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病太凶险余姚38岁小伙平时不以为然, [复制链接]

1#

患者小刚(化名)今年38岁,家住三七市镇,3月26日,他因胸闷气促、右下肢酸胀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网络配图图文无涉

及时确诊,赢得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接诊后,追问小刚的既往病史,发现他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得非常不好,一年前有左下肢静脉血栓病史,急救中心的预检分诊处立即把小刚分诊为“高危胸痛”患者,送到急诊抢救室的“高危胸痛”监护床位。经监测发现小刚存在明显缺氧表现,吸氧情况下血气检查氧分压才70mmHg,血压也偏低。

医生初步考虑小刚可能发生了肺动脉栓塞症,紧急联系了放射影像科,启动高危胸痛患者检查流程,安排了急诊的肺动脉增强血管造影。结果发现双肺动脉干及分支内都有血栓栓塞,床边B超检查也提示小刚右下肢深静脉内有血栓,可能是右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顺着血液循环“游走”至肺动脉,造成了栓塞,情况十分危急。

网络配图

目前,人们对心梗、脑梗肯定不陌生,知道它们会造成猝死等严重后果,但有一个疾病,同样凶险而多见,那就是肺栓塞。肺动脉栓塞排在致死性血管疾病的第三位,而且大多都是在短时间内就引发死亡。80%的早期肺栓塞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而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确诊率极低,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抢救患者。因此,肺栓塞又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

网络配图

此时,小刚右侧肺动脉主干已经完全堵塞,左侧肺动脉主干的三分之一也堵上了。也就是说,小刚全身血液循环的必经之路堵了一大半,随时可能出现猝死!对于如此高危的肺动脉栓塞,溶栓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双重保障,肺动脉内置管溶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DSA室立刻准备就绪,医生到位,同时为小刚进行了肺动脉内置管溶栓术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由于肺动脉栓塞,全身血液循环受阻,术中小刚的血压一度降低到87/50mmHg。幸而溶栓及时,小刚的血压慢慢回升,生命体征渐渐稳定下来。

以往肺动脉溶栓使用全身静脉溶栓,而这次医生采用的“肺动脉内置管溶栓术”在我院是首次开展,该技术在溶栓、抗凝治疗的优势比全身静脉用药治疗更明显。医生们将软管从颈内静脉置入,顺着血管、经过心脏,插入到肺动脉的血栓中,然后通过软管上的多个小孔持续释放溶栓药物,直接精准作用在血栓上。这样就会有更好的血管开通率,溶栓时间也会缩短,把对病人的风险降到更低。

网络配图图文无涉

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腔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通过介入方法在下降静脉放置滤器,阻止掉落的血栓向心脏通行。由于小刚有过下腔静脉血栓脱落的“前科”,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需要在血栓的“必经之路”上提前“拦截”。

网络配图

术后,小刚被转入EICU继续进行溶栓治疗,经过72小时的溶栓治疗,小刚胸闷气促的情况明显改善,血压也已经稳定。之后,小刚转到了急诊内科综合病房。

对于肺动脉栓塞病人,尽早的确诊,及时、正确的介入治疗方案是确保疗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指标。

长期高血糖,小疏忽造成大后果

小刚年纪轻轻,怎么会得了这么凶险的病呢?

原来,小刚查出有糖尿病已有一年有余,化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3%,是正常人的两倍还多。他还曾经检查出左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遗憾的是,小刚并没有重视高血糖,未进行服药控制、定期检测。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脂代谢紊乱,很容易导致血管出现病变,糖尿病继发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果静脉血栓出现后没有积极干预治疗,可能会血栓脱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控制血糖,平时也要注意适当活动。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没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了吗?大家可能在各种新闻中看见过,长久盘腿玩游戏,崴脚之后久坐或长时间卧床不动,都有可能引起血栓形成,虽然是个例,但还是有借鉴意义。

网络配图图文无涉

一般来说,四小时以上的久坐,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就比较高,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每坐一两个小时,就该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下肢、颈部、手腕和肩膀,都是特别需要留意的身体部位。

网络配图图文无涉

长途旅行时一定要多喝水,一是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二是“被迫”运动一下。如果实在不方便走动,可以在座位上做勾脚动作。

来源:医院

版式编排:余姚日报全媒体编辑魏士丁

配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余姚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