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过,夕阳靠上山头。七星关区三板桥镇大坡坪社区志海加工厂里,哒哒哒……缝纫机声音此起彼伏。
“我们刚刚接娃娃放学回来,接着干。”正在进行直袋包边的村民吴娇头也不抬。
今年30岁的吴娇过去一直在外务工,三年前为了照顾年迈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不得已只好回乡。“这几年在家种地,没啥收入。”吴娇说,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箱包加工厂,我们除了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的时间,都在厂里干活。
“上个月是到箱包厂上班的第二个月,我就做了差不多元。”吴娇开心地说,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有了着落,丈夫在外打工挣的钱就可以存起来。
在大坡坪社区,有20多名留在家里接送孩子读书的妇女和吴娇一样,在村里的箱包加工厂找到了事情做,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孩子。
“大坡坪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离城区不到20分钟车程,但这个社区地处大山上,土地破碎,严重缺水,所以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云说,群众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的群众就靠种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孙云说,解决走不出社区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社区头等大事。要解决群众就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大坡坪社区根本就不具备引进企业的条件,怎么办?
孙云带领社区干部外出考察,了解到七星关区富阳箱包厂和大方县锦豪箱包厂可以代加工箱包,只需自己购买机器,工厂提供材料、技术,加工好后直接交给厂家就行。
“不担心技术,不用愁销路,还能解决劳动力就业。”孙云积极和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到15万元的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用于购买机器。帮扶资金下拨有一定程序,需要时间,可社区群众迫切需要就业增加收入,等不起啊。
孙云和其他几位社区干部一合计,决定先自掏10多万元垫资购买了20多台缝纫机,先把箱包代加工厂建起来。没有厂房,就把孙云家一楼房子腾出来做厂房。没有技术,就把妇女们送到位于七星关经济开发区的厂家去学习培训。
6月份,志海加工厂开始生产。“我们加工的电脑包、购物袋等,直接交给厂家,做一个购物袋可以得到1.8元的加工费呢。”孙云说,做熟练后,一般一个人一个月可做元左右。有一个人在箱包加工厂务工,一家人生活就不愁了。
除了解决留守青壮年劳动力就业问题,社区还想方设法解决老年人就业,从七星关区经开区引进了藤椅和锡箔纸代加工。
在志海加工厂隔壁,70岁的孙继益大爷正忙着编藤椅。“手脚快的话,一天可以编4个,可以挣六十元钱。”孙大爷乐呵呵地说,我们好几个老年人都是把材料领回去,做好了拿回来交就行。坐在家里编藤椅,折叠锡箔纸,既锻炼身体,还有一份收入。
如今,妇女到加工厂上班,老人在家编藤椅、叠锡箔纸成了大坡坪社区最美的风景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永东谢朝政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