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病人的护理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扩张型心肌病常表现出家族性发病趋势。
发病与持续病*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尤其以柯萨奇病*B感染最为密切。
特征: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易产生血栓。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预防栓塞和猝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1.病因治疗
如控制感染,在病*感染时密切注意心脏情况,积极抗病*治疗;限烟、戒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
2.症状治疗
(1)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限制体力活动;低钠饮食;应用洋地*和利尿剂,但本病易发生洋地*中*,故应慎用。常用血管扩张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2)预防栓塞:对于有血栓形成风险或是有房颤的病人,可给予阿司匹林75~mg/d,口服。对于有附壁血栓形成或发生栓塞的病人,可进行抗凝治疗。
(3)改善心肌代谢:常用辅酶Qmg/次,3次/天。
(4)预防猝死:主要是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如纠正心力衰竭、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积极纠正心律失常等。必要时可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以防猝死发生。
3.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
特征:常为心室不对称性肥厚并累及室间隔。
约有1/2病人有家族史,患病男性高于女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主要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亦为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弛缓肥厚的心肌,防止心动过速,维持正常窦性心律,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抗室性心律失常。
弛缓心肌
1.避免诱因
避免激烈运动、持重、情绪激动、突然起立或屏气等诱因,减少猝死的发生。
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禁用硝酸酯类药物。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治疗。
3.介入治疗
重症梗阻性病人可作介入治疗,但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置入双腔起搏器或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乙醇消融也可缓解临床症状。
4.手术治疗
切除最肥厚的部分心肌,缓解机械性梗阻。在任何治疗无效情况下,可考虑心脏移植。
心肌病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2.气体交换受损
3.疼痛
4.焦虑
5.潜在并发症:栓塞、晕厥、猝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心肌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疼痛护理
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
避免诱因防止诱发心绞痛,避免劳累、提取重物、突然起立或屏气、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
(二)心力衰竭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对洋地*耐受性差,为此应用洋地*时应警惕发生中*。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速,防止诱发急性肺水肿。
(三)心律失常护理
(四)晕厥护理
1.详细了解病史。
2.避免诱因 嘱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或紧张、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一旦有头晕、黑矇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摔伤。
3.发作时处理 将病人置于通风处,头低脚高位,解松领口,及时清除口、咽中的分泌物,以防窒息。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其他心律失常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健康教育
1.休息原则 肥厚型心肌病要切忌激烈运动,避免提重物、突然起立或屏气、情绪激动等诱因。有晕厥病史病人要避免独自一人外出活动。
2.饮食要求 有心力衰竭的病人要低盐饮食。要注意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减轻排便负担。
3.预防感染。
4.随诊 坚持遵医嘱服药,帮助病人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知识。定期随诊,症状加重或症状有变化时,要立即就诊,以防病情恶化。
心肌病病人的护理《样题》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道感染
B.室性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
D.晕厥
E.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就诊。
2、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体征是
A.听诊心脏杂音
B.叩诊心界过大
C.咳粉红色泡沫痰
D.心率过快
E.出现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为主要体征。
3、诊断心肌病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图
C.冠状动脉造影
D.心内膜心肌活检
E.胸部X线检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诊断心肌病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超声心动图。
4、下列哪项药物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杂音减弱
A.硝酸甘油
B.地高辛
C.运动
D.Valsalva动作
E.普萘洛尔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收缩减弱,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且能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应该选普萘洛尔。
5、男性,42岁,运动时胸闷1周。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方运动。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C.肥厚型心肌病
D.急性心肌梗死
E.劳力型心绞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肥厚型心肌病可有心脏轻度增大,能听到第四心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也常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可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移。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脏层与壁层间的急性炎。可由细菌、病*、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根据心包炎病理变化,可以分为纤维蛋白性或渗出性两种。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心包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渗出,无液体积聚。摩擦,疼痛。
渗出性心包炎
核心词:积液压迫。
心包积液的启示
压迫心脏,影响心脏舒张-----呼吸困难-----水肿,积液。
压迫其他器官:
气道——干咳;声带——声音嘶哑;食道——吞咽困难。
病因
1.原因不明者,称为急性非特异性。
2.感染:病*、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等感染。
3.自身免疫反应 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等。
4.肿瘤性。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尿*症、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
6.物理因素:如放射性、外伤等。
7.其他:邻近器官疾病引发如急性心肌梗死、胸膜炎、主动脉夹层、肺梗死等。
症状
(1)胸痛: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主要症状。
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呈压榨样或锐痛,也可闷痛,常与呼吸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
(2)呼吸困难: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严重的呼吸困难病人可呈端坐呼吸,身躯前倾、呼吸浅速、面色苍白、发绀。
(3)全身症状
可有干咳、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常因压迫气管、食管而产生。
大量渗液可影响静脉回流,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及下肢水肿等。
(4)心包压塞:心包积液快速增加可引起,出现气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意识恍惚、休克等。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体征
(1)心包摩擦音: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坐位时身体前倾、深吸气最为明显。
心包摩擦音,当积液增多将二层心包分开时,摩擦音即消失。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
(2)心包积液: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心尖搏动弱,且位于心浊音界的内侧或不能扪及;心音低钝、遥远;心率增快;积液大量时可出现心包积液征(Ewart征),即在左肩胛骨下叩诊浊音和闻及因左肺受压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
大,弱,快
(3)心包压塞:
奇脉是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复原的现象。也可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即吸气时动脉收缩压下降10mmHg或更多。
吸停脉
并发症
(1)复发性心包炎:是急性心包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在初次发病后数月至数年反复发病并伴严重的胸痛。
(2)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于结核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创伤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 由原发病决定,如感染性心包炎常有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等。
2.X线检查 对渗出性心包炎有一定价值,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烧瓶心。
3.心电图ECG
ST段抬高:除aVR导联外,所有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
QRS低电压,大量积液时可见电交替。
心梗与心包炎的鉴别:心电图弓背向下or向上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弓背向下—心包炎
记忆方法——按照危险性排名
心梗——弓背向上
心包炎——弓背向下
4.超声心动图
对诊断心包积液迅速可靠。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中均可见液性暗区以确定诊断。
5.心包穿刺 抽取的积液作生物学、生化、细胞分类、查瘤细胞的检查等,确定病因;缓解心脏压塞症状;必要时在心包腔内给予抗菌或化疗药物等。
6.心包镜及心包活检 有助于明确病因。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如结核性心包炎给予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化脓性心包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等。
2.非特异性心包炎的治疗 ①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②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
3.复发性心包炎的治疗 应用秋水仙碱0.5~1mg/d,至少1年,缓慢减量停药。对顽固性复发性心包炎伴严重胸痛病人,可考虑外科心包切除术治疗。
4.心包积液、心包压塞治疗
①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要充分、彻底引流②心包积液中等、大量,将要发生心脏压塞的病人,行心包穿刺引流。③已发生心脏压塞病人,无论积液量多少都要紧急心包穿刺引流。
缩窄性心包炎
病因
在我国以结核性最常见。其次为化脓性或创伤性,少数为心包肿瘤、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与放射性心包炎等有关。
病理与病理生理
心包的壁层与脏层发生增厚、粘连和纤维化变性,甚至钙化,致使心包增厚、僵硬发生缩窄性心包炎。
症状
1.呼吸困难。
2.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缺乏、上腹胀满或疼痛,系腔静脉压升高,静脉淤血所致。
3.乏力、运动耐量下降。
体征
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率增快。
Kussmaul征(吸气时颈静脉更明显扩张)。
少数病人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心包叩击音。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偏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左右心缘变直;上纵隔右侧增宽;有时可见心包钙化,透视下心搏减弱。
2.超声心动图 可见心包增厚、粘连和钙化。
3.心电图 低电压或非特异性ST-T改变。
治疗原则
1.外科治疗 应尽早施行心包剥离术。但通常在心包感染、结核被控制,即应手术并在术后继续用药1年。
2.内科辅助治疗 应用利尿剂和限盐缓解机体液体潴留、水肿症状;对于房颤伴心室率快的病人,可首选地高辛,之后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
心包炎护理问题
1.疼痛:心前区疼痛 与心包纤维蛋白性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及肺组织受压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 与大量心包积液妨碍心室舒张充盈有关。
4.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5.活动无耐力 与心排血量不足有关。
6.体液过多 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7.焦虑。
8.潜在并发症:心包填塞。
心包炎护理措施
(一)体位与休息 呼吸困难病人采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有胸痛的,不要用力咳嗽、深呼吸或突然改变体位。
(二)病情观察
1.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了解病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心包压塞的表现。
2.观察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观察血压、心率,如血压明显下降、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做好心包穿刺的准备工作。
3.对水肿明显和应用利尿剂治疗病人,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低血钾表现,并定期复查血清钾。
(三)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结核、抗肿瘤等药物治疗。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四)饮食护理
嘱病人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心包穿刺术的护理
1.设备、器械准备
1)设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血压监测设备、心电图机、闭式引流装置或50ml注射器、抢救车及复苏设备。
2)器械:①穿刺包;②引流物品;③缝合针线、持针器;④无菌手套、消*用具、标本送检的试管、培养瓶、无菌纱布、胶布;⑤抢救药品、麻醉药品常用1%~2%利多卡因,2ml和5ml注射器。
2.术前护理
①向病人讲清手术的意义、必要性、操作过程、安全性和可能的并发症和需要配合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心理顾虑。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必要时术前用镇静剂,建立静脉通道,备静脉用阿托品,以备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时使用。术前需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积液量和穿刺部位。
③择期操作可禁食4~6小时。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
3.术中护理
①术中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
②抽液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加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③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ml,若抽出液为鲜血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有无心脏压塞征象,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
④记录抽出液体量、性质,按要求送化验。
⑤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有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变化,观察心脏压塞症状是否有所缓解。观察体温波动,警惕感染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②观察穿刺处局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心包引流时做好引流管护理。注意穿刺处有无渗液,渗液较多时应更换无菌纱布。记录心包积液引流量。
健康教育
1.增强抵抗力 告诉病人注意充分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2.坚持药物治疗 指导病人必须坚持足够疗程的药物治疗,不能擅自停药,防止复发。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随访。
3.积极治疗 对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讲明行心包剥离术的重要性,解除心理障碍,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重点梳理: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疼痛(呼吸体位有关)+心包摩擦音。
2.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压迫症状(喘憋;体循环淤血)。心界扩大;心尖搏动感减弱,心音减弱;心率增快;心包积液征(Ewart征)。
3.心脏压塞: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奇脉(吸停脉)。
4.心电图:广泛导联弓背向下ST抬高+低电压。
5.心包穿刺:解决心脏压塞的方法。
6.缩窄性心包炎:肝大、腹水、下肢水肿、Kussmaul征(吸气时颈静脉更明显扩张)、心包叩击音。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样题》
1、患者女,50岁,诊断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心悸
B.心前区疼痛
C.血压下降
D.发热
E.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心前区疼痛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主要症状。
2、患者男,54岁,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出现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是
A.呼吸困难
B.心前区疼痛
C.心悸
D.声音嘶哑
E.吞咽困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
3、患者男,29岁,发热、胸痛、气短7天,加重2小时,查血压62/45mmHg,端坐位,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未闻及湿罗音,心尖搏动消失,心浊音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心率次/分,律齐,心音遥远,有奇脉,目前诊断是
A.心肌炎
B.心包积液心脏压塞
C.扩心病
D.肥厚心肌病
E.右心衰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心包积液: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皆为绝对浊音区;心尖搏动弱,且位于心浊音界的内侧或不能扪及。根据题干患者出现为奇脉,所以应诊断为心包积液心脏压塞。
4、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为
A.常规12个导联(除aVR外),皆出现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
B.出现病理性Q波
C.各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D.与冠状动脉所支配区域相应的导联上出现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
E.与冠状动脉所支配区域相应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下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电图:①常有窦性心动过速。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见于除aVR导联以外的所有导联,aVR导联中ST段压低。③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T波低平或倒置,持续数周至数月后T波逐渐恢复正常。④心包积液时有QRS低电压。⑤包膜下心房肌受损时可有除aVR和V1,导联外P-R段压低。
5、患者男,28岁,主诉心前区胸痛放射至左肩,但不到左臂,疼痛于吸气时加剧,坐位时减轻,伴有发热、寒战、血压/70mmHg,心率次/分,律齐,体温38.5℃,其他检查无异常,心电图示ST段抬高(除aVR外),入院后第3天患者的血压下降,静脉压升高,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休克,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梗死继发心包炎
B.心肌梗死
C.病*性心肌炎
D.肺梗塞
E.急性心包炎积液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急性心包炎时是来自心包下心肌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为:①常有窦性心动过速。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见于除aVR导联以外的所有导联,aVR导联中ST段压低。
6、确诊心包积液最敏感而安全的检查方法
A.心脏X线摄片
B.心尖搏动图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
E.有心导管及血管造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包积液迅速可靠。
7、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是
A.结核性心包炎
B.化脓性心包炎
C.尿*症
D.肿瘤性心包炎
E.胶原疾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心包炎为最常见,其次为化脓或创伤性心包炎。
8、缩窄性心包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出现奇脉
B.心前区疼痛、干咳
C.微汗、盗汗
D.呼吸困难、心浊音界扩大
E.颈静脉怒张吸气时更明显、肝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临床表现: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率增快,可见Kussmaul征。
9、患者男,36岁,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在行心包穿刺抽液时,突然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此时应采取的措施,下列正确的是
A.安慰患者
B.夹闭胶管
C.减慢抽液速度
D.立刻通知医生
E.准备抢救药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包穿刺抽液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有异常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和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迂曲扩张
一、病因
1.先天因素 静脉瓣膜缺陷和静脉壁薄弱与遗传因素有关。
2.后天因素 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而关闭不全。
二、临床表现
浅静脉曲张:下肢皮下迂曲扩张的血管,随病变程度而范围不同,主要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曲张。肿胀、疼痛、酸胀、沉重感。
皮肤改变:内踝周围色素沉着,甚至溃疡或湿疹。
(特点: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
曲张,肿胀,疼痛,皮肤色素。
三、辅助检查
1.特殊检查
(1)大隐静脉瓣功能试验
①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
②然后让患者站立,1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
(2)深静脉通畅试验 手术前必做实验
①正常人: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待静脉充盈后嘱患者连续用力踢腿或做下蹬活动10余次。此时,曲张静脉排空。
②深静脉不通畅: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①患者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②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
③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绷带,如果在两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2.影像学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可观察下肢静脉是否通畅,瓣膜功能情况以及病变程度。
(2)血管超声检查: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只能改善症状,主要方法包括:
(1)促进静脉回流: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性抬高患肢。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用于大多数病人。
(2)注射硬化剂和压迫疗法
(3)处理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给予抗菌药物及局部热敷治疗。
2)湿疹和溃疡:抬高患肢并给予创面湿敷。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2.手术治疗
适用于深静脉通畅、无手术禁忌证者,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如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脱术,近几年开展的经皮环扎术,旋切刨吸术,腔内激光,射频和电凝等术式均取得良好疗效。只修改讲义,PPT不需要修改。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有关。
3.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六、护理措施
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活动能力。
(1)穿弹力袜或扎弹力绷带。
(2)保持合适体位: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腘窝、影响回流;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以利静脉回流。
(3)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2.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
(1)观察患肢情况: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是否有肿胀、渗出,局部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
(2)加强下肢皮肤护理:预防下肢创面继发感染,做好皮肤湿疹和溃疡的治疗和换药,促进创面愈合。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术后早期活动:病人卧床期间指导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应抬高患肢30°;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地行走。
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应注意:
1)非手术治疗者,从发病之日起应严格卧床2周。
2)严禁按摩患肢。
3)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
4)出现栓塞的24小时内,病人应:①限制自身活动;②保持呼吸节律正常;③医院,等待医治。
(2)保护患肢: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七、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休息时适当抬高患肢。
2.非手术治疗病人应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术后宜继续使用1~3个月。
3.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久站久坐;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4.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样题》
1、患者女,36岁,近年来,感觉双下肢沉重、酸胀、易疲乏,休息后症状减轻。就诊时可见双下肢内侧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大隐静脉瓣功能试验阳性。可能的诊断是
A.动静脉瘘
B.下肢静脉曲张
C.深静脉血栓形成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E.动脉硬化闭塞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患者下肢沉重、酸胀、易疲,见双下肢内侧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大隐静脉瓣功能试验阳性,符合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特点,故选B。
2、患者男,65岁,下肢静脉曲张已15年,劳累后肢体水肿、皮炎及溃疡经久不愈,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最佳的是
A.手术治疗
B.抗感染治疗
C.弹性绷带治疗
D.物理治疗
E.局部药物治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已15年,皮炎及溃疡经久不愈,最适宜手术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
3、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手术治疗的禁忌症是
A.下肢水肿
B.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C.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D.小腿溃疡
E.深静脉不通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深静脉不通畅是静脉曲张病人手术治疗的禁忌症。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样题》
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小结:心脏骤停概念
1.心脏停跳
2.心脏虽然跳,但有效射血为零---室颤
(最常见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1)心源性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
(2)非心源性原因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或过敏、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等。
心脏骤停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①代谢性酸中*;②细胞内水肿;②高血钾;④心脏骤停后各重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其中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只有6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临床表现
1.心音消失,大动脉(成人以颈动脉、股动脉,幼儿以肱动脉为准)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2.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心脏停搏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
3.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皮肤苍白或发绀。
核心表现:
三个消失
意识,循环,呼吸
心电图表现 ①心室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②心电一机械分离;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
诊断
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方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及颈动脉搏动。
治疗原则
心脏骤停病人的处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方面:
①判断评估;
②基础生命(BLS)支持即CAB操作;
③高级生命支持(ACLS);
④心脏骤停后处理;
⑤长期治疗。
其中BLS的目标是做到紧急提供通气和全身性血液灌注。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速度,BLS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护理措施
1.判断意识与反应
判断在心肺复苏中极其重要,只有在准确地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后,才能进行心肺复苏。判断过程要求在10秒内完成。判断的内容包括意识状态,有无反应。如果病人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定心脏停搏。
2.摆好复苏体位
应将病人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若在床上,必须抽去枕头,垫木板;如病人俯卧,应同时转动头、躯干和下肢,将其扳成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对疑有颈部损伤者应平移并保持头、胸及足趾在同一水平,以防引起瘫痪。
3.基础生命支持
救治顺序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建立人工循环时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站立于或跪于患者右侧。
按压部位:胸部中央(胸骨下半部分—中下1/3交界处)
简易定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以掌根按压
两手手指翘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按压频率为~次/min以上,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6cm。
气道通畅(Airway)
(1)仰头举颌(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
(2)托颌法(双下颌上提法) 有颈部损伤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安全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贴近患者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气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为呼吸停止。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
口对口人工呼吸
施救者用放在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深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在2秒以上,确保有胸廓起伏。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
每30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交替进行。
口对鼻人工呼吸
有些情况下,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病人口部完全紧密地包住等。这时应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具体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病人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下颌,并使口部闭住,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口包住患者的鼻部,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
呼吸囊(简易呼吸器)应用
在未能进行气管插管时,面罩呼吸囊加压通气,每次可压入~ml气体,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抢救者完成5个30:2的按压/通气周期后,再评价呼吸循环体征,如仍无呼吸循环征象,继续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
(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
1)肾上腺素:为救治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
2)利多卡因:能抑制缺血心肌由折返激动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3)碳酸氢钠:纠正酸碱失衡必须保证充分的通气,在血气监测下使用更安全。
4)阿托品:提高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
(2)有条件时ACLS与BLS应同时进行,其中包括呼吸、循环支持、心电监护、电除颤。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流量为5~6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使用人工呼吸器。
2)循环支持。
复苏后的处理
(1)专人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2)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严密监测血压,血压应维持在(80~90)/(50~60)mmHg,若血压测不到,应通知医生。
(4)复苏后的呼吸功能不健全,可表现为呼吸不规则、表浅,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应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
(5)记录24小时尿量,以判断病情。
(6)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生素。
小儿呼吸心脏骤停
1.复苏程序同成人。
2.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2岁以上使用气管导管,小儿气管插管内径公式为[年龄(岁)/4]+4。
3.人工循环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次/分,即应开始实施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年长儿同成人采用双掌法,幼儿可用单掌法;婴儿可用双拇指重叠环抱按压法,新生儿亦可采用环抱法或单手示指、中指按压法。
按压频率新生儿次/分。
婴幼儿及儿童至少次/分。
按压深度为胸腔前后径1/3~1/2,以产生大动脉搏动为准。
按压通气比新生儿为3:1。
小于8岁儿童双人操作为15:2,单人操作为30:2;大于8岁儿童同成人,无论单、双人操作均为30:2。
重点梳理
1.心脏骤停标志(三个停止---循环、呼吸、意识)
2.判断心脏骤停(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肺复苏顺序:C-A-B/循环(胸外按压)--气道--呼吸
4.胸外按压:体位;部位;力度;速度;和人工呼吸比例
气道开通方法:仰头举颌(颏)法、托颌法(双下颌上提法)
5.最常用药物:肾上腺素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样题》
1、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
A.心室颤动
B.室性心动过速
C.电机械分离
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心室停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
2、男性,52岁。在行走中突然摔倒,呼之不应,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
A.脑出血
B.癫痫发作
C.心脏骤停
D.高血压脑病
E.脑血栓形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患者呼之不应,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可判断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
3、关于初级心肺复苏的顺序正确的是
A.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胸外按压
C.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D.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
E.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肺复苏正确顺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4、患者男,54岁,患冠心病10年,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A.至少80次/分
B.至少次/分
C.至少次/分
D.至少次/分
E.至少60次/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心脏按压的频率为至少次/分。
5、有关人工胸外按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病人应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下肢可抬高,若在床上进行应在病人背部垫以硬板
B.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手指无论是伸展还是交叉在一起,都不要接触胸壁
D.按压时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压低至少5cm,随后突然松弛,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E.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80次/分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脏按压的频率为至少次/分。
6、心脏骤停首选药物为
A.碳酸氢钠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肾上腺素
E.西地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脏骤停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