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柳尧赵淳从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战略高度认识 [复制链接]

1#

摘要

在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肥胖是重要的中间危险因素,并因其不断升高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不满意,成为一个防治难题。赵淳教授及其传承团队在继承和总结古今中医药学及现代医学对肥胖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研究出并践行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预防—规范化诊疗—康复养生”一体化综合干预体系,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食疗学、药膳学、中医养生学、康复医学、临床营养治疗学、传统保健体育与功法、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自主研发成功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新技术,推广运用于临床能安全有效减重,为解决以肥胖为主因的重大慢性病防控难题提供了新途径,实践证明,该技术符合WHO提出的科学减重要求。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赵淳;体重管理

赵淳教授系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赵淳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首席专家、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赵氏“防治康养”汇通流派工作室首席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急诊/重症医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6年余。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康养一体化”体系干预心、肺、脑等重大难治疾病;擅长指导亚健康人群康复、保健、养生。笔者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赵淳指导老师的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期间,受益良多,现将赵淳教授“从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战略高度认识肥胖危害及干预对策”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赵淳教授及传承团队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多年来研究并践行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康养一体化”综合干预体系,强调树立和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其易患因素的基础和首要措施;提出心脑急症防线前移策略;重视早期、长期、全面干预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可改变的多重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糖尿病、不健康饮食、吸烟、过量饮酒、运动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等);强调要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程的各个阶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实施中西医结合预防、规范诊断、精准治疗、康复养生的综合方案。多年来我们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人群及患病人群提供了较为系统的中西医结合预防、诊治、康复、养生等健康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1、赵淳教授及传承团队对肥胖及其危害的认识

1.1从现代医学认识肥胖,提出干预策略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以及某些局部过多脂肪沉积。通常用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BMI=体质量(kg)/身高(㎡)]来衡量,当BMI≥25视为超重,BMI≥30则为肥胖[4]。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述评指出,近40年来世界范围内BMI、重度及病态肥胖不断攀升,预防肥胖极其艰难,而干预体重上升的各种措施效果有限。同年发表于《柳叶刀》的《-糖尿病流行趋势报告》也指出,35年来糖尿病患者激增4倍,肥胖是其主因。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失衡引起的慢性病,受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影响。引起肥胖的可改变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包括蛋白质、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导致营养失衡(摄入大于消耗)和能量失衡。干预的策略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膳食总热量,减少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合科学运动,使能量的消耗大于摄入,从而达到营养再平衡,能量再平衡[19]。

肥胖是众多慢性病的重要中间危险因素,例如脑卒中、白内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胆道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中的月经不调、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骨关节病、痛风、重症胰腺炎、恶性肿瘤(乳房、子宫、食道、胰腺、结肠、肾、膀胱、前列腺癌),静脉炎等都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6,7]:体重增加,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升高,体重每增加5kg,冠心病、卒中和心血管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0%、11%和13%,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7%。BMI每增加1Kg/㎡,冠心病风险增加13%。体重增加,升高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风险。超重和肥胖还可增加房颤风险[8]。肥胖和“三高”及其引起的慢性病有直接关联,不进行科学减重,健康风险非常大。有效控制超重/肥胖,就能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研究表明,减重可减缓心脏重构,减轻心房纤维化并能使心房容积减小[9,10]。因此,减重已成为防控多种慢性病的关键。

1.2从古今中医学研究肥胖,传承创新,助力有效防控重大慢性病

赵淳教授认为继承古代医家对肥胖的理论认识及诊治经验,厘清源流对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指出中医古籍对肥胖认识有不少记载,《内经》把肥胖分为肥、膏、肉三个类型,《灵枢·阴阳卫气失常》[11]:“人有肥、有膏、有肉……”,其中以膏人“纵腹垂腴”为首,以此可知古人就以皮下脂肪的多少对肥胖进行分型。《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偏枯萎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提及肥胖乃由肥甘摄入过多所致。《灵枢·逆顺肥瘦》以针刺法治疗肥胖,《金匮要略》[12]中提到,膏人肥胖偏寒者可用防己*芪汤,而膏人肥胖偏热者可用防风通圣散。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肥人多虚,肥人多湿多痰”之论尤为著名,治疗上提倡“宜燥湿去痰、行气,二陈汤加木香、二术、香附、芎、归,或导痰汤”,《丹溪心法·中湿》[13]认为肥胖着重湿热及气虚。清·陈士铎《石室秘录》[14]专门立了肥胖治法,指出肥人多痰,病机是气虚不能运行而生痰,治法是补其气,消其痰。以上论述对我们从事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淳教授认为,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是由于禀赋怯弱,脾肾不足;饮食不节,嗜食肥甘;久坐少动,情志失调导致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水谷精微不从正化,变为膏脂,随郁气之流窜而停于筋膜腔隙形成肥胖;加之进食肥甘后愈滞脾运,精微失布,津液代谢障碍,津凝则聚而为痰,痰浊阻滞脉络凝滞血行。因为脾虚失运而产生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痰、湿、瘀又成为致病因素并相互作用而引起本病。赵淳教授强调,嗜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多食少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等是导致肥胖的可以改变的主要因素,认为“脾虚湿盛”是营养性肥胖的中医病机核心,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与治疗超重/肥胖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基础,其总治则是遵循“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保持中医辨证施膳特色,具体治法是益气活血,健脾补肾,化痰除湿。赵淳教授、叶勇教授创立了“健脾化湿”膳食疗法,指导患者践行中医食疗配方与科学运动相结合为主的体重管理方案,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控制肥甘、补充足量的营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开展安全有效的运动,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方药,从而达到减肥、有效防治重大慢性病的目的。

2、理论创新为先导,研发体重管理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赵淳教授指出,仅将单纯的减肥治疗作为慢性疾病防控的主要手段是不恰当的,而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技术才是慢性疾病防控的正确举措。针对体重问题,体重管理是指医师根据患者体质特征,综合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等要素给出个性化方案的新型方式,是全球首选慢性病防治的利器。体重管理所强调的并不单纯是减肥或增重,而是系统性的通过饮食、运动、作息、行为等管理手段获得理想体重、理想血压、理想血糖、理想血脂,达到身体机能全面健康的目的。

赵淳教授及其传承工作室主任叶勇教授经过多年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研究,自主研发成功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创新技术,将中医食疗学与药膳学、中医养生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临床营养治疗学、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功法、运动医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对肥胖干预。

2.1科学体重管理方法

2.1.1科学体重管理指导原则:给予患者低热卡、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低脂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适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减少膳食总热量,营养均衡,配合科学运动,将以消耗碳水化合物供能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耗脂肪供能的模式,促进脂肪燃烧,起到减脂增肌、纤体塑身、提高机能、降脂稳糖、防治慢病,促进健康的减重效果,最终达到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2.1.2合理膳食干预方法:采用预进餐(赵淳教授及叶勇教授指导研发的健康减重“健脾化湿”食品)加每日三餐膳食指导的先进营养治疗方式,纠正患者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重建均衡营养生活方式。

2.1.3科学运动干预方法:运动对生长激素有促进作用,帮助人适应皮质醇的生理效应,从而控制体重[20]。适当的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使升高的血压、血糖、体重下调至正常。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即可降低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21],起到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因此,对于“三高”或伴有多重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每日适量的体力运动很有必要。坚持有氧锻炼活动,提倡以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为主。同时,锻炼时应强调活动量及强度要适当,并注意观察运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2.2体重管理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

该体重管理技术的特点是注重体系干预(集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名老中医经验、宣传教育于一体),解决以肥胖为主因的重大慢性病防控难题。自年以来,赵淳教授及传承团队运用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技术,开设了“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防治康养一体化特色门诊”,并在云南省二十余医院、社区卫生院共为三万多超重/肥胖者减重,成功率达90%以上。

叶勇教授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疑难病专项“化痰除湿膳食和运动干预对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lc)结果表明,健脾化湿膳食治疗营养性肥胖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重、腰围、体重指数,改善患者血糖、血脂。叶勇教授主持的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高纤维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体脂影响”(项目编号:NSNS)结果表明,通过对营养性肥胖小鼠“健脾化湿膳食”干预,小鼠体脂明显减少;研究特别发现经干预的营养性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其研究在国内相关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

实践证明,该创新技术符合WHO提出的:“减脂肪不减水分,增加肌肉,提高紧致度,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不节食,不易反弹,无副作用,安全有效”的科学减重要求。《内经》云:“上工治未病”,赵淳教授在长期的医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治已病更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认为整体观和系统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站在心脑血管病防控战略高度认识肥胖及其危害,运用赵淳教授及传承团队自主研发的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创新技术,能有效解决肥胖这一重大慢病管理的难题,进而达到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中国循环杂志,,34(3):-.

[2]NgM,FlemingT,RobinsonM,etal.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prevalenceofoverweightandobesityinchildrenandadultsduring-: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J].Lancet,,():-.

[3]何耀.我国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挑战[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35(4):-.

[4]WorldHeath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onandManagingtheGlobalEpidemic.WHO,Geneva,.

[5]王雅媛,梁凤霞,*琪,等.肠道菌群--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4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7]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指南(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8]AuneD,SenA,SchlesingerS,etal.Bodymassindex,abdominalfatness,fatmassandtheriskofatrialfibrill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dose?responsemeta?analysisofprospectivestudies[J].EurJEpidemiol,,32(3):-.

[9]AbedHS,WittertGA,LeongDP,etal.Effectofweightreductionandcardiometabolicriskfactormanagementonsymptomburdenandseverity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JAMA,,(19):-.

[10]MahajanR,LauDH,SandersP.Impactofobesityoncardiacmetabolism,fibrosis,andfunction[J].TrendsCardiovascMed,,25(2):-.

[11]皇帝内经素问[M].何文彬.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12]金匮要略[M].陈纪藩.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4

[13]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4.

[14]陈士铎.石室秘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4.

[15]熊红萍,李灿东,高碧珍,等.代谢综合征的中医易患因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5(11):-.

[16]张梦婷,庄耀东,王永发,等.LPL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32(7):3-.

[17]廖凌虹,王永发,游建勇,等.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痰证与非痰证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及社会网络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32(7):-.

[18]廖凌虹,李灿东,汪欣,等.例体检者生化指标与中医痰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8(7):-.

[1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20]彭圣堂,江雷,陶宏*.生长素、皮质醇与运动减肥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

[21]周慧敏,向*.6周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及血液指标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33(2):-.

[22]张誉文.超重肥胖人群健康教育和有氧运动的综合干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30.31.

基金项目: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赵氏“防治康养”汇通学术流派工作室项目

补充说明:本文为导师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康养一体化”体系干预重大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研究之一

作者简介:

柳尧:云南中医院/医院,云南,昆明

赵淳: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