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我,疑似感染新冠病毒,自我 [复制链接]

1#
有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bdfyy/
点击标题下「医护家园」可快速
  Seldinger穿刺法,是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的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技术,取代了以前直接穿刺血管造影或切开暴露血管插管造影的方法。该穿刺插管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合并症少,很快得到广泛应用。

改良法
  年,Driscott对Seldinger穿刺法进行了改良,以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管,当针尖穿透血管前壁,进入血管腔,有血液从针尾喷出时,即停止进针,不再穿透血管后壁,然后插入导丝、导管。改良穿刺法因不穿破血管后壁,发生血肿等合并症的机会就更少,所以被愈来愈多的人采用

股动脉穿刺的禁忌证有

1.双侧腹股沟皮肤感染或其它病变不宜行股动脉穿刺者

2.股动脉或髂动脉患有闭塞性疾病者

3.髂动脉明显迂曲者

4.股动脉有动脉瘤者

静脉穿刺法:穿刺针与穿刺方法与动脉法相似,进针点在股动脉内缘内侧5-10mm的范围

静脉内压力低,无喷血,可采用呼气后屏气的方法使静脉压升高,还可采用套上注射器边退边抽方法,静脉内溢出血为深红色。

二 活检术
  

经皮介入活检术是指通过介入的方法,在影像学设备监视下,经皮穿刺器官或组织取得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达到细胞或病理学诊断。经皮介入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

导向设备:电透、USG、CT、MRI(应根据病灶的所在位置、范围、大小,适当地选择导向设备)

活检方法

1.影像设备导向下选定穿刺点和途径

2.常规消*铺巾

3.穿刺点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

4.在皮肤上刺小针眼或作皮肤小切口

5.在影像监视下进行定位于穿刺

6.确定针头位置并采用抽吸法或切割法取材

7.改变方向定位进行取材(边缘部分较好)

抽吸式活检
  采用抽式活检针适用于细胞学检查。方法是:核实针头位置、退出针芯、连接注射器;小幅度推进和退出并抽吸病变组织细胞;抽吸结束后拔针(保持注射器内负压);抽吸物为血性液体应退针重新穿刺;将注射器内标本推注载玻片或培养基内送检;退针后应加压并用纱布包扎

切割式活检
  采用切割活检针适用于组织学检查。方法是:核实针头位病灶边缘;向前推进针芯后推进针套;切割结束后整体拔针;改变穿刺途径重新穿刺切割;退针后推出针芯,取出组织条、将其放入10%幅尔马林液或无水乙醇送检;退针后应加压并用纱布包扎

旋切式活检
  采用旋切式活检针适用于骨骼病变的活检。基本方法与切割术相同,套针抵达病变骨面、退出针芯换置旋切针,加压拧旋、切取标本,送出病检

活检并发症

1.疼痛:轻度无须处理,剧烈疼痛给予镇痛

2.出血:少量出血无须处理,活动性出血应进行血管造影并栓塞术

3.感染:使用缺生素治疗

4.气胸:少量气胸自行吸收,大量气胸应采取抽气或负压引流方法治疗

三 肿瘤消融术

实体肿瘤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经皮穿刺肿瘤内酒精注射消融与栓塞化疗相结合,对于实质性肿瘤的治疗尤其合适。也可适合于止痛治疗,如神经阻滞术等

导向手段:USG(简单、方便、灵活、费用低)CT(定位准确、显示清楚、费用较高)

器材与药:常用的介入器材包括治疗针,常用21-22G的Chiba针。常用的药物即无水乙醇或醋酸

操作方法

1.影像导向下确定穿刺点与穿刺路径

2.局部皮肤消*铺巾与麻醉

3.沿预定的穿刺路径将穿刺针推进至肿瘤内

4.核准位置后拔除针芯、回抽无血后注入无水乙醇,同进观察药物弥散情况

5.自穿刺点边退边注至病灶近侧,改变穿刺路径后重复注射(多点穿刺或分点注射)

6.注射速度要慢同时要充分弥散

7.术毕拔管压迫包扎

出现下列情况要停止注射:1.出现剧烈疼痛、暂停注射后不缓解。2.注入的无水乙醇迅速向周围血管或正常组织渗漏。3.患者出现晕厥或烦躁不安

无水乙醇的用量:小于3cm,一般每次注入2-8ml;大于5cm的肿瘤,每次注射10-30ml,但最多不超过50ml。

副反应与并发症:1.胸膜或腹膜刺激性疼痛。2.吸收热。3.醉洒现象

临床价值:1.取得细胞学与组织学资料进行定性诊断。2.选择与制定治疗方案3.随访与预测预后

二 临床应用

一 肺活检术

介入简史

年,Leyden首先用此法取得肺炎患者的细菌学资料

年,Menetriere用此法抽吸癌细胞以诊断肺癌

年Dahlgren和Nordenstroem透视下及细针穿刺,检出高与并发症低

适用症:1.肺内结节或肿块性病变,性质难以确定。2.肺内慢性浸润性病变或久治不愈者。3.不宜或拒绝开胸手术的肺内恶性病变,须明确病变的组织类型以便制定治疗方案。4.肺内实变需要作微生物学检查者。5.肺部转移瘤须明确其性质和来源

禁忌症:1.不能合作、剧烈咳嗽、躁动不安者。2.凝血机制障碍者。3.重度肺功能障碍(重症肺气肿与肺心病)。4.肺大泡、肺气囊估计为必须通过穿刺路径者。5.肺内血管性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6.穿刺道有重要脏器者

穿刺针:抽吸式活检(Chiba针)切割式活检(Westcott针)环钻式活检(Rotex针)

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

病人准备:病史、影像燃料、术前检查、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同意书

器械准备:导向设备、穿刺针、穿刺包、术中用药

穿刺定位选择原则:1.进针点应于肋间隙中点或肋骨上缘。2.采用水平或垂直进针3.进针最佳平面为病灶最大面积层面。4.避开大血管、支气管以及空腔和空洞性病变

穿刺方法:1.扫描确定穿刺部位、方向、路径。2.局部皮肤消*铺巾并局部麻醉。3.用粗针穿破皮肤。4.病从平静下呼吸,在预设和穿刺方向上进穿刺后观察穿刺针的活动情况。5.再次扫描以核实针头的位置。6.作抽吸式取材或切割式取材。7.标本固定与送检。8.压迫包扎,病人平卧观察30分钟

效果评价:1.诊断准确率 2.穿刺成功率 3.并发症与安全系数 4.损伤程度

并发症及其处理

1.气胸:最常见并发症,少量无须处理,严重时须插管排气

2.咯血:少见,平静休息,无须特殊处理

3.局部肺出血:数日内吸收,无须处理

4.空气栓塞:极少见

5.癌细胞针道种植:罕见

二 肝活检术

适用症1.肝内病变性质难以确定。2.明确病变的组织类型以便制定治疗方案。3.肝内或腹部肿块其性质和来源不明。4.作组织培养,研究免疫、药物化学及放射性敏感度

禁忌症1.凝血机制障碍者。2.没有安全穿刺通道(膈顶)。3.胃或肠估计为必须通过穿刺路径者。4.凝为血管性病变

注意事项:1.术前准确定位。2.导向设备的选择(CT与USG)。3.选择最短距离的穿刺路径。4.避开胸膜、肺、胆管胆囊和腹腔重要的血管。5.定位于穿刺时病从应保持相同的呼吸状态。6.作肿瘤穿刺活检时要在中央低密度区取病理组织。7穿刺活检针的选择:抽吸针安全但缺乏组织学特征;切割针准确率高但危险性高。

穿刺途径的选择:上腹部穿刺与胸膜腔近膈面肿肿,在肋缘下进针,向上作穿刺或在肺底强回声带以下3cm处进针,一般可避免污染胸膜腔

穿刺针的选择:1.病灶的部位与大小。2.病变的血供是否丰富。3.邻近有否大血管和重要器官。4.导向方法是否准确。5.病人有无出血倾向。6.医生的经验。

并发症:1.出血(自限性)2。.胆汁性腹膜炎。3.肝动脉与门静脉瘘形成。4.胆囊、胃肠穿孔。5.低血压与心动过缓(迷走神经反射)。6.穿刺道肿瘤种植性转移。7.气胸气腹与感染。

效果评价:1.诊断准确率。2.穿刺成功率。3.并发症与安全系数。4.损伤程度

影响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因素

1.病灶大小、部位、种类

2.穿刺针的选择

3.图像的清晰度

4.医生的经验与技能

三 骨活检术

适应症:肿瘤性病变(原发性骨良、恶性肿瘤、转移骨肿瘤)非肿瘤性病变(骨的类肿瘤性病变、炎症)

禁忌症: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无安全穿刺途径的病灶;血供丰富的骨转移性肿瘤;脊柱严重畸形;晚期极度衰竭

导向手段:X线透视定位;CT扫描定位

术前准备

病人准备:通常无需作任何准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则应先纠正血小板数和出、凝血时间;术前适当给予镇静剂

器械准备:穿刺活检包1只;洞巾、手术刀、纱布;穿刺针:根据不同部位的病灶选样不同型号

药物准备:1%利多卡因10-20ml(用于局麻),10%福尔马林溶液或无水酒精(用于涂片固定)

上段颈椎:最佳进针路线:经口咽穿刺;采用全麻;取仰卧或侧卧;用开口器将患者的口张大;在透视下或摄水平投照侧位片定位;用较细的针中线经口穿刺

下段颈椎:最佳进针路线:经侧方穿刺;采用常规消*局麻;取仰卧或俯卧;透视导引下,在胸锁乳突肌后方为进针点;缓慢进针至椎体后摄片定位

胸.腰椎穿刺:佳进针路线:经后外方;采用常规消*局麻;取仰卧;在透视下定位后,选柞好进针的路经,在皮肤上作好标志;进针点:在该椎体的脊突两旁5~10cm作为针点,病变侧或对侧进针;进针路径:胸椎进针时,与失状面20一30度角,腰椎进针时,与失状面45度角

四肢骨穿刺活检:采用常规消*局麻;取仰卧;在透视下定位后,选柞好进针的路经,在皮肤上作好标志;在透视下对准病变进针;较厚骨皮质先用骨钻打孔后进针;穿刺扁骨应斜形穿刺

四 肝癌消融术

适用症:1.直径小于3cm的原发性或转移性单发肿瘤2.有肝硬化、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等外科手术或肝动脉栓塞术禁忌症3.肝内多发性病灶栓塞治疗不满意或不能进行栓塞治疗4.肝内病灶大小3cm,栓塞治疗肿瘤坏死不完全,或血供复杂无法栓塞

禁忌症:1.大量腹水2.重度*疸和肝功能衰竭者3.肿瘤较大超过肝脏面积60%或呈浸润性生成4.全身多处转移5.严重出血倾向

导向手段:USG或CT

操作方法:(见前术)

并发症:酒精中*、高热、严重出血、肾功能衰竭、

疗效评价:瘤体大小、AFP

五 腹腔神经阻滞术(NCPB)

NCPB术是减轻腹部疼痛切实有效的方法,尤适于治疗胰腺癌、下段食管癌及胃癌等上腹部恶性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解剖:腹腔神经丛在三个主要的交感神经丛中最大,被称为腹腔脏器的中枢,位于胃和胰腺后,膈肌脚前,腹腔神经节在L1椎体上端水平面与主动脉前壁相邻,居腹腔干两侧。其下方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腹腔神经节的位置较右侧稍低。Adamkiewicz动脉是腹腔神经丛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提供脊髓前动脉下段2/3的血供,是腰段髓最大的供血动脉

适用症:1上腹部晚期癌症.2肿瘤无广泛转移.3上腹部疼痛,影响睡眠,止痛药无效

禁忌症:1一般情况差,肿瘤广泛转移2凝血机制严重障碍3大量腹水

操作步骤和方法一

1.1.病人取仰卧位

2.2.CT横断扫描根据CT片明确腹腔动脉干,肝动、静脉,下腔静脉,肾动脉等的准确位置以及选择穿刺径路

3.3.选出最佳层面,光标拟定出一侧或双侧进针点及进针深度、角度,并在皮肤上标记进针点。

4.4.进针点一般在12后肋下缘至Ll椎体水平旁开正中线3.5-7.0cm

5.5.将穿刺针送到腹腔动脉干稍上方区域,针尖位于膈肌脚前腹主动脉旁

操作步骤和方法二

1.1.病人俯卧位,腹部下方置一垫,以利于弯曲脊柱

2.2.CT预扫,了解主动脉、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具体位置

3.3.进针点一般选择12肋下方,中线左侧7cm左右处

4.4.应用20G以上的细针穿刺,穿破主动脉针尖进入主动脉前方腹膜后的脂肪组织,无回血后

5.5.CT扫描,核实针尖位置

药物:永久性(无水酒精10-15ml+3-5ml对比剂)暂时性(0.25%利多卡因+1:肾上腺素+3ml对比剂的混合液)

并发症:1气胸 2出血 3体位性低血压4腹泻5永久性截瘫

第三章穿刺引流术

一、概述

穿刺引流术的全称为经皮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puncturedrainagetechnique),即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和引流导管等器材,对人体管道、体腔或器官组织内的病理性积液、血肿、脓肿或胆汁、胰液、尿液等体液淤积进行穿刺抽吸、引流,达到减压和治疗的目的。经皮穿刺引流术常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脓肿、囊肿、浆膜腔积液、胆管或泌尿道梗阻、颅内血肿的穿刺引流。在对抽出液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和生化检测,作出鉴别诊断和指导用药的同时,还可以经引流导管进行局部抗炎、引流等治疗,达到减压、消炎等作用。

二、器材与药物

(一)穿刺针

常用17~23G的各型穿刺针与套管针。20~23G的穿刺针主要用于穿刺管腔,如胆管或肾盂等,进入管腔后引入0.英寸细导丝,然后逐渐扩大穿刺道,最后放入引流管。细针因其创伤轻微,对细小管腔与重要器官在一次穿入有困难时,可以反复穿刺。粗针反复穿刺,尤其对肝、肾等能随呼吸移动的脏器,可能造成严重切割伤。对于病灶较大,定位容易而浅表的病灶如脓胸、巨大肾囊肿、尿潴留的巨大膀胱等则可用粗针(图10-1)一次性穿入到位,然后直接引入导管或通过0.-0.英寸导丝引入引流管。

图10-1

图10-1引流穿刺针

a.穿刺针;b.猪尾状引流管;c.套合后状态

(二)导丝

所用导丝主要采用血管造影用的普通导丝和超滑导丝两种,导丝头端均为软头,其形态有J型或直型,直径0.~0.英寸,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非血管介入专用的有Lunderquist导丝,为一段不锈钢丝,一端有软的钢丝圈。

(三)扩张器

扩张器前端较细,后端渐粗。可对从皮肤穿刺点到病变区的软组织通道进行预扩张,使引流管容易进入引流区域。临床选用的扩张器多为7~14F,其质地较硬韧,也可以用相应直径的导管鞘芯代替,通过导丝为支撑作轴心扩张。当扩张器不能顺利通过穿刺通道时,也可以用球囊导管扩张通道,达到预扩张的目的。

(四)引流导管

引流导管粗细的选择应根据引流液粘稠度不同来决定。稀薄的引流液(如囊液、尿液等)可用较细的引流管,稠厚的脓液或血肿血凝块宜用较粗的引流管。常用7~14F引流管,其进入引流区的一段应有多个侧孔。为防止游走滑脱,常将头端制成猪尾状卷曲、蘑菇状膨大或单弯状。有的脓腔因其脓液稠厚、腔大,为了便于冲洗引流,引流管内有二个腔,一个腔注入冲洗液,一个腔引流脓液。

(五)固定器械

为了固定引流导管,常用丝线将导管与皮肤缝合固定,在短期内非常有效,但会因缝线切割皮肤或针眼感染而失去固定作用。用涂上安息香酸酊的胶布粘贴引流导管于皮肤,只要保持干燥也能长期有效,而由于分泌液或引流液渗漏等原因使之粘性降低则也会失去固定作用。自从Molnar固定盘问世后,各厂家已设计出大小、形态各异的固定盘,这是解决长期固定引流管的较好器械之一。它的缺点为盘下可能有分泌物潴留,不容易清洗,须定期更换。(图10-2)

图10-2

图10-2固定盘

a.扣带;b.固定盘下面观;c.固定盘用扣带扣紧

(六)药物

除造影用对比剂外,术前用药与外科手术相同,如鲁米钠与阿托品;术中应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皮肤消*液与器械消*液用碘伏与戊二醛;囊腔内用无水酒精或二氧化碳固化囊壁;脓腔内用溶解纤维组织与杀菌、抗菌药物,如纤维蛋白酶与各种抗生素,此外,还应备有各种急救药物。

三、方法

(一)术前准备

1.设备及器材准备经皮穿刺引流术须有超声、电视透视、CT、MR或DSA等影像导向设备。多数引流术只需其中一台设备,有时则需联合运用(如超声与CT或透视)。根据疾病情况选择穿刺针具与引流管。

2.患者准备术前检测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必要时查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心功能、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与患者及家属谈话说明治疗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配合并签字。术前禁食2~4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解痉镇静药。由医师仔细分析临床超声或CT等影像学资料,确定最佳引流途径。

3.穿刺及引流通道设计选择穿刺途径应尽量避开占位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管道(如血管、胆管等)和邻近脏器,必要时口服对比剂后再作CT确认病变与胃肠道的位置关系。由于胃肠道常随体位而改变,故在穿刺时应作即时影像学导向,定好进针方向和深度。先在皮肤做好穿刺点标记,消*铺巾,穿刺点局麻。用21~23G细针穿刺,令患者在浅吸气后屏气,穿刺到位后平静浅呼吸。退出针芯,经针鞘试注l~3ml稀释对比剂,以进一步明确引流区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有无其它窦道等,再用18G针按上述部位与方向穿刺插管。在穿刺脓肿时,为防止脓液经穿刺口向体内扩散,选择的引流管道中应包含1cm以上的脓肿壁与脏器表面之间的正常组织,还应使引流途径最短,两者兼顾。

(二)操作方法

1.两步法

确定最佳引流途径后,在皮肤穿刺点局麻,局麻皮丘直径以5~10mm为宜,然后作皮下麻醉。局麻深度达病变脏器的包膜。作皮肤小切口2~4mm,如引流管较粗,切口长度也相应增加,以略小于引流管外径为宜,切口方向与皮纹平行。穿刺针经切口向预定的引流中心穿刺。如随呼吸移动的穿刺通道,在进针时必须令患者浅吸气后屏气,以免穿刺针切割组织。进针达预定深度时,拔出针芯,经套针抽吸,如有引流液抽出,取少许作细胞培养或生化检测。如无引流液抽出,将针退出,调整穿刺方向再进针。穿刺进入引流区后,经穿刺针或外套管引入导丝,退出套管针,在导丝引导下引入扩张管,逐渐扩张穿刺道,最后置入引流管,退出导丝(图10-3),经引流管冲洗脓腔,吸尽脓液,造影证实引流管的侧孔段全部在引流区,在体表缝扎或用固定盘固定引流管,接上引流袋。

图10-3

图10-3两步法引流管置入术

a.穿刺进入腔隙;b.拔出针芯;c.经外套管送入导丝;d.拔出外套管经导丝送入引流管;e.拔出导丝留置引流管

留置引流管时,侧孔段应尽量置于引流区的最低处,冲洗引流管需慎重,应避免加压冲洗。引流期间,嘱病人避免牵拉引流管,以防脱出。如缝线失去固定作用,应重新设法固定导管(如改用固定盘)。

2.一步法使用套管针在影像学导向下一次性完成穿刺和引流操作称为一步法。

先作皮肤穿刺点局麻后再作一小切口。在透视或超声引导下,套管针直接向引流区中央穿刺,预计到位后,退出内针芯,见腔内容物流出后,将外套引流管推送至管腔内,在影像导向下略作导管侧孔段的位置调整,经引流管注射稀释对比剂作引流区造影留片,略抽吸后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袋。

由于套管针的针芯、套针与引流管在首次穿刺时同时进入引流区,故针道较细针穿刺道粗,不宜反复穿刺,因此在术前设计引流路径时必须十分准确。穿刺进针过程中,也同样令患者浅吸气后屏气。

四、临床应用

(一)正常人体管道阻塞,引起阻塞段以上液体过量积聚,不能完成生理过程,或引起的病理改变,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泌尿道梗阻。

(二)体腔内由于炎症、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腔内脏器受压,功能受损,或*性物质不能排出而大量吸收有害于机体时,如气胸、脓胸,心包积液、积脓、积血、腹腔或盆腔等脓肿。

(三)实质脏器内的积液或积脓,如肝、脾、胰、肾等处的脓肿或巨大囊肿引起症状者。

一胆道梗阻

分类

肝外机械性梗阻:胆管囊肿、胆石症、肝癌、胆管癌、胆管炎、胰头癌、淋巴压迫

肝内非机械性梗阻:病*性肝炎、胆汁型肝硬化

病理生理:1)胆管梗阻→小胆管和毛细胆管压力升高2)胆管扩张破裂→胆汁溢出至血窦内3)细胞膜连接复合部破裂→毛细胆管与淋巴间隙相通→胆汁入淋巴间隙后渗入血流4)肝细胞内返流入血窦或淋巴间隙中5)肝门区胆管破裂,胆汁经淋巴管吸收入血6)血中胆红质增高

实验室检查

1)血清胆红素增高以酯型胆红素为主,凡登白试验呈直接阳性反应

2)尿中尿胆原减少或消失,出现胆红素

3)大便呈陶土

4)胆道严重梗阻并肝功能损伤时非酯型胆红素升高,凡登白试验呈双阳性

方法1)外引流2)内-外引流3)永久性涵管引流4)永久性内支架引流

一)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

适用证

术前减压:重度胆梗阻、感染、积脓;肝内胆管直径≥3mm;血清胆红素(TBIL)μmol/L(超过正常值10倍)

姑息治疗:医源性胆道梗阻;胰头癌或肝门以上胆管癌;有广泛性转移

禁忌证碘过敏;麻药过敏;具有出血倾向;全身情况极度衰竭;大量腹水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2)超声导向穿刺肝内胆管并造影

3)经穿刺针放入导丝至狭窄近端

4)经导丝放入有侧孔的导管

5)拔出导丝即行外引流

二)内-外引流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2)穿刺肝内胆管

3)导丝通过狭窄段

4)有侧孔导管头端通过狭窄段

5)狭窄段上下导管均有侧孔即可行内引流

三)永久性内涵管引流与内支架引流

适用证1)各种阻塞性*疸。2)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1-2周症状改善。3)导丝能通过狭窄段且引流路径弧度较大。

内涵管引流操作方法

1)引流管周皮肤消*与局麻

2)造影显示狭窄段

3)引入导丝、退出引流管、送cobroa导管并通过狭窄段进入十二指肠

4)退出导管,送内涵管

内支架引流操作方法

1)引流管周皮肤消*与局麻

2)造影显示狭窄段

3)引入导丝、退出引流管、送球囊导管并通过并扩张狭窄段

4)退出导管引入释放器,在狭窄段释放支架

5)退出释放器,引入外引流管造影,支架扩张不满意,再用球囊扩张

6)术后外引流管引流3天并保留一周

操作注意事项

1)尽可能穿入右叶肝管分支

2)避免直接穿入肝外胆管

3)避免穿入胆囊

4)应选择适宜的引流管

5)左右肝管均梗阻,最好分别托管插管引流或最大分支引流

术后注意事项

1)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学伴脱水症状,应给予纠正同时防止DIC形成

2)术后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与症状、胆汁流量

3)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与引流管冲洗

4)定期检测胆红质与电解质

并发症及其防治1)急性胰腺炎(内涵管堵塞所致)2)胆道出血3)十二指肠溃疡4)内涵管脱落或闭塞

二泌尿道梗阻

病因:结石、炎症、创伤、结核、肿瘤

临床资料:病史,症状与体症,试验室检查(肾功能、尿*症等并发症)

影像学资料:梗阻时间与功能恢复(1周完全恢复、1-2周70%、3-4周30%、4周以上完全丧失)

介入治疗方法:1)经皮肾盂造瘘术2)取石术3)扩张成形术4)支架置入术

一)经皮肾盂造瘘术

适用证

介入诊断:梗阻部位与原因;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尿路扩张;肾盂输尿管刷片活检

介入治疗:解除肾盂积水与输尿管扩张;上段尿路分流;扩张狭窄输尿管;引流后作其它介入治疗

禁忌证:出血性或凝血障碍性疾病;严重高血压;活动性肾结核

穿刺路径:肾脊角区超声导向穿刺作肾盂造影;腑后线肋缘下透视导向选择最佳穿刺方向与穿刺点

穿刺术:Seldinger法Cope法

操用方法

1、穿刺点局部麻醉并作皮肤小切口

2、影像导向细针穿刺并引入细导丝

3、退出细针引入套管针

4、退出套管针与细导丝,引粗导丝

5、退出套管鞘,引入扩张管

6、引入引流管

7、确定引流管位置正确后退出导丝、固定引流管

术后处理

1)术后可有少量出血,定期作冲洗,以免血块堵塞

2)如肾盂积脓或肾脏感染可用1:新雷索溶液定期冲洗(3-4次/日)

3)应记录尿量,定期测定肾功能与电解质

并发症:尿瘘、疼痛、出血、感染与*血症、导管阻塞、肾周围脓肿、尿囊肿

二)肾囊性病变

病因:发育性、后天性、遗传性

常见类型单纯性肾囊肿多发性肾囊肿多囊肾

适应证:1)压迫肾动脉引起高血压、疼痛。2)压迫尿路引起肾积水。3)肾皮质萎缩。4)肾静脉血栓形成而致蛋白尿。5)囊肿并感染

操作方法

1)超声导向确定穿刺点与穿刺路径

2)局部消*铺巾并局部麻醉

3)患者吸气后屏气用20-22G套管针穿刺

4)抽吸少量囊液后造影证实并观察有无外漏及与尿路相通

5)抽取适量囊液并注入抽出囊液量相当的50%无水洒精

6)改变体位(5分钟1次)

7)15分钟后抽出酒精,拔针局部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原则

2)穿刺时患者应屏气

3)穿刺囊腔针尖尽可能位于囊腔低位处

4)多囊肾或多发性肾囊肿应选择最大囊腔

5)良性囊液为*色清澈透明,恶性或感染时囊液混浊或为血性,应作离心沉淀并送入病检

第四章经导管栓塞术

一、概述

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imbolision,AE)。TAE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可定义为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TAE因具有微创性、全程影像引导和选择性靶血管插管技术而使得栓塞的准确性和可控性极大加强,成为革命性的临床治疗方法。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利用动脉血流动力学完成治疗目的,且经常配合使用。

二、器材与药物

(一)器材

1.常规器材常规器械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所用相同。主要有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和导管。必要时可采用导管鞘,以便利于超选择性插管操作和在保留导管灌注期间经其侧壁注入肝素盐水防止穿刺部位血栓形成。

2.特殊器材由于现代TAI和TAE技术要求器械更精确超选择性插管和进行各种灌注方式,新的专用器械不断开发出来并用于临床。仅将目前成熟的应用器械介绍如下:

(1)同轴导管系统(coaxialcathetersystem):包括内径为0.英寸的选择性插管用外套管,3F微导管和0.英寸细导丝。当外套管选择至靶动脉口,进一步插入困难时,可沿其插入微导管,细导丝配合插入以便使微导管在透视下显影。柔软的微导管可超选择性插入靶血管,拔出导丝后即可行TAI或TAE,特别适于脑动脉药物灌注和肝脏亚亚段栓塞。

(2)球囊阻塞导管(occlusiveballooncatheter):外形同已塑形的常规选择性导管,内为双腔,其中一侧腔与导管端部的乳胶球囊相通。当导管插入靶动脉后,经侧腔注入稀释的对比剂将球囊膨胀,阻断血流。再经主腔注入药物。由于无血流冲刷和稀释,局部药物滞留时间更长,浓度更高。同时也可在无法做超选时,利用侧枝血流将药物或栓塞物质送入目的血管。

(3)灌注导丝(infusionguidewire):专为TAI技术设计,外观类似常用的活芯导丝,但端部为开放状态。当导管超选择困难时,可用其超选择性插入靶动脉,抽出活芯,连接注射器即可行TAI,适于肝动脉等药物灌注。

(4)灌注导管(infusioncatheter):主要为血栓溶解术设计,为直头多侧孔导管。导管的端部侧孔段的两端各有一金属标记,可在透视下确定其位置。端孔可由头大身细的导丝阻塞,经“Y”型阀加压注入药物,可迫使药液从侧孔喷出。将其插入血栓后注入溶栓药物,可使药物在血栓内较均匀分布,提高溶栓效率。

(5)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implantablereservoir,port-cathetersystem,PCS):又称埋入式药物泵,由导管和药盒组成。导管由软硅胶或聚氨酯制成,以外径5~6F,内径可容纳0.英寸导丝,可在X线透视下显影,适于介入方法植入。药盒外壳由钛合金或聚砜等塑料制成,可埋植在皮下组织而不引起排异反应。其上面为一高密度硅胶耐穿刺膜,便于反复穿刺注药。外壳和厚膜间有一小腔,并通过小金属连接管与外相连,将已选择性插入靶动脉的导管引出与药盒连接,即可行长期药物灌注治疗。全植入的方式使患者行动方便,免受反复血管穿刺和体外留置导管的痛苦。

(二)栓塞物质

用于经导管注入并达到血管栓塞的材料称为栓塞物质。这些物质可为固体,液态物质和一些药物。

(1)栓塞物质的要求:①能顺利通过导管注入或送入血管内,起到相应的栓塞作用。②无*或低*。③无抗原性。④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不引起排异或严重异物反应。⑤无致畸和致癌性。

(2)常用栓塞物质:

①海绵状栓塞剂,以明胶海绵为代表,有可压缩性,被压缩后能通过直径较小的导管,进入血管后再膨胀复原,完成栓塞。由于价格低廉,制备简单,具有较好的可压缩性和再膨胀性,易于注射,栓塞作用可靠,所以成为临床常用的栓塞剂。

②液态栓塞剂,包括无水乙醇、医用胶等,其共同的特点是易通过导管甚至微导管注入,但其栓塞机理不同。无水乙醇,又称无水酒精,它靠强烈的蛋白凝固作用造成注入部位血管内皮细胞和中层肌的坏死,血液有形成分蛋白凝固和细胞崩解成泥样淤塞毛细血管,并继发局部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靶器官的缺血坏死。其栓塞能力与到达靶血管内的瞬间浓度有关。其注射速度较难掌握,应在有经验的术者指导下使用。

③碘油,包括40%的碘化油,碘苯酯和超液化碘油,能否称得上真正的栓塞剂尚有不同见解。碘油快速注入正常小动脉后,形成油珠或油柱,对血管有短暂的栓塞作用,几分钟后即可见被栓塞的血管很快再通。如注射速度很慢可不产生血管栓塞。而在一些特定的有病理性血流动力学存在的场所,如富血性肿瘤,特别是肝癌,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窦,其存留时间明显延长,可达数天至数月,但对局部血供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长期滞留的机理尚不清楚。因此碘油类很少单独用作栓塞剂,但与其它药物或加温后注入可成为真正的栓塞剂。可将碘油加温至~℃,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可造成局部广泛的血管栓塞。碘油与化疗药物混合称为碘油化疗乳剂,其中混入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等具有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化疗药物亦可造成迟发性靶血管闭塞。其中碘油所起的携带化疗药物选择性滞留于肿瘤的作用称之为导向或靶向作用,可使药物大部分进入肿瘤内并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缓释作用)。由于其在肿瘤内滞留,亦可提高常规CT检查难以显示的微小肝癌和血管瘤的显示率,以助诊断。

④大型栓塞物,包括金属弹簧圈类和可脱离球囊等。通常此类栓塞物质能通过细小的导管内径,出导管后膨胀或盘曲成形,栓塞较导管直径大得多的血管或血管瘤腔(3~15mm)。

钢圈的主要作用为栓塞较大血管的主干,多不造成栓塞远端的缺血性梗死,常用于动静脉瘘、动脉瘤、血流再分布、大血管出血和大静脉曲张等的治疗。可脱离钢圈(detachablecoil)是指一种可控制其释放或在释放前可回收的金属圈,是目前用于脑动脉瘤栓塞的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栓子。可脱离球囊由乳胶制成,注入稀释对比剂后可膨胀,其尾端为弹性良好的小胶圈,与直径3F的微导管相连,当球囊到达预期栓塞的部位时,经微导管注入稀释的对比剂,使其膨胀。确认位置正确后,即可撤微导管,弹性胶圈自动封闭,防止对比剂流出,膨胀后的球囊直径可达10mm以上,通常用于较大直径血管和动静脉瘘的栓塞。

三、方法

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导管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后应先行动脉造影,以了解病变的性质、大小、血供是否丰富、侧枝血供等情况。然后进行必要的超选择性插管即可开始TAI/TAE治疗。穿刺途径主要有经股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方便、成功率高,主要用于短期的TAI。经腋和锁骨下动脉穿刺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不影响患者行走,可保留导管用于长期持续性间断性TAI。

TAE的主要方法

栓塞前造影诊断,明确病变血管等,均与TAI相同,不同处仅栓塞物质的注入。可分为:

1.低压流控法即导管插入靶血管但并不阻断其血流,以低压注入栓塞剂,由血流将栓塞剂带到血管远端而形成栓塞的方法。常用于颗粒性和液态栓塞剂的释放。其技术关键是在透视监视下低压注入栓塞剂,边注射边观察对比剂流速和流向。一旦流速减慢或明显减慢即意味着靶动脉前端部分或大部分栓塞,对比剂停滞或返流时证实前方血管已近全部堵塞。过程中切忌高压快速注入栓塞剂,否则极易造成栓塞剂由靶血管返流而造成非靶血管的误栓。

2.阻控法即以导管端部嵌入靶血管或以球囊导管阻断其血流,然后再注入栓塞剂的方法。多用于液态栓塞剂的释放,有助于减少血流对液态栓塞剂的稀释,亦防止其返流,本技术并不常用。

3.定位法即导管准确插入靶动脉的欲被栓塞的部位,然后送出栓塞物,完成局部栓塞。常用于大型栓塞物的释放,也可用于肿瘤的超选择栓塞。技术关键是定位准确,选用栓塞物较被栓血管直径稍大或与动脉瘤腔大小相适;肿瘤栓塞时,则用尽量小的栓塞物质达到栓塞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目的。透视下将栓塞物经导管送入被栓塞的部位,经注射对比剂证实位置正确,方可释放栓塞物。

4.与TAI配合TAE常与TAI配合治疗恶性肿瘤,常称为化疗性栓塞术(chemoembolization)主要是指用含化疗药物的微球栓塞肿瘤血管,达到局部化疗和肿瘤缺血坏死的二重作用。而且在化疗药物的作用下,肿瘤对缺血、缺氧更加敏感,二者的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加疗效。化疗药物缓慢释放有助于保持肿瘤区的有效药物浓度,而外周血药浓度则降低,副作用减少。目前化疗性栓塞的概念已泛化,包括所有栓塞物与化疗灌注同时应用或先后注入和碘油化疗乳剂注入等治疗方法。

四、临床应用

动脉内药物灌注术,使药物能高浓度进入病变区,从而提高对局灶性病变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恶性实体瘤,动脉痉挛、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病变,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溶栓等。亦可用于治疗难治性局灶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现主要介绍其在恶性实体瘤、血栓病和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

(一)TAI的临床应用

1.恶性肿瘤的治疗TAI在恶性实体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等各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行TAI治疗。包括姑息性治疗、术前局部化疗、术后预防性和复发灶的局部化疗。

2.动脉血栓的溶栓药物灌注治疗动脉内血栓形成多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性疾病如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大动脉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血管的创伤如介入血管插管术后、血管外科术后。血栓脱落可来源于静脉或心房。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是引起血管闭塞及其供养组织、器官缺血的重要原因,并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肢体坏死、肺梗死、肠坏死等,严重者可致死或致残。若转变为慢性血栓则表现为供血区的缺血性疼痛、肢体干性坏疽、间歇性跛行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内科全身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切除血栓或人工、自体血管搭桥术等。介入放射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如经皮导管抽吸切除血栓、动脉内溶栓药物灌注术等。在治疗过程中动脉内局部血栓溶解治疗与血栓清除术和球囊血管成形术结合可加速血栓清除和血管再通的过程。经动脉局部血栓溶解术也需结合全身抗凝治疗,亦可作为手术处理血栓的后续治疗。急性动脉血栓根据病史与临床表现一般能作出诊断。由于多为急诊病例,应及时行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和处理。

3.缺血性病变的灌注治疗缺血性病变是指由于动脉痉挛、狭窄、慢性闭塞而使受累器官处于低血流状态,结果造成器官的萎缩、功能障碍甚至坏死。由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短暂的肢体瘫痪、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急性肠系膜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腹绞痛,伴频繁呕吐,严重者呕吐物为血水样,可出现腹泻伴血便,如有肠壁坏死穿孔,患者很快出现休克。由周围血管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肢体缺血,可导致皮肤苍白或紫绀、感觉异常、疼痛和间歇性跛行,晚期可引起皮肤溃疡或坏疽。缺血性病变的治疗为临床处理的难题,如脑血管痉挛虽用增大灌注压、扩容、降颅压和钙离子拮抗等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TAI的应用为缺血性病变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TAI主要应用血管扩张剂经动脉内灌注,适于治疗的病变主要有脑缺血、肠缺血和肢体缺血等。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配合血管成形术及手术疗法。

(二)TAE的临床应用

1.异常血流动力学的纠正或恢复通过局部血管栓塞可对局部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利用此机理可对下列病变进行治疗。

(1)动静脉畸形(AVM)包括脑、脊髓、颌面部、肾、肺、肝、盆腔、四肢等部位的AVM,通过栓塞术可使异常血管床闭塞,起到根治性、术前辅助性治疗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

(2)动静脉瘘多由外伤、肿瘤、手术引起或为先天性(AVM的一种表现),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最常见的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肝癌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等,通常通过栓塞瘘的动脉端可达根治的目的。

(3)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精索静脉曲张。

(4)填塞异常血管腔利用栓子填入动脉瘤内并促使其血栓形成而使动脉瘤闭塞,主要是囊状动脉瘤,特别是发生在脑基底动脉环者。

2.止血特别是动脉性出血,如外伤性盆腔和内脏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鼻衄和颌面部出血、大咳血、手术后所发生的内出血等。

静脉性出血,主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通过经皮肝穿门脉插管进入曲张的胃冠状静脉栓塞止血。

3.血流重分布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其它动脉供给,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栓塞的前提是不造成被栓血管供养器官的缺血坏死。在进行栓塞或化疗药物动脉内灌注过程中,某些非靶血管难以避开,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如胃、十二指肠动脉为非靶血管时,可先用钢圈将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然后再行下一步治疗。靶器官由二重动脉供血,如盆腔,需行长期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时,可栓塞一侧动脉主干,而对侧用作插管灌注,使药物较均匀分布于靶器官。

4.肿瘤的治疗原则上富血管性实体瘤有明确的供血动脉并可插管到位者,均可通过栓塞其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达到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或消除由其引起的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理论上肿瘤栓塞后的坏死物质可刺激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的提高,增强抗肿瘤能力。除上述姑息性治疗目的外,作为术前辅助性栓塞治疗,其益处为缩小肿瘤体积,使部分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大肿瘤可二期切除;栓塞后肿瘤血供减少,使手术中出血减少,手术野清楚,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某些肿瘤可通过栓塞得以根治。

适于栓塞治疗的恶性肿瘤主要有:肝癌、富血性肝转移瘤、肾癌、肾上腺癌、盆腔各种富血性恶性肿瘤、颌面部恶性肿瘤、四肢、脊柱及盆腔恶性骨肿瘤等。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物的局部灌注合并进行,特别是使用碘油化疗乳剂,称之为化疗性栓塞(chemoembolization)(图10-4)。

图10-4

图10-4肝细胞癌

a、b术前CT:见S8段一直径约4×4cm动脉期增强(a)、门脉期呈负显影(b)病变;c为栓塞后一个月CT:见碘油密集积聚在病灶内;d为栓塞后1年CT:见病灶缩小,碘油仍密集积聚在病灶内。

适于栓塞治疗的有良性肿瘤:脑膜瘤、鼻咽血管纤维瘤、颈动脉球瘤、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骨盆巨大骨巨细胞瘤、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血管瘤、症状性子宫肌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部分患者可获得根治性治疗,亦可作为术前辅助性栓塞治疗。(图10-5)

图10-5

图10-5子宫肌瘤栓塞前后的变化

栓塞前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前壁(a,箭头);栓塞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仍可见沉积碘油(b)

5.内科性器官切除对器官的栓塞治疗主要目的为消除或抑制其亢进的功能、缩小瘤体使之彻底消除。适于栓塞治疗的主要有:脾功能亢进和巨脾(图10-6)。肾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在肾透析和肾移植的支持下可行栓塞术,使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或消失。异位妊娠可通过动脉栓塞术并氨甲喋呤灌注而中止。

图10-6

图10-6脾栓塞

栓塞前CT平扫(a、b)显示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及脾增大;脾栓塞后增强图像(c、d),脾已部分切除

(三)TAE的反应及并发症

TAI除药物作用外无其他特殊反应,而TAE既是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组织、器官的栓塞都或多或少会引起患者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变化。主要反应及并发症如下。

1.栓塞反应

栓塞反应是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多为自然过程,对症处理后可康复。其表现及程度与使用栓塞剂的种类、栓塞水平和程度,不同靶器官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重者可出现下列反应,称之为栓塞后综合征。

(1)疼痛:栓塞后靶器官缺血,造成器官损伤,释放致痛物质或局部肿胀刺激包膜引起。与栓塞程度和栓塞水平有关,栓塞程度越大,越接近毛细血管水平,疼痛越重。无水乙醇等本身亦造成严重疼痛。疼痛可持续1~10天,并逐渐缓解,但疼痛剧烈者需用镇痛剂。疼痛较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者,应注意排除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2)发热:好发于实质脏器栓塞后和使用明胶海绵较多者,可能与坏死组织释放的致热物质和坏死组织、明胶等的吸收热有关。体温常在38℃左右。脾栓塞时体温可高达39.5℃左右。一般坏死组织越多,体温越高,持续时间亦越长。此种反应性发热患者的精神状态常较好,除难以忍受的高热外,可不予以积极处理,以利于坏死组织的吸收。应注意排除合并感染引起的发热。

(3)消化道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腹胀等。多发生于腹部脏器的栓塞治疗后,常持续1天~3天,并逐渐好转,仅严重者需对症处理。

2.并发症

栓塞术引起的并发症是指术后出现的不期望发生的症状和体征。轻型者可通过适当的治疗好转,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应引起重视,尽量避免其发生。

(1)过度栓塞引起的并发症:过度栓塞是指栓塞程度和范围过大,尤其是在使用液态栓塞剂和过量使用颗粒或微小栓塞剂时。其后果是造成大范围组织坏死,引起相应的肝功能衰竭,胃肠、胆管穿孔,胆汁湖,皮肤坏死,脾液化等。所以术中掌握栓塞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2)误栓:是指非靶血管或器官的意外栓塞。其后果与被误栓器官的重要性和误栓程度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栓塞可减少或避免其发生。通常有以下二种误栓:

①返流性误栓指栓塞剂由靶动脉返流出来,由血流冲走,而栓塞其它动脉。常发生于靶动脉前端已被阻塞,而再注入栓塞剂,或注入栓塞剂时用力过大或过猛。颈外动脉的返流性误栓可使栓子进入颈内动脉分支,常造成脑梗塞,腹部血管的返流性误栓可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可造成肠坏死。

②顺流性误栓当靶动脉大部分已被栓塞,原潜在的侧支通道即开放,追加栓塞剂时,由于注射压力较大,或导管嵌入靶动脉可使栓塞剂顺行经开放的侧支进入前端的非靶动脉,如颅内外有潜在的侧支,过度的颈外动脉栓塞可造成脑梗死。另一种顺行性误栓的原因是较小的栓子,通过业已存在的动静脉瘘,进入体静脉造成肺梗塞。个别情况下导管内有血栓形成或气泡,在一次注射时将其推出亦可造成顺行性误栓。

(3)感染:可发生于所用器材和栓塞剂污染及手术场所消*不严的情况下,栓塞后大量组织坏死时亦可为感染埋下伏笔。感染常发生在实质性器官,如肝和脾。

经导管栓塞术临床应用

出血

动脉性出血抗休克治疗同时首选TAE

部位消化道咯血泌尿生殖系颌面部盆腔

机制降低血管压力促使破裂口形成血栓直接堵塞出血部位

方法a.充分了解病史初步判断出血部位

针对性血管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原因

直接征象造影剂外渗呈点状片状弥散慢

间接征象原发病的表现动脉增粗迂曲AVM动脉瘤肿瘤血管肿瘤染色等

确定栓塞剂种类大小栓塞水平等

d实施TAE

疗效受栓塞水平凝血机制等因素影响一般能即时止血

静脉性出血

外伤性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经皮肝门脉穿刺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

栓塞剂医用胶明胶海绵+硬化剂钢圈凝血酶等

疗效

经皮肝门脉穿刺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脾动脉栓塞术

血管疾病

动脉瘤动脉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病因先天性动脉硬化创伤感染等

好发部位颅底动脉环主动脉及其大的分支

适应症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四肢内脏小A瘤

禁忌症感染性肿瘤性腔小颈宽瘤颈太窄等

治疗原则闭塞瘤体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

方法造影—选择栓塞剂—闭塞瘤腔--造影复查

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精索蔓状静脉丛扩张迂曲延长多为精索内静脉返流引起

适应症症状明显保守治疗不能缓解久婚不育或伴有精液异常者

方法肾静脉精索内静脉造影了解精索内静脉返流曲张程度瓣膜功能解剖类型确定栓塞水平及栓塞剂栓塞水平闭塞精索内静脉不影响其他侧支回流栓塞剂硬化剂+明胶海绵或钢圈造影复查

疗效95%以上症状缓解或消失50-80%精子数目活动力改善30-50%恢复生育能力

富血管肿瘤

动脉造影表现

供血动脉增粗

肿瘤血管

占位征象

异常的引流静脉动静脉漏

肿瘤染色

栓塞目的术前辅助治疗姑息性治疗

术前辅助治疗

应用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有手术指征的恶性肿瘤

时间术前24h至二周内

目的减少术中出血手术野清晰易于剥离降低手术时间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

脑膜瘤

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蝶骨旁嗅沟小脑桥角岩骨嵴

适应症

方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观察肿瘤供血动脉染色有无危险吻合存在超选择插管栓塞

疗效栓塞后3-7天内手术术中减少出血1/3~1/4手术时间缩短完全切除率提高

肾癌

治疗目的

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术中出血

降低术中癌细胞经血行播散的危险

巨大肿瘤可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

方法肾动脉造影了解病变部位大小范围瘤内血管有无动静脉分流选择栓塞水平栓塞物质超选择插管实施栓塞

疗效可减少术中出血1/2以上

姑息性治疗

目的抑制生长缩小体积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适应症中晚期恶性肿瘤

治疗原则最大程度地使肿瘤坏死缩小尽可能地保存器官功能和解剖形态

措施超选择插管联合用药末梢性栓塞

介入性器官切除

概念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应用脾功能亢进脾大肾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异位妊娠等

脾动脉栓塞术

机制脾脏调节全身20%血流和20-40%门脉血流产生某些内分泌素和体液因子以调节骨髓造血机能控制红细胞和粒细胞进入周围血液的速度及影响血小板产生数量等功能部分栓塞脾动脉使脾脏体积和功能发生改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脾亢某些血液病如地中海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伤性脾破裂继发于门脉高压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脾脏肿瘤骨髓纤维化等

疗效一周内白细胞明显升高达峰值血小板明显升高红细胞一月左右可达峰值以脾亢为例目前一年内复发率为0-26%明胶海绵动脉主干漂流法中复发全部出现在≤50%的病例安全有效的栓塞体积为60-70%而脾下极A微球栓塞一般在30-40%疗效明显近期复发率极低

副反应及并发症

副反应发热脾区疼痛恶心呕吐等

并发症脾液化坏死或脾脓肿胸腔积液肺炎胰腺炎

大咯血

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尘肺曲霉菌球囊性纤维化等

适应症

急性大咯血(ml/24h)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反复大咯血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经手术治疗又复发咯血者

隐原性咯血希望作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并作治疗者

禁忌症

有一般造影禁忌症者

不能平卧者

导管不能插入靶血管内或靶血管与脊髓动脉共干或交通者

超选择插管困难者

术前准备

明确诊断

病人准备

器械和药品准备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局麻药抗凝药等

操作方法

术后处理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并发症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痛脊髓损伤等

疗效90%即时止血复发率15-20%

原因栓塞不完全栓塞物被吸收侧枝循环形成原有病变进展

子宫肌瘤

适应症

育龄期女性绝经期之前

诊断明确症状明显

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术后复发者

拒绝手术要求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者

肌瘤4cm无症状但心理负担重要求手术者

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禁忌症

一般造影禁忌症

妇科急慢性炎症未能得到控制

带蒂的浆膜下肌瘤

子宫肌瘤生长迅速疑有恶变者

方法

两侧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造影

选择栓塞物质

释放栓塞物质

造影复查

术后合并症

栓塞后综合症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肌瘤坏死脱落致腹痛子宫出血

闭经多发生于45-50岁

感染

其他阴道排液间断性2月左右消失

疗效主要在于肌瘤的缩小异常子宫出血压迫症状的改善

肝癌的栓塞治疗

病因乙肝*曲霉素B1亚硝胺肝脏寄生虫长期大量饮酒等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腹痛腹部不适乏力发热*胆食欲不振腹泻出血腹部肿块等

伴随症状内分泌代谢异常低血糖症高血脂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每年新增13万并呈上升趋势

发病隐匿

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

发病特点

多中心发病

与肝硬化关系密切

肝脏与肝细胞癌的血供

双重血供肝组织血供70-75%源于门静脉25-30%来于肝动脉肝癌的血供95-99%来自于肝动脉

适应症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者

手术前辅助治疗

肝肿瘤切除不彻底或其他治疗效果不良者

控制出血疼痛和较大的肝动静脉短路

禁忌症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肝硬变

严重*胆重度腹水

恶液质

门脉主干完全阻塞

大的肝动静脉短路

肝肿瘤体积超过全肝的70%

一般血管造影禁忌症

术前准备

病人准备备皮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

器械和药品准备

方法步骤

肝动脉造影

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表现

供血动脉增粗

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血管移位

血管浸润血管湖

静脉早显

门静脉癌栓形成

第五章 经导管药物灌注术

概述

1、动脉内药物灌注术发展史:

20年代Beichroder试行动脉插管治疗盆腔脓*血症,50年代此法治疗恶性肿瘤偶有报道未普及(无适当动脉给药方法),60年代Nushaum和Baum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加压素治疗食道静脉曲张,70年代,外科术中动脉插管术后给药因其并发症多并未普及,经皮穿刺动脉内导管药盒植入术普及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80年代Chaise报道动脉溶栓术。

2、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ntraarterialInfusion,IAI)定义:

通过介入放射学方法,建立体表到靶动脉通道(导管),再由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目的。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理论依据药物疗效主要影响因素:药物自身药理作用、病变对药物敏感性、外周血药浓度、病变与药物接触时间。

局部效应:先病灶,后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副反应

二 方法

IAI的基本方法是经皮穿刺,动脉内插管至靶动脉,再以等量于静脉给药的药物剂量甚至较小的剂量动脉内灌注,可提高靶器官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而外周务浓度不增加,达至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三 IAI的药动学特点1、药物分布时相

Ⅰ相:药物颁布达到平衡之前,靶器官药物分布量由局部血流量决定。Ⅱ相:快速再分布相,靶器官药物分布量由局部血流量、脂溶性蛋白结合性决定。2、外周血浆的最大药物浓度(Cmax)和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下降,为药效与副作用重要参数,其值高疗效好,但副作用大;其值低,副作用小,但疗效差。3、Rt=I+表面总体清除率/肿瘤血流量Rt:靶器官药物接受量I:常数表面总体清除率一定故:降低肿瘤血流量,可提高Rt(6-7倍)

4、IAI优势:不受血流量影响,病变成为最大分布场所;Ⅱ相分布比静脉法更多;靶器官首过效应大,而Cmax和AUC低,疗效提高而副作用减少;动脉阻滞化疗性IAI采用减少靶器官血流量,提高Rt。同时减低Cmax和AUC。

5、首过效应:药物首次通过靶器官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其它一些效应。肝脏:首过提取率为0.9,而AUC减少50%,其它非药物代谢场所的器官,通过首过提取,药物浓度提高。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6、层流现象:由于药物比重与血液不同,常小于血液,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下血液混合,卧血时,药物在血液上层流动,优先进入腹侧血管和靶器官的腹侧分布,这种现象为层流现象

克服方法:采用脉冲式注射泵;改变药物比重;加大导管与靶器官距离,让药物与血液充分混合。坐位或立位

应用:腹腔干开口向前靶器官,胰腺癌、胃癌、癌动脉灌注。

第二节器材与方法

一 器材

常规器材穿刺针、导管、导丝、扩张器、导管鞘

特殊器材

1)1)同轴导管:0.inch外套管、3F微导管、0.inch细导丝球囊阻塞导管:侧腔注入造影剂球囊膨胀,阻断血流双腔,主腔注入药物

2)2)灌注导丝:活芯导丝,适用于超选择

3)3)灌注导管:直头、多侧孔,适用于溶栓术

4)4)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PCS):又称埋入式药物泵,导管为5F,6F,显影,药盒:上面为高密度硅胶耐穿刺膜连于导管,埋于皮下

5)5)药物注射泵:1-99ml/h,适用于持续动脉化疗

6)6)脉冲式注射泵:克服层次效应,用于脑IAI

二 方法

一)、一次性冲击性IAI

定义:指短时间内,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将药物注入靶动脉,然后拔管结束治疗的方法。

优点:操作迅速、简单、并发症少缺点:接触时间短、一次性、影响疗效

药物载体

多糖溶液:14%右旋糖酐、5%乙基纤维素钠、等渗盐水等;机理:提高粘度、降低血流速,粘附于血管内膜,使药物缓释。脂类载体:机制是与其本身的物理性状有关;与肿瘤血管发育不全有关;肿瘤内血流动脉学紊乱;肿瘤区内缺正常淋巴系统与网状内皮系统

碘油:最理想的化疗药物载体,常见有超液化碘油、碘苯脂。碘化油配制方法有

1、超液化碘油+单体硬脂酸铝、丝裂霉素、阿霉素

2、油+水2:1

3、造影剂+5-FU+碘油

二)、动脉阻滞化疗

作用:降低靶血管的血流量,提高Rt。同时减低Cmax和AUC。

方法:

1、球囊导管阻塞法

2、动脉升压化疗灌注常用血管紧张素Ⅱ(AT-Ⅱ),保护正常组织

3、可降解淀粉微球(DSM)生物降低白蛋白微球(BAM)。暂时减少血流,再化学药物灌注

三)、长期药物灌注

导管滞留时间长,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灌注,适用于姑息性治疗、胃肠道出血、溶栓治疗。

方法:

1.1.普通导管置留法

2.2.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四)化疗栓塞术

IAI与动脉栓塞术配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

五)血流再分布

栓塞非靶血管、侧支肿瘤血管,保留主要血管,提高灌注效率,减少并发症

第三节IAI常用化疗药物

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间隔期,DNA含量增加一倍。分四期: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

增殖细胞群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M:有丝分裂期

非增殖细胞群(G0休止细胞):不处于增殖状态、但保持增殖能力C终细胞:衰老

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⒈阿霉素(Adriamycin,ADR)

作用机理:嵌入DNA双螺旋结构,抑制DNA复制与转录,也影响RNA合成对S期最敏感,变延缓其它期。由肝脏代谢,排泄。

剂量:20-80mg/次应用:头颈癌、乳癌、胃肠道癌、肝癌等主要*性:骨髓抑制:7-10天白细胞降低最低心脏*性:心动过速、早搏、可逆性其它: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尿红等

⒉丝裂霉素(Mitomgcin-c,MMC)作用机理:抑制DNA复制,不能影响RNA合成。对G1、S期敏感,肝脏代谢,组织分布之选择。剂量:10-20mg/次,不超过60mg应用:消化道肿瘤

主要*性: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

第六章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概述

1、经皮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angioplastyPTA)定义:

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2、经皮经腔内血管成形术形成与发展

年美国学者Dotter和Judkins使用同轴导管扩张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创立了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的新新方法。但仅用于四肢动脉,不适用于内脏动脉,对血管壁损伤大。

年欧洲学者Gruntzi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利用充盈球囊的压力来扩张狭窄的血管壁,使血流得以恢复,PTA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

年利用这种双腔球囊导管系统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冠状动脉,使PTA正式登上了临床治疗的历史舞台。至年接受治疗从数达50人。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激光血管成形术、动脉粥样物质切除术、及超声血管成形术。

20世纪90年代血管内金属支架广泛应用

第一节器材

1、Gruntzig球囊导管为双腔、端孔、聚氯乙烯球囊导管。两腔 一腔为导管的中心管腔用以通过导丝、注射造影剂及监测远端压力;另一腔用于球囊的充盈加压及排空,加压充盈到达病变部位的球囊,可使其狭窄程度得以改善。导管外径4F-10F,头端有直形或单弯形。球囊长1.5-10cm,直径2-10mm,20-30mm(大血管),内有金属标记,球囊内压为最高耐受压力。

2、新型球囊导管 球囊剖面低(球囊瘪缩后的剖面直径)和耐高压,球囊材料为聚乙烯,顺应性低,但壁厚,不能制作低剖面球囊。

导丝上球囊,球囊探头,导管杆为不锈钢管,杆远端为25cm导丝,球囊直径为2mm,剖面为0.51mm,位于导丝上,可行小血管扩张

3、球囊导管的辅助器材预扩张导管球囊充气枪球囊充胀压力表

导丝性能:可见性、可控性、灵活性、可成形性、跟踪性、光滑性

4、血管内支架

1)形成与发展

支架源于Stent(支撑器)牙科医师Stent发明的一种印膜材料,后用于制作管状组织术后支撑材料,血管支架以stent命名。

血管支架始于年,不锈钢丝制作的弹簧状管状物,应于犬周围动脉内

20世纪70年代,PTA兴起,支架处于停滞状态

20世纪80年代,由于PTA术后再狭窄,血管支架开始应用

年,Dotter和Cragg
  镍钛热记忆支架

年,Palmaz
  球囊扩张式支架

年,有作者将支架应用于腔静脉狭窄

年,Strecker 钽丝编织的支架

2)理想支架的特征

3)支架的材料

金属钽:柔顺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惰性最好、表面薄层可防止血栓形成、具有磁相容性、可用于MRI检查

医用不锈钢:支撑力强、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和抗凝性

镍钛合金:在不同温度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低温时马氏相,高温时奥氏相)

类型

支架的类型按照在血管内展开的方式分可分为

自扩式:Z形或网眼状,具有一定弹性,应用时支架管径应大于血管正常管径

球囊扩张式:常见Palmaz支架。不具有弹性,无残余弹力,易受压变形,应用于深部血管

支架按表面处理情况分可分

裸支架:网格状,可通过物质,不影响分支功能,但肿瘤组织可以长入

带膜支架:带膜,无网眼,肿瘤组织不能长入,可封闭瘘口

支架移植物:金属支架+人制血管,应用于大血管动脉瘤

按功能分可分为

单纯支撑型支架:仅支撑狭窄或闭塞血管

治疗型支架:除有支撑血管外,涂带或覆膜携带可治疗性药物(抗血栓、阻平滑肌增生、放射性)

支架新进展

暂时性或回收式支架:Stercker支架,可以取出

覆膜支架:携带可治疗性药物

生物支架:短期支撑作用,可被生物降解吸收

第二节操作方法

一球囊血管成形术

一) 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性血管造影来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二) 适应证及禁忌证

根据血管造影所见、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来确定该病变能否进行血管成形术

适应证

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搭桥术后所致的吻合口狭窄或移植血管闭塞

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局限性狭窄

肾动脉血狭窄引起的肾性高血压或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不全梗阻闭塞及肝静脉狭窄、闭塞

血管移植术前病变血管扩张的辅助措施;缺血造成截肢,术前挽救肢体或减低截肢水平。

禁忌证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

病变部位有动脉瘤形成

大动脉炎活动期

长段血管完全性闭塞,伴流出道不通畅

三)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常规术前准备(备皮、碘过敏试验、术前手术同意书)、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中带药(造影剂、局麻药、血管扩张药、肝素、尿激酶、止痛药)、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术前24小时口服抗凝药

器械准备

球囊导管的选择(大小、长度)、导引异管系统、其它器材(微创穿刺系统、定向穿刺针)

四) 术中操作步骤

1.穿刺插管

2.血管造影

3.选择球囊

4.到达病变部位

5.球囊导管扩张

6.效果观察

7.退出球囊导管

五) 术后处理:

压迫止血

注意及全身情况(术后复查)

给予抗凝治疗(低右ml-mlX1周,阿司匹林、潘生丁3-6月)

六) 并发症及预防

常规血管介入并发症:导丝导管断裂、血管穿孔、内膜撕裂

远端栓塞:视缺血情况和栓塞部位,方法有不必处理、抗凝、取栓、外科手术

球囊破裂:更换

出血:加大压迫时间、保留导管鞘次日拔管、穿刺抽吸、局部理疗

动脉夹层问题:操作不当造成,表现为造影剂节段性滞留,消失延迟,血管管腔狭窄,血管边缘充盈缺损。轻度自行吸收、严重时及时处理,植入支架、溶栓治疗、外科旁路移植术

二血管支架

一) 诊断性血管造影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二)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1.PTA术后并发症或不成功者。2.狭窄段病变动脉累及主动脉壁或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者。3颈部及颅内动脉具有血流动力学上的狭窄。4腔静脉或较大分支静脉狭窄或闭塞(布加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5.重建血管通道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6.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支架移植物)。7.粥样斑块溃疡(金属支架)8.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前,搭桥血管再狭窄

三)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了解病史与临床资料作术前准备术前20小时抗凝治疗

器械准备球囊导管支架

四) 手术操作

1.取用Seldinger技术投动脉穿刺插管

2.造影显示狭窄段,测量狭窄压差

3.引入导丝通过狭窄段

4.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

5.置入支架

6.术后造影并测量狭窄压差

五)术后(略)

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支架移位或血管破裂、血管损伤

第三节血管成形术机制及再狭窄

一球囊血管成形术

球囊血管成形术机理:球囊血管成形术主要是通过充胀的球囊造成病变段血管壁内中膜的局限性撕裂,中膜组织的过度伸展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撕裂而导致血管腔扩张。它是一种损伤血管壁成分的机械治疗方法,只具有部分可控性,无法预测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因此也无法估计血管损伤后愈合反应对血管开放程度的影响

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机理:内皮细胞脱落、内弹力膜卷曲或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拉长或螺旋状变形、中膜连接断离、弹力纤维完全断裂

类型:急性血管闭塞(术后血栓形成)早期再狭窄(1年以内)晚期再狭窄(1年以上)

术后再狭窄的评估指标

1.术后复查时扩张的管径减少50%以上

2.复查时狭窄的程度比PTA后即刻管径狭窄度增加了30%以上

3.PTA后即刻狭窄度50%,随访时50%

二血管支架

血管内支架机理血管内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血管内支架再狭窄机理与防治

机理血管壁的修复反应,血管壁弹性架缩与重塑形、内膜与中膜增生、血栓机化;血管壁对置入支架的反应,支架内膜化与支架的嵌入引起的内皮细胞和纤维增生。

防治

1、抗血栓形成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生长因子抑制剂

2、抗增滑肌增生的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技术

3、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的放射治疗放射性支架等

第六节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临床应用

一肾动脉成形术

概述

肾动脉成形术是指在局麻下经股动脉或腋动脉穿刺插管,将肾动脉狭窄病变处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以达到治疗肾血管高血压的一种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法

肾动脉狭窄病因:1.大动脉炎。2.动脉粥样硬化。3.纤维肌增生。4.先天性肾动脉发育不良。5.其它:神经纤维瘤病、腹膜后纤维化。

球囊血管成形术适应证:1.单侧肾动脉狭窄(短段、单发、无钙化)。2.狭窄大于70%。3.患侧肾功能降低、但肾萎缩不明显。4.健侧肾内小动脉未出现弥漫性硬化。5.大动脉炎静止期

球囊血管成形术禁忌证:1.肾动脉狭窄小于70%。2.未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3.肾功能丧失,肾严重萎缩。4.肾动脉闭塞。5.大动脉辞活动期。

支架适应证:1.PTRA失败。2.PTRA中发生血管痉挛或内膜剥离等并发症。3.PTRA后再狭窄。4.肾动脉闭塞再通后。

支架禁忌证:1.肾动脉狭窄小于70%。2.未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3.肾功能丧失,肾严重萎缩。4.年龄较小的患者。5.大动脉辞活动期。

介入治疗技术

球囊血管成形术

1、穿刺股动脉腋动脉或肱动脉

2、插管造影导管插入并造影交换导丝并插入球囊导管

3、球囊扩张球囊大小:4-6mm,先小后大压力:10ml注射器或4-6个大气压持续时间:30-60秒间歇时间:3-4分钟

4、跨狭窄段压力差测定

5、复查血管造影

6、球囊扩张成功标记:1.球囊凹陷变平或消失。2.造影复查狭窄解除或残存狭窄小于30%。3.跨狭窄压差小于20mmHg。4.肾动脉无明显剥离

7、术后处理1.抗凝经导管可静脉给肝素5单位静脉滴注低右一周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3-6月。2.测量血压。3.复查肾素、肾图、DSA造影

支架置入术

1.抗凝静脉给肝素0单位、持续24小时静脉滴注低右一周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3-6月

2.支架定位

疗效评价指标血压肾素测定肾功能血清肌酐下降肌酐清除率增加肾动脉狭窄段恢复情况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血压恢复到/90mmHg以下,不再需要降压药

显效:仅用少量降压药,血压榀维持在正常水平

好转:血压有所下降,服药量减少,但血压未降至正常水平

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二头臂动脉成形术

一)概述: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脑和手臂部缺血的临床征象。颈内动脉:为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椎动脉:为小脑、脑干、等缺血症状。主要为头昏、眼花、视力模糊、复视、言语和吞咽困难等。锁下动脉:为臂部缺血,主要为上肢疼痛、麻木、冷感、乏力、脉弱等

主要病因:1.大动脉炎:多支受累、长段或弥漫性狭窄闭塞。2.动脉粥样硬化:多侵犯颈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多位于椎动脉口及近段。3.纤维肌增生:少见。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球囊血管成形术适应证:1.窄局限光滑、无溃疡、无新鲜血栓、无钙化2.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部分病例,即狭窄度大于80%,而无闭塞者3.椎动脉口以远处的锁骨下动脉狭窄4.椎动脉口部的光滑狭窄,不同时伴有椎-基动脉或颈动脉狭窄闭塞5.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局限光滑狭窄6.颈内动脉闭塞伴发颈外动脉狭窄

球囊血管成形术禁忌证:1.狭窄段粗糙、伴溃疡、新鲜血栓、钙化2.管腔完全闭塞3.病变血管是颅内唯一的供血动脉4.横过或累及椎动脉口部的锁骨下动脉狭窄5.大动脉炎活动期

颈动脉支架适应证:1.原则是具有同侧脑缺血的中、重度狭窄(狭窄度大于70%)2.临床上近期有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脑卒中3.不适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术后再狭窄4.PTA失败或血管痉挛、内膜剥离5.PTA后管腔扩张不充分、狭窄减少小于20%6.长段狭窄、病变处有溃疡和血栓形成、重度钙化

锁骨下动脉适应证:1.PTA失败或发生并发症者2.狭窄部有溃疡、钙化或血栓3.管腔闭塞再通后4.累及椎动脉口的狭窄

颈动脉支架适应证:1.原则是具有未出现脑缺血的轻、中度狭窄(狭窄度小于70%)2.已发生致残性脑卒中或CT证实有脑梗死3.颈动脉过度迂曲4.介入器械放在颈动脉内立即出现异常脑电图5.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癌症转移者6.大动脉炎活动期7.狭窄段为颅内唯一的供血通道

三)介入治疗技术

1)球囊血管成形术

术前准备

球囊扩张导管直径:锁骨下动脉6-8mm,无名与颈总动脉8-10mm,颈内外动脉5-6mm,椎动脉4-5mm,球囊长:大于20mm

介入操作方法

1、穿刺股动脉

2、插管造影导管插入并造影交换导丝并插入球囊导管经导管给3-5单位肝素抗凝

3、球囊扩张球囊大小:4-6mm,先小后大压力:10ml注射器或4-6个大气压持续时间:30-60秒,颈动脉或椎动脉5秒内间歇时间:3-4分钟

4、跨狭窄段压力差测定

5、复查血管造影

术中注意事项:1.注意抗凝2.颈动脉成形术可用双囊四腔导管3.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4.颈动脉分叉部成形术注意监测血压与心电图5.超声监测动脉内血流

2)支架置入术

支架的选择:1.多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Palmaz支架、Strecker支架、2.现多用Wallstent支架3.大于正常血管段直径10-15%

手术操作

1.取用Seldinger技术投动脉穿刺插管

2.造影显示狭窄段,测量狭窄压差

3.引入导丝通过狭窄段

4.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

5.置入支架

6.术后造影并测量狭窄压差

术中注意事项:1.注意抗凝2.心电监护3.超声监测动脉内血流4.必要时作心肺复苏

3)疗效

疗效指标:1.残存狭窄小于30%。2.跨狭窄压差小于2kPa(15mmHg)。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支架置入术

4、并发症

球囊成术并发症:1.脑梗死、2.手臂动脉栓塞、3.血管内膜剥离、4.穿刺部位血肿、5.术后再狭窄

支架并发症1.支架位置不当2.支架未完全展开3.支架伸入主动脉内腔4.支架移位

三布-加综合征

一)概述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是指肝静脉或和肝静脉开口上方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门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病因:原发性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闭塞,可继发于肿瘤、静脉炎、血栓或癌栓。

主要病理:肝-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临床主要出现门静脉高压、肝硬化以及躯干下肢静脉曲张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证:1.肝段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伴或不伴血栓形成2.伴肝静脉阻塞的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阻塞3.肝静脉支架成形术的最佳适应证是肝静脉入口处膜性或小于3cm的短段阻塞4.PTA疗效不佳或再狭窄病例5.下腔静脉癌性狭窄或闭塞

禁忌证:1.下腔静脉长段完全性闭塞2.患者极度衰弱、恶液质者

三)介入治疗技术

器材准备

1.破膜穿刺针(RUPS-穿刺针)

2.Z型支架(直径20-30mm,长度40-80mm)及推送器

3.球囊扩张导管(直径20-25mm,球囊长40-70mm)

4.造影所用各种导管与导丝

操作步骤

1、诊断性血管造影经股静脉穿刺行下静脉远心端造影经颈静脉穿刺行下静脉远心端造影

2、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送入破膜穿刺针,破膜成功后送入导丝并用扩张器扩张通道

3、行球囊导管扩张,重复多次

4、送入并释放支架

5、术后造影

注意事项1支架直径应大于下腔静脉直径10%-20%。2下腔静脉支架的近端应位于右心房开口连线下方。3多节Z型支架其连接部不能置于病变的中心部。4有血栓形成时先溶栓再穿刺扩张。5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同时闭塞,应同时或先后开通,肝静脉支架近心端应伸入下腔静脉约5mm。6再通闭塞段操作为手术关键所在,多采用双向透视下操作,为方便起见经颈静脉导丝应尽量通过闭塞段送入股静脉进入操作

术后处理:1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2卧床24小时,穿刺侧下肢制动12小时3术后抗炎、抗凝治疗、处理并发症4使用超声定期复查5术后抗凝治疗1年

技术成功指标:1.下腔静脉压下降、与右心房压力差减少或为零2.下肢水肿、腹水、肝大及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3.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近期并发症肺栓塞心包填塞支架位置不当突破下腔静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支架阻挡肝静脉开口

术后远期并发症支架内膜增生性狭窄支架脱落、断裂

非血管管腔扩张术

一 概述

非血管管腔主要指体内的消化道、气道、胆管、尿路及输尿管等软组织的中空管腔。当这些管腔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可通过球囊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来重建管腔

第一节 器材

一 双腔球囊:导管外径(7F-14F)球囊直径(20-30mm)球囊长(3-10cm)球囊内压最高耐受值(6-8个大气压)导管长度(70-cm)

二 支架

食道支架:Z形支架(带刺支架、喇叭状支架)、网状支架(Wallstent支架、Strecker支架)其它支架(覆膜支架瓣膜支架回收支架)

前列腺支架:双螺旋支架双蕈状支架永久性支架

第二节 应用范围

气道:先天性或后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气管软化等

消化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食道狭窄、贲门失弛缓症

胆管:良性或恶性胆道狭窄

泌尿道:输尿管良性狭窄

输卵管:输卵管阻塞再通术

第三节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食道狭窄

食道狭窄扩张成形术是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或鼻腔,用导丝引导,将球囊导管或支架送至狭窄处,对狭窄部扩张治疗的一种介入技术

一)食道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适应证:1食道良性狭窄。2手术后疤痕狭窄(应在术后2-3个月后进行。)3食道外压性狭窄。4食道癌支架置入前。5功能性狭窄。

禁忌证:1食道灼伤后急性炎症期(3个月后瘢痕形成之后进行)。2术后3周内狭窄。3食道癌伴食道-气管瘘

介入治疗

一、病人准备:术前了解病史、影像学检查;术前应对病人及家属说明扩张治疗时的感觉和扩张后的效果;术前4小时要禁食、禁水,取下假牙;术前肌内注射盐酸山其若硷(—2)10一20mg减少口腔、消化道分泌;第一次就诊患者应食道吞钡检查;对不能很好配合的小儿患者术前应用冬眼药物或静脉麻醉

二、器械准备:导丝与导管、咽部喷雾器、开口器、球囊导管、球囊直径:20-30mm、球囊长3-10cm

三、药物准备:1%地卡因或1%达克罗宁为咬雾麻醉用药。盐酸山茛若硷(—2),为术前用药,可抑制口腔内分泌和解际痉挛。镇静药或止痛药(必要时)。抗炎药物(必要时)

四、操作技术

1.1.病人仰卧于DSA台上,头部垫好敷布,准备好接受病人呕吐物的容器和卫生纸

2.2.病人张口,口咽部局部喷雾麻醉,固定开口器

3.3.在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送入食管内,并经导管造影显示狭窄段

4.4.将导丝经导管送入并使之通过狭窄,导丝通过成功后沿导丝导管通过狭窄段进入胃内,注入造影剂证实

5.5.交换硬导丝并送入球囊导管,确认球囊跨越狭窄段

6.6.用注射器向球囊内注入稀钡水,在电视监视下,根据病人的疼痛反应,适当加压,间隔3-5分钟,重复扩张

7.7.球囊缩窄环消失,扩张成功

8.8.术后退出导管

五、注意事项:1确认导丝导管位于食道管腔内,才能进行以后操作。2狭窄段超过球囊长度,应由远端至近端分段扩张。3严重狭窄应由小口径球囊开始,然后用较大口径球囊。4严重狭窄扩张时出现疼痛,不应给予镇痛药。5术中随时清除口部返流液体。6化学灼伤多为多处狭窄,术前应明确狭窄部位与程度

六、术后处理:1定期稀钡行食道造影复查(一周)。2术后禁食一天,半流质2-3天。3两次扩张间隔时间应在一周以上

七、并发症:1食道粘膜损伤出血。2食道穿孔。3食道破裂出现纵气肿、气胸、胸腔积液

二食道狭窄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1良、恶性食道狭窄或食道支气管瘘,不能或拒绝手术。2化学或放射性损伤所致食道狭窄。3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狭窄。4肿瘤压迫所致食道狭窄。

禁忌证:1良性狭窄未做球囊扩张成形。2食道癌晚期,恶液质。3凝血机制障碍未能纠正。4高位食道癌或颈部肿瘤压迫引起吞咽困难。

介入治疗技术

一 术前准备(同球囊扩张术)

二 器材准备(食道支架)支架类型选择:自扩式Z型、编织型、覆膜型、防滑型、防返流型。常见为覆膜防滑型。支架直径:16-25mm。长度超出病灶2mm为宜

三手术步聚

1、球囊扩张球囊直径比支架直径小2-3mm

2、交换硬导丝,退出球囊导管

3、送入支架推送器

4、通过推送器送入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支架

5、球囊扩张支架

6、术后造影(支架位置、展开程度、是否穿孔)

四术后处理:定期稀钡行食道造影复查(一周);术后禁食一天,半流质2-3天

五注意事项:1导管与导丝必须确认在食道腔内才允许操作、2支架位置不宜过高,不超过环状软骨下3cm处、3推送器较粗硬,小心插入、4支架通过贲门宜放防返流支架、5食道癌放疗或化疗后,肿瘤缩小,支架可能移位

六并发症:1支架阻塞(食物或肿瘤长入)2支架移位3食道穿破4返流(食管胃连接部或食管空肠吻合口支架)5出血

二胆管狭窄

概述:胆道狭窄所致的梗阻性*疸过去以外科手术为主,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介入治疗,主要介入治疗方式有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胆管狭窄主要病因:胆管结石、术或放疗后狭窄、炎性狭窄、胆道回虫病;胆管癌、胰头癌、腹壶癌;先天性胆管囊肿

适应证

胆管恶性狭窄:胆管癌、胆囊癌、肝癌、肝门部肿瘤、胰头癌、胰十二指区肿瘤侵犯或压迫、肝门及胆管周围转移淋巴结压迫

胆管良性狭窄:术后、胆肠吻合口、胆管炎、胰腺炎

禁忌证:1明显出血倾向2大量腹水3肝功能衰竭4胆管广泛性狭窄

介入治疗技术

一 术前准备1、了解病史2、影像学检查3、实验室检查

二 器材准备穿刺针、导管、导丝、扩张管、球囊导管(8-10cm)、胆道支架:肝外胆管(10-12mm)肝管(8-10mm)肝内胆管(6-8mm)

三 操作步聚

1、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或经PTCD引流管胆管造影,明确梗阻部位、程度、范围

2、经穿刺针或PTCD引流管引入导丝和导管于胆管内并越过狭窄部,将导丝头端送入胆总管下部或十二指肠内

3、引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

4、球囊扩张成功后,送入支架推送器,经准确定位后释放支架

5、支架释放成功衙引入导管造影了解胆管开放情况

6、支架开放良好,将导管换成内外引流管,留置引流14天,定期造影观察(2-3天1次),注意支架是否通畅,*疸情况

7、支架展开不充分,可引入球囊导管再次扩张支架

四注意事项:1、尽可能先行PTCD内久引流1周以上。2、支架置入成功后尽可能保留引流管3天以上并保持闭管状态,留置引流管在1周以上,观察有无出血、闭塞、支架展开程度、胆管通畅情况。3、肝门部左右肝管均有狭窄时,应分别行左右肝管引流,并分别放置支架至胆总管。4、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狭窄时,支架稍突入十二指内即可。

五术后处理:1、留置引流管的引流情况:量、色、是否通畅。2、患者症状与体征,*疸消退情况。3、抗炎治疗。4、病因治疗:恶性梗阻进行放疗、化疗、灌注产、栓塞,结石可进行网蓝取石。

六并发症:出血、胆管穿孔、胆管十二指肠瘘、支架阻塞、支架机械性断裂、支架脱落

三输卵管阻塞

概述:输卵管阻塞是造成不孕症常见原因,临床以子宫输扩管造影、通液试验为主要诊断方法,80年代开始开展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

适应证: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阻塞

禁忌证:1壶腹远端、伞部阻塞。2间质部严重闭塞。3结核性输卵管阻塞及盆部炎症。4严重心衰,活动性肺结核。5发热、月经期。

介入治疗

一 术前准备:了解病史、造影和通液试验等资料;常规血常规、出凝血参数;碘过敏试验;月经期后3-7天之内进行

二 器材准备:阴道窥阴器、带负压真空帽的子宫输卵管造影装置、真空同轴导管:9F(长32cm、尾端有活瓣)、5.5F(长50cm,远端弯曲成45度角)、3F(长65cm)

三操作步聚

1、患者仰卧,取截石位,常规消*铺巾

2、窥阴器扩开阴道,显示子宫外口

3、将真空装置中心管锥形头插入宫颈外口,抽吸真空帽,真空帽吸附在子宫颈上

4、经中心管注入造影剂行子宫造影

5、经中心管插入同轴导管

6、将9F引导导管放置在宫颈内口上1-2cm处,再将5.5F导管前端送至子宫角部引入导丝并送入5.5F导管于输卵管口并行输卵管造影

7、确认5.5F导管头端置入输卵管口,插入0.软导丝及3F导管至输卵管腔内

8、向前推送导丝再通阻塞部,沿导丝送放3F导管通过阻塞部

9、注入造影剂,显示再通成功

10、术后抗炎治疗3-7天

四并发症:输卵管穿孔、静脉逆流、感染、术后再狭窄

第八章 其他介入治疗技术

第一节 经皮腔内异物取出术

1.概述

经皮腔内异物取出术是指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引入导管、导丝及特殊取异物装置,并取出腔内异物的技术。

这一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成为创伤小、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的技术。腔内异物多见于心脏及大血管腔内,常常是由于诊断检查或治疗过程中腔内操作意外而发生。

2.器材

圈套导管系统、网篮取异物导管系统、钩形导管和转向导丝、钳取装置,常用内窥镜钳,包括心肌活检钳,支气管镜钳、胃镜活检钳等。

3.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基本操作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引入导管导丝及取异物装置等

(1)圈套法:经皮穿刺或血管切开引入8~12F的端孔导管,将直径0.~0.英寸,厘米长的软导丝中点对折,送入导管内形成圈套。套住异物后向外拉导丝,经圈套,勒紧后,连同导管一起拉出。

圈套法适用于取出长条状异物如导管、导丝等,但异物必须有一端是游离的,可让圈套将其套住。此法适于心腔内、腔静脉、主肺动脉及主动脉等腔内异物。尤其适于取心腔内异物。

(2)网篮导管:经导管鞘导入,抵达异物附近后推出网篮。然后顺一个方向轻轻旋转,使异物进入网篮框架内,再拉住网篮钢丝推送导管或固定好导管向外抽紧网篮钢丝,使网篮将异物紧紧抓住,然后连同导管一起轻轻拉出。

网篮导管适合于取大血管内异物,可网住不锈钢圈、紧贴血管壁的导管等各种形状的异物。

(3)钩状导管法:导管从股动脉送入抵达异物处,与其平齐,然后向一个方向旋转导管,利用管端的弯钩与异物绞合,然后轻轻向外拉出。一般仅能将断落的导管拖带到接近血管出口处,随后经切开血管取出。

钩状导管法主要用于拖带在血管内断落的较长段导管和导丝,对松动粘连于血管壁的异物也很有价值。

(4)带囊导管法:带囊导管从异物一侧通过达异物远端,然后充胀胶囊向外拉带出异物。该法一般只用作辅助措施,将异物移动到较有利的位置后再采用其它方法取出。

(5)钳取法:经血管或切开后送入纤维内窥镜钳可直接取除异物。也可送入心肌活检钳、支气管镜钳、胃镜钳等。一般只用于取出右心房和腔静脉内异物,也可用于末梢血管腔内异物的取出。类似网篮导管,抵达异物后,推出爪状钳。固定爪状钳钢丝推送导管,使爪状钳合拢钳住异物的游离端,然后连同导管一起缓缓拉出。

4.临床应用

(1)适应证:经证实的心血管腔内各种异物并可能引起相应并发症者。

(2)禁忌证:已同心血管壁牢固粘连的异物或已发生心血管穿孔的异物,以采用外科手术取除为妥。

(3)术前准备:

①患者准备摄片或透视以确定异物所在位置、形态、大小,用以选择取除方法、器械及入路。其它准备同于常规的血管造影。

②药品准备常规局麻药、肝素盐水、对比剂和抢救药品。此外尚须尿激酶等溶栓类药。③器械准备 常规器械、异物取除器械:圈套导管、网篮导管、钩状导管、转向导丝、带囊导管、爪状钳导管及其它各种内窥镜钳取装置。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等。

(4)术后处理与并发症

常规处理。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心脏内异物取除术者作心电图短期监视。

血管损伤。诱发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穿孔。肺栓塞或末梢血管栓塞。预防上述并发症,全部操作应在肝素化下进行。操作要轻柔,密切注意有否损伤或栓塞的症状及体征,以便及时处理。

第二节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

(一)概述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是近几年来不断成熟和完善起来的一种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放射学技术。它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引入导丝、导管等一系列技术,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肺动脉栓塞大多数是由下肢及盆腔的深部静脉血栓脱落造成的,是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

该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下腔静脉滤器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该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二)器材

较好的下腔静脉滤器应该符合以下标准:①能够阻止较大的血栓块通过;②不影响正常的血流;③易于置放;④置放后稳定,不移位。

六脚滤器:它是由钛合金制成的由6个支脚构成的锥形不锈钢装置,每个支脚的末端都有一个弯曲向上的钩,置入时所需导管鞘口径为12~14F。置入途径可经右侧或左侧股静脉,或经右侧颈内静脉。

鸟巢式滤器:是由四根长25cm,直径0.18mm的不锈钢丝构成。每根钢丝预先弯曲成许多小弯曲,其末端都固定在一个V型金属结构上。有两个是小钩形的支脚,用以固定在下腔静脉壁上,可以使用在直径大于2.8cm的下腔静脉内,甚至当下腔静脉直径4.2cm时,亦可成功放置。置入时所需导管鞘口径为12~14F。

西蒙记忆合金滤器:是镍钛热记忆合金,该滤器优点是置入系统直径小,所需导管鞘口径为9F。故可经肝前静脉等入路置放。这样就避免了股静脉的穿刺,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而又必须安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来说是很适用的。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下腔静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法行右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入导管鞘。经导管鞘送入带侧孔造影导管(5~7F猪尾形导管)。

2.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1)入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股静脉,右颈静脉。

(2)引入输送装置:将选定的入路皮肤切口开大,用扩张器扩张后,插入与输送装置相匹配的导管鞘。因各种下腔静脉滤器的输送装置形状大小及结构均不相同,需根据不同的操作程序,经导管鞘将滤器送入预定位置。

(3)留置: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完成后,撤出输送装置及导管鞘,压迫静脉穿刺部位10分钟~15分钟,术毕立即摄取腹部平片,以观察滤器的位置等情况。

(四)临床应用

1.适应证

(1)患易引起肺动脉栓塞的各种疾病者,如下腔静脉、髂及下肢等静脉内有游离血栓,并抗凝治疗无效或不能接受抗凝治疗者。

(2)盆腔及下肢外科手术前,疑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可放置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

2.禁忌证

(1)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

(2)下腔静脉发育畸形或已阻塞者。

(3)下腔静脉以上水平静脉内血栓所引起的肺栓塞不是安放下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

3.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①胸部X线平片、CT扫描及同位素肺灌注扫描。②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测定等常规检查。

(2)药品及器械准备:①5~7F导管(猪尾状多侧孔导管及眼镜蛇形导管);②0.~0.英寸的各型导丝;③导管鞘(常用口径为7~8F);④合适的下腔静脉滤器及输送装置。⑤心电监护装置;⑥肝素钠12u;⑦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对比剂。

4.术后处理及并发症

(1)术后一般处理:①患者卧床12小时,注意静脉穿刺部位有无渗血。②颈内静脉穿刺入路者,应注意观察有无气胸并及时处理。③应用广谱抗生素3天。④可行溶栓治疗。⑤术后一周摄腹平片,了解滤器位置,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2)并发症:①再发肺动脉栓塞:大多数由于滤器功能失常或侧支血管中有大的栓子所致。②滤器移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③滤器未打开或非对称性打开。

第三节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

概述

常见疾病,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压迫或刺激神经组织,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腰痛,呈间性一侧腿痛,下肢麻木,肌萎缩。

传统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Hijikata钳夹法式椎间盘摘除(年、日本)、Oniks椎间盘切吸术(年、Oniks),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和椎间盘溶解术

一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

一)概述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髓核为半液体胶状物,病理上椎间盘突出为髓核突破纤维环,未突破后纵韧带。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基本原理为机械性切割减压。(髓核组织取出和纤维环开窗)

二)器械

穿刺定位引导器械:穿刺定位针、扩张异管

切除器械:手动式、往复式、螺旋式

动力装置及负压抽吸装置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1)体位:侧卧位,患侧在上

2)2)选择穿刺点:根据影像学资料体表定位,L5-S1间隙可选择髂骨钻孔.

3)3)穿刺:消*、铺巾、局麻,穿刺针经后侧方穿刺于间隙中央,扩张并插入套管至纤维环外缘,环据针切开纤维环即开窗。将套管插入间盘内。

4)4)切割、抽吸ml生理盐水+24-48万u庆大霉素

四)临床应用

1、适应证:

①①临床症状重,保守治疗6-8周无效者

②②影像确诊与椎间盘突出(无椎管狭窄、韧带肥厚、隐窝狭窄等

③③突出椎间盘未游离者,病史不超过5年,年龄小于50岁

2、禁忌证:

①①椎间隙明显狭窄(膨出或钙化)

②②椎管狭窄(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

③③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于椎管内

④④既往有外科手术史或溶解术者

⑤⑤椎体滑脱者

⑥⑥心、肺、肾功能不全者

3、术前准备

常规准备:明确诊断;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术前谈话与同意书;冲洗液(ml生理盐水+24-48万u庆大霉素)

器械准备:穿刺定位导引器械、椎间盘切除装置、髓核切除器械等

药品:麻醉剂、止痛剂、镇痛剂

4、术后处理

卧床休息2-4周

抗感染3-5天

地塞米松及脱水药2天,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

口服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椎生素C、维生素B6或B12(减缓夜间肌肉的痉挛、手的麻痹等各种手足神经炎的病症)

5、并发症:

神经损伤

腰肌血肿

椎间盘感染

临床表现:一般于术后4-20天出现,剧烈腰痛,发热、血象升高,下肢运动或感觉异常;

影像表现: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一个月左右出现)

感染因素:器械消*不彻底或移动、使用过程中有污染;穿刺方法不正确,经损伤肠道后进入椎间盘

处理方法:卧床休息;足量广谱抗生素;原部位穿刺高浓度抗生素椎间盘内冲洗;手术方法病灶清除术

二 经皮穿刺椎间盘溶解术

1、概述

原理:利用胶原酶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伤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使其降解为氨基酸并被血浆中和吸收

溶解剂:木瓜凝乳蛋白酶(以前)、胶原酶(现在)

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胶原酶:-u胶原酶+2ml生理盐水在(纤维环膨出或纤维环未破裂),0u胶原酶+5ml生理盐水(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破裂)

操作:

1)1)体位:侧卧位,双腿曲屈

2)2)选择穿刺点:根据影像学资料体表定位

3)3)穿刺:消*、铺巾、局麻,穿刺针经后侧方穿刺于间隙,盘内型针尖位于椎间隙中心略偏后;盘外者针尖达椎间孔部位后注入少量造影剂确定针尖位于硬膜外腔,

4)4)注入胶原酶

5)5)拔针、止血,包扎

3、适应证:同上

4、禁忌证:胶原酶过敏者;椎管狭窄(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孕妇、14岁以下儿童及患有代谢性疾病;椎间盘感染;椎间盘脱出呈游离型或钙化骨化。

术后处理与并发症:

并发症:

半数患者腰痛加剧(炎性刺激反应),可给予消炎镇痛,1-2周缓解消失;过敏反应。

第九章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

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概念:是指对同一病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介入放射学方法对同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第一节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

一 概述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ngularintrahepaticportal-systemicstentingshunt):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是近年来逐步成熟的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项介入性治疗技术。它集穿刺、血管成形、支架置入等多项介入技术为一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技术。

基本原理:是采用特殊的介入治疗器材,在透视监视下经颈静脉进行操作,在肝内建立一个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使部分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进入下腔静脉,从而使门脉压力降低,控制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腹水吸收。

二 器材:常规血管造影器材各种导丝球囊导管支架,门脉穿刺器械 金属外鞘(14F、51cm)特夫龙导管(10F、50cm)穿刺针(0.、62cm)外管鞘(5F)

三 操作方法

经颈静脉穿刺

肝静脉插管造影

门静脉穿刺

门静脉造影

扩张分流道

支架置入

门静脉再造影

四 注意事项

1.1.一般由有经验的介入医生操作

2.2.门静脉穿刺为并关键步聚,一次性穿刺可能不成功

3.3.肝硬化后肝静脉走行发生变化,应调整穿刺方向并配合患者呼吸

4.4.成功标准:门静脉压下降18-3kPa,并应注意分流情况与门静脉分支血管

5.5.可同进行胃冠状静脉硬化栓塞

五 临床应用

适应症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慢性、复发性静脉曲张性食道、胃底出血,不论有无硬化治疗病史;

硬化治疗后伴有溃疡或腐蚀性病变的复发性出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顽固性腹水

外科手术分流后分流道阻塞引起的再出血;

急诊大出血,对内科治疗无效,手术风险大,危重病人可行急诊TIPSS

禁忌症

右心功能衰竭或其它会导致右心室压力增高的心肺因素

感染,特别是胆道感染

非出血原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

侵犯或压迫肝脏大血管的原发性肝癌或侵犯相应肝实质、不利于建立内支架通道者

门静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

术前准备

1、介入常规检查

2、肝、肾、心功能检查

3、影像学检查(主要为门静脉血流情况及门静脉与肝静脉相对位置)

4、术前抗炎与清洁肠道、碘过敏试验

5、对症外理

6、术前禁食4小时

药物准备:得多卡因、肝素钠、造影剂、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

术后处理

1.1.卧床24小时、注意生命体征与腹腔有无出血

2.2.抗感染

3.3.抗凝治疗

4.4.护肝、对症治疗与预防肝性脑病

5.5.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观察:肝、肾功能;TIPSS术后复查;门静脉压测定;DSA造影

调整门静脉压差的临床意义一般认为门、体静脉压力差高于15mmHg,或门静脉压绝对值高于20mmHg是可能导致静脉曲张出血的阈值,也是外科手术分流后再出血的阈值。但反过来外科手术后门静脉与体静脉压力差过低,又会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一般认为TIPSS后的门体静脉压力差维持在10mmHg-15mmHg。

TIPSS术后复查Doppler超声是早期发现分流道狭窄的有效方法,门静脉造影是显示支架分流道状况的金标准,当Doppler提示分流道异常时,应果断行选择性门静脉造影证实;一旦发现支架分流道狭窄,立即球囊扩张术是解除分流道狭窄的有力措施

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胆血症或胆道出血(胆道-静脉瘘)、动-静脉瘘

第二节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TACE治疗肝癌被公认为目前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它在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近年来肝癌的介入治疗在手段上已有了不少的发展。目前从单一的技术方法发展为各种方法并举、标本兼治的综合性治疗系统。

二 应用基础

1、1、发病率:发病率高,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

2、2、多中心发病,不同肝叶的散在性分布。

3、3、肝脏与肝细胞癌的血供

肝组织:70-75%源于门静脉;25-30%源于肝动脉

肝细胞癌:95-99%源于肝动脉

4、相关科学发展
  新的介入器械、新型化疗及栓塞物、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

三 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血管性介入

1、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最常用、适应证最广泛。常与TACE并用。

2、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3、经门静脉内介入治疗

(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1、PEI和PAI:经皮穿刺往肿瘤内注入酒精或乙酸,使肿瘤变性、坏死;尤适合于对小肝癌的治疗。

单行PEI/PAI的缺点:弥散不均匀,导致肿瘤坏死不完全;对于较大非均质肿瘤往往难以彻底灭活;肿瘤周边常有癌细胞残存,这可能是原位复发的主要原因;较大肿瘤需要多次注射,大量酒精逸入肝实质可造成累积性肝损害

TACE联合PEI的优点

1)1)TACE后癌灶纤维间隔亦被破坏,利于PEI时乙醇在肿瘤内弥散

2)2)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减少了无水酒精随血流的流失,延长了无水酒精局部高浓度的时间

3)3)PEI可破坏了肿瘤的侧枝循环和门静脉血供,弥补TACE的不足

3、热消融治疗: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RFA)

经皮微波固化治疗PMCT:采用特制微波天线插至肿瘤中心,利用微波热效应加热肿瘤,使肿瘤坏死。

PMCT优点:价格便宜

缺点:针相对较粗(14G),损伤稍大

针杆产热加热成长椭圆形,有拖尾现象,容易造成皮肤烧伤

微波泄漏

水冷的微波天线,可解决针杆产热问题

RFA:将射频电极插至肿瘤内,加热肿瘤。

RFA

优点:加热区成球形,一次加热直径可达4cm

相对微波而言,针较细,针杆无发热

缺点:价格较昂贵

温度过高时易使针周组织焦化,增加阻抗,减少产热效率

全身的热效应较明显

四 综合性应用

(一)(一)综合性应用的优势

1、1、肝细胞癌病灶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后,部分肝癌病灶残存。

2、2、肿瘤血管的复杂性

3、3、较大的肝癌病灶内有纤维间隔

(二)(二)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应用

1、1、根据每位患者肝肿瘤的类型和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肝硬化程度、肝功能状况、年龄及全身情况,制定适合于各人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案。如:对于高龄肝癌患者(≥65岁)或肝硬化较重者,应超选择插管于肿瘤供养动脉,给予单纯化疗性栓塞;而对于TAE后随访时发现肝癌病灶内大部碘油沉积密实,仅小部分边缘碘油缺损,可在B超导引下直接注射无水酒精。介入治疗的间隔时间依随访而定。通常介入治疗每次间隔50天~3个月,原则上是从患者上次介入术后恢复算起,至少3周以上。若影像学检查肝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浓密,肿瘤组织坏死且无新病灶或无新进展,则暂不行介入治疗。

2、2、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连续动脉灌注化疗和/或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大多系肝细胞性肝癌,仅少数为胆管细胞性肝癌。该类型肝癌属少血供,常用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效果不佳,选择肝动脉保留导管连续性灌注化疗,可提高疗效。常采用经皮穿刺左锁骨下动脉插管途径,保留导管在肝固有动脉内,导管尾端外接药盒(俗称“泵”),埋植在皮下,每天从“泵”灌注化疗药物。配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3、3、肝癌合并梗阻性*疸时的治疗:肝癌压迫、侵蚀、阻塞胆管所致梗阻性*疸,可先行经皮穿刺肝脏胆管减压引流术,或置放胆管内支架于梗阻部位,使胆汁引流通畅,2周后再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称之为“双介入”治疗。

4、4、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1)若门脉主干被瘤栓完全阻塞,肝动脉栓塞属相对禁忌症,需视肝门附近有无较丰富侧支循环、瘤体占肝脏体积百分比、肝功能状况及有无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等酌定。若有较丰富侧支血管,肝功能ChildB级以上者,可进行栓塞,但需用超液化乙碘油,用量一般不超过10ml,否则易引起肝功能衰竭。对于门静脉主干癌栓完全阻塞,无侧支血管形成,肝动脉栓塞属绝对禁忌症。对于合并门静脉右支癌栓,处理原则同门脉主干。对于仅合并左支癌栓,肝功能ChildB级以上者,或合并门脉2级分支癌栓,可进行常规栓塞。对于门静脉主干癌栓,在介入治疗3周后待肝功能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可加用放射治疗。(2)经皮穿肝门静脉插管或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3)经皮穿肝或经皮穿脾途径行门静脉内支架置放术。

5、5、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处理此类肝癌,视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而定。若血管腔狭窄50%,则按常规化疗、栓塞。若狭窄50%,则应于狭窄部位置放金属内支架,保持下腔静脉的畅通,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6、6、肝癌伴肺转移的治疗:对于肝癌伴肺转移者,仍应把治疗重点放在肝脏,同时处理肺部转移灶。若肺部病灶数目≤3个,多采用一次性支气管动脉或/和肺动脉灌注化疗,亦可用微导管超选择至支气管动脉2~3级分支,谨慎地用碘油乳剂栓塞。若肺部病灶数目3个,则可经皮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于肺总动脉,外接药盒(“泵”)连续灌注化疗。经“泵”连续灌注化疗的方法:药物5-Fumg,CDDP20mg,MMC4mg,每种药物分别加入5%葡萄糖水ml中滴注,每天1次,连续5天。EADM20mg,分别于第1、5天各用10mg,加入5%葡萄糖水ml中滴注。间隔4~5周后,再次经“泵”连续灌注化疗。

7、7、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治疗:肝癌由于肝硬化病变,或肿瘤所致肝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堵塞,均可发生门静脉高压,甚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处理方法1)在介入治疗前2天及治疗后3天,每天皮下注射善得定μg(μg/次,每天2次),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如肝癌病灶不在穿刺道上,亦可酌情行TIPPS或PTPE以减轻门静脉压力,防止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脾动脉栓塞术也可减轻门静脉高压。(2)脾机能亢进:肝癌并门静脉高压时,常伴有脾机能亢进,在TAE治疗同时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以缓解脾亢症状。

—THEEND—

欢迎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