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 [复制链接]

1#
行医路上的风景6姚阿姨的骨质增生秘方 http://www.bfangl.com/zsyy/5626.html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于下肢,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可引发血栓后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医院对年5月至年5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血管腔内置管溶栓治疗,并进行整体、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术前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

热情接待患者,评估其心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疏导方案。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尤其是经全身治疗方案应用效果不佳,对介入治疗寄过大希望或疑虑者,需就本病目前医护进展予以介绍,强调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的优势,克服患者的恐惧。

(2)术前注意事项

入院后,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患肢抬高15~30°,不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严格遵循规范的溶栓、祛聚、抗凝步骤。采集血液标本时,双侧股静脉严禁穿刺,以防对介入操作造成影响。加强患侧下肢浅静脉及足背静脉保护,除抗凝药物、溶栓药物可在患肢足背静脉注射外,其他药物禁用,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抗生素等。指导患者练习呼吸,达到能屏气20~30s以完成造影。就床上排便、排尿进行练习,为患者安全度过绝对卧床期提供条件,完善常规检查,并且配备急救用药。

术后护理干预

(1)体位与活动

术后取仰卧位,伸直并制动留置导管侧肢体,以防导管弯曲、打折、移位。因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患者会出现躁动不安、周身麻木、腰痛等情况。使患者保持下肢与床呈25~65°,上半身与床呈25~65°半卧位,腰部垫枕,除达到护理的目的外,也可减轻患者因长期一种体位不适造成的身心压力。

(2)患肢干预

患肢抬高15~30°,较心脏平面高20~30cm,从而缩短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时间,加快康复。每天对患者双下肢周径进行检测,注意皮温测量,若末梢循环差、患肢发凉,可保持室温约25℃,避免应用热敷局部的方式。

(3)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护理

为防栓子在介入过程中脱落引发肺栓塞,介入前,需先将腔静脉滤器置入。滤器置入后,妥善固定,以防患者翻身或活动时脱落;肾区会有轻微疼痛,通常不予处理,可在24~48h自行缓解;术后1~2d,取肝素钠50ml+生理盐水ml用微量泵连接滤器鞘管匀量在24h持续输入,以防形成局部附壁血栓;尽量在1周内拔除临时滤器,最长不超过2周,应复查下腔静脉、下肢深静脉造影,血栓已明确被溶解时,才能取出滤器;拔除滤器后,压迫局部5min,适当包扎,检查有无皮下瘀血、血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溶栓导管护理

妥善固定溶栓导管及鞘管。用封闭粘膏单独固定导管鞘,盘曲导管,用无菌纱布包裹,在大腿外侧固定,以防折曲。药液经导管输注时,导管端需对接输液泵管道或输液器,对接时对开关三通阀顺序掌握,将三通阀内空气排尽,以防空气注入溶栓导管而阻塞。若导管阻塞,需要先转动溶栓导管方向,以防导管前端侧孔紧贴血管壁,然后用注射器将凝集的血块抽出。若溶栓导管仍呈不通畅状态,需行拔管处理,并重新插管,避免液体经注射器推注形式的操作,引发血块在血管中脱落,诱导栓塞事件。穿刺点保持干净,严格无菌操作,若有出血情况,需立即止血,并分析原因。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出血

出血为溶栓抗凝常见并发症,需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出血,有无便血、尿血和牙龈出血等,注意监测凝血机制,以为抗凝溶栓药物用量的调整提供依据。

(2)肺栓塞

需要对患者呼吸状况密切观察,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可取股静脉成角体位,以控制血流速度,防止脱落栓子上行,使注入药物将血栓和脱落漂浮的栓子充分溶解。患者一旦有咳嗽、胸痛、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平卧,加强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小结

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无不良反应发生。因脑血管病卧床或轮椅代步的患者1例,因骨折跛行的患者1例。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加强血管腔内置管治疗时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防范并发症发生,为患者的临床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

郑娜.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年11月第1卷第2/3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7.28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