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从而导致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出血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可能危及生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在急性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小腿反复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统称为血栓后综合征。
Q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若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则后肺栓塞的症状,即较小栓子可能无症状,较大栓子可引起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紫绀、烦躁不安、昏厥、猝死等。
上图为左下肢肿胀、软组织张力增高。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①急性期,指发病后14天以内;②亚急性期,指发病15~28天;③慢性期,指发病28天以后;④后遗症期,指出现小腿反复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症状;⑤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指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上图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未得到有效治疗后,遗留有静脉功能不全,出现小腿反复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即血栓后综合征。
Q
怀疑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做哪些检查确诊?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血栓及血栓部位;下肢静脉造影能直接显示静脉形态作出确定诊断;血液D-二聚体浓度测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CTV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静脉情况;MRV可评估血栓形成的时间;肺动脉CTA可了解有无肺栓塞及肺栓塞情况。
Q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首选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特别是要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其次是尽可能地消除血栓,减轻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所致的肢体肿胀等症状,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A,抗凝、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直接IIa因子抑制剂(阿加曲班),间接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葵钠),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B、介入微创治疗:可从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考虑。①安全性:对长段急性血栓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和(或)经导管药物溶栓,可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用量,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②时效性:急性深静脉血栓一旦明确诊断,宜尽快作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比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③综合性: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常采用数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如对急性血栓在经导管溶栓的基础上,可采用导管抽吸、机械消融等介入性血栓清除;对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伴有髂静脉闭塞的深静脉血栓者,可结合使用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置入术,以迅速恢复血流,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④长期性:在综合性介入治疗后,宜继续抗凝6个月以上,定期随访、复查,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复发。
上图为通过介入微创的方法将深静脉内大量血栓取栓
C、开刀手术治疗:创伤大,易复发,效果欠佳,已很少用。
Q
介入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理?
介入微创血管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静脉自然连续的腔道,以腘静脉或股静脉作为入路,送入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一般过程是通过穿刺腘静脉或股静脉建立血管通道,操控导丝顺着静脉自然的腔道,通过病变部位,到达目标部位,从而在体外和治疗目标部位之间架起一条“轨道”,然后根据治疗的需要,将导管送入深静脉血栓内进行抽吸,如同用吸管吸水豆腐一样,将血栓吸出体外,随后根据需要将球囊和支架等治疗器械顺着这条“轨道”输送到病变部位,扩张撑开狭窄、闭塞的髂静脉等,使原来被血栓堵塞或狭窄、闭塞的静脉内血流恢复通畅。
下方为我科用介入微创的方法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视频
Q
介入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住院期间:患者患肢宜水平位抬高30cm或20°,以利于患肢血液回流和肿胀的消退。保留导管溶栓后2~3d,患者可出现轻度发热,可能的原因为血栓溶解或导管本身带有致热源所致,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在严格消*后更换导管。
出院后:建议常规应用20~30mmHg齐膝弹力袜预防血栓后综合征,一直用满1年。继续抗凝6个月以上,要求术后1、3、6、12个月时门诊复诊,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复发及抗凝并发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