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是将药物溶于适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手段,和其他任何给药方式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缺点。
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的部位发挥药效,而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免去了吸收的步骤,因此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即使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此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注射方式)。从这些方面来看,输液确实具有一些难以被其他给药方式替代的优点。
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输液吗?
由于输液起效较快、不需要患者配合的特点,这种方式确实经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不过,并不是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使用输液。
比如说,在很多并不紧急的手术和操作中,医生也会给患者挂上一瓶/一袋输液,这时候输注的可能只是普通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看上去没什么治疗效果,但它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却很重要。上文已经提到,输液可以比较快速地起效,而事先挂上输液就相当于建立了一条输送药物的“绿色通道”,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把药物加入输液中就可以使药物快速起效,以免耽误时间。
在药物难以通过口服吸收的时候,也往往需要输液。虽然也有肌肉注射等方式可选,但这些方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肌肉注射可能会损伤婴幼儿的臀部肌肉),而且有时需要注射的液体量较大,这时输液就是适宜的选择。无论是药物本身口服时难以吸收利用,还是患者存在吸收障碍的时候,输液都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国外很少输液吗?
由于难以获得大范围且具有可比性的输液率数据,很难判断国内与国外医疗机构的输液使用情况究竟有多大差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外输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无论在哪个国家,输液都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0%通过输液方式给药。[1]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用口服药,但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
虽然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在门诊输液服务也普遍存在。医院都设有门诊输液中心,这样的输液中心可以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费的同时,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护。
美国一家诊所的输液室。输液室里的病人密度也是人均医疗资源的一个体现。
输液是否过度,不单看数据。
在新闻报道中,输液率经常会作为衡量输液是否过度的标准。不过,这样的数字未必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说明问题。
当然,在全部患者中,如果接受输液的患者比例高得离奇,这确实能够说明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但在这个问题上,“合理”与“不合理”却没法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界限分隔开来。
很多时候,医院为单位进行统计的,医院的专业所长以及收治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些患者中,需要输液的比例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比如说,医院接收较多在门诊进行化疗的患者,那么那里的门诊输液率可能会变得很高,但这不能说明这里的医院更多,因为在化疗时使用输液往往是合理而且必需的。除此之外,大范围的、准确的输液率数据也并不容易获得,不同地区的数据之间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把输液率作为衡量输液是否合理的一个参考标准是可以的,但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输液风险有几何?
虽然长期输液并保持健康并非不可能(如参考文献中此例因小肠切除而长期依靠静脉营养的病人算是一个成功案例[],但输液确实会带来比口服药物更大的健康风险。
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即使假设药品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输液依然比口服更容易出错。与口服药相比,输液的准备过程更加复杂,不仅要从药房发出正确的药品,通常还要进行药液的配制,输液时护士也会有更多的操作步骤。尽管医务人员会谨慎地核对每一个步骤,但随着步骤的增加,出现医疗差错的风险也会随之累积。《英国医学杂志》医院中输液失误率的荟萃分析显示,从发药、配制药品到护士操作的整个过程,出现至少一个差错的概率在5%到90%之间(置信度为95%)[]。当然,这些差错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可以在审核中被纠正。
即使不出任何差错,输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特有的并发症,例如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优化输液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
除了健康风险,输液还有其他一些缺点。它需要在医疗机构或医生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也占用了更多的医疗资源。拥挤的输液环境也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结论: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我们应该只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输液。
关于安全输液的建议1.听从医生的建议。.与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物。.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5.“挂着输液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这种事听上去很感人,但并不安全。6.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
扩展阅读
为什么病人会不听医生的话?一个前医生的个人感想
请戳“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