和再通,或收缩和钙化,血栓出现退行性变化后能使阻塞的血管血液流通。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穿透入血栓,使血栓中间形成再通的管道,这个过程既可以很快进行,也可以在数年之后缓慢再通,血栓机化后再通结果使静脉能恢复一定量的通血,以减轻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综合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要不失时机尽快使用刺血疗法治疗,以促使血栓溶解和解聚,机化和再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