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川日报
年以来,我市在就业帮扶工作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以就业稳脱贫,以就业促乡村振兴,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的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出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人,外出务工人,完成目标任务2.16万人的%,做到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动态清零,实现了脱贫家庭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总目标。
年春风行动招聘会
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铜川创业大街
为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就业帮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铜川市人社局从年以来以就业稳脱贫、以就业促乡村振兴为总目标,帮助脱贫户实现就业、稳定就业,积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帮助已经就业的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措并举,打出就业帮扶系列“组合拳”
5月18日晚,市人社局“就业帮扶”相关负责人受邀做客《乡村振兴谱新篇》热线直播间,向全省介绍我市“就业帮扶”工作的举措和经验,受到广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为有效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就业帮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我市多措并举,打出就业帮扶系列“组合拳”:
——成立市人社局“乡村振兴人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人才就业工作推进小组”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小组”,每月召集1次专题会议,分析工作进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强化*策保障。市人社局会同市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跨省就业脱贫劳动力交通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严格落实省乡村振兴局、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厅《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十二条*策措施》,重点对“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中的劳动力(户人)进行跟踪监测,严格落实交通补贴(人47万)、职介补贴(人万),社区工厂(万)等24项就业补贴,兑现补贴资金1.59亿,*策快速跟进,快速享受。实现就业精准帮扶,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总体稳定,持续稳定增加务工收入。
——搭建就业平台,对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通过招聘会、推送用工信息等措施促进其外出务工,对无法外出、无业可就、有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优先安置公益岗位保障其就业。开展“迎新春送温暖”和“春风行动”系列活动。摸排返乡人员人,留铜人员人,建立健全各类基础台账,准确掌握他们的培训需求、就业情况和创业意向等。陆续向留铜农民工和返乡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发送慰问信,推送岗位*策宣传短信60万人次。建立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作机制,通过村级就业信息员推送岗位、人社专员包抓重点企业、“就业大篷车”巡回招聘和抖音“直播带岗”等系列举措,多渠道促进人岗匹配和精准服务。全面启动技工人才“归燕行动”和劳动力“增容行动”,助推企业发展。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举办专场招聘。截至目前,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4场,参会企业余家,提供岗位4.5万余个,现场咨询人员8千余人次,发放岗位信息,*策解读等各类宣传资料6.2万份。
——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一是加强创业资金扶持。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其中个人担保贷款万元,直接扶持个体创业66户,带动就业人;办理贴息贷款万元,稳定就业人。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精准摸清培训需求,面向返乡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农民工人。三是加大招聘力度。全市征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计划4名,其中全省联考计划名。
——化解矛盾,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今年以来,扎实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全市上下同向发力,积极推进,有效化解欠薪问题。全市共排查用人单位家,涉及人,为人追发工资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人,外出务工人,完成目标任务2.16万人的%,做到了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动态清零,实现了脱贫家庭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总目标。
就业帮扶,不仅要让贫困户通过就业摆脱贫困,更要让贫困户通过创业走向致富
王益区十里铺村箱包加工社区工厂
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以来,我市一些贫困户通过就业摆脱了贫困,还有一些贫困户通过创业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市人社局不断加快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建设,规范基地的认定、管理工作,为创业者提供*策扶持和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市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95家,孵化创业企业家,带动就业余人次。强化“归雁行动”,通过*策扶持、宣传引导、创业贷款支持等措施,吸引、扶持各类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了帮扶创业,市人社局还进一降低创业贷款门槛,打通创业贷款和农村创业者之间的“最后一站路”,推出了“*府+银行+担保公司”的贷款新模式,农村创业人员在申请创业贷款时可由陕农担铜川分公司为其提供担保,解决了农村创业者找不到担保人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共为42名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带动就业人。
我市“发挥创业贷款*策作用释放就业潜力”的做法效果显著,入选了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在全国推广。
耀州区庙湾镇五联村脱贫户海浪,从小因脑瘫导致肢体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语言表达也很艰难,但她身残志坚,从不向命运低头,学习用嘴唇敲击键盘操作手机,实现与外界的交流,通过做微商、开直播、办海浪综合商店,赚钱养活自己,为家人分忧。海浪综合商店开业半年后,年1月,耀州区人社局为她送去了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更加坚定了她自主创业走上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步伐,创业效益日渐增长,海浪成了远近闻名的“八星励志”脱贫明星,年被市人社局表彰为年度创新创业明星。
家住瑶曲镇瑶曲村聂家河组80号的薛德科,根据自己打工的经验和学习的技术,在家乡开办了养殖场,主要从事种植、肉羊养殖和牧草加工,年经申请,获得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有力促进了自己的事业,并带动了周边1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家住*堡镇安村三组59号的郭龙刚,根据市场行情,在家开办了生产作坊,主要从事一次性卫生餐具的包装、零售和配送服务,年获得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不仅提高了自己创业的积极性,也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难题,更为周边部分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共同增收。
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乡村振兴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针对我市一些脱贫户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市人社局在人才振兴技能培训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发展。
对标当地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蓄水池”作用,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发展,全面提升脱贫户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共开展农村劳动者(含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人(脱贫劳动力)。同时积极畅通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职业评价通道,将各类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中从事农学、园艺、土肥等专业技术人才全部纳入了职称评价范围,为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提供专业通道。年以来,有27人取得农业系列中级职称,20人取得农业系列初级职称。
目前,我市在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参训积极性不高。很多脱贫劳动力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到技能带来的效益,对于技工院校开设的一些很有针对性且就业率高的培训项目参与度不高。二是组训困难。大部分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或灵活就业,留在本地有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的人较少,导致培训机构上门组训较为困难。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加强与技工院校和优质社会培训机构的对接,通过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模式多样性,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脱贫人口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社区工厂,让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与陕农担举办铜川市创业担保贷款签约仪式
家门口建的社区工厂也是解决脱贫群众就业的一个途径,让群众不仅能够赚钱,还能够照顾家里。
近年来,市人社局把社区工厂建设作为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按照“*府引导、市场引领、厂社融合、一区(县)一品、中心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和培育力度,加速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闭合,努力构建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优惠*策补贴落实。从建设补助、租赁补贴、培训补贴、物流补贴、物业补贴、取暖设备安装、“小升规”奖励、出口退(免)税服务等17个方面支持社区工厂建设发展,支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社区工厂。二是立足区域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和“店小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区(县)采取1+X(1个中心社区工厂+X个社区工厂)发展模式,有序稳步推进社区工厂发展壮大,有力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居民增收。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稳岗就业。积极宣传引导脱贫劳动力到社区工厂就近就地就业,对社区工厂新招用人员灵活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技能提升、转岗培训等,增强员工就业技能。四是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联系对接全市近50家社会人力资源机构,一对一为社区工厂招聘用工提供精准服务。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均成立了社区工厂推进办公室,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协调*策落实,解决社区工厂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社区工厂家,吸纳就业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余人次,月平均务工收入元以上。
公益岗位开发,就近就地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脱贫未就业劳动力
近年来,我市聚焦乡村公共服务需求,积极开发保洁、保绿、道路管护、垃圾处理、造林绿化等岗位,就近就地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脱贫未就业劳动力。一是统筹开发,形成合力。与市林业、交通运输、乡村振兴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部门协同配合,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全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工作座谈会,集中讨论解决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精准、规范、有序运行,形成了全市开发使用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合力。二是动态监管,有序退出。对接其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部门强化公益性岗位实名制动态管理,做好统计分析。每季度汇总全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实行动态调整。按照“谁开发、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使用管理。对退出乡村公益性岗位后仍未实现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三是走访督查,强化保障。采取不定期会同乡村振兴等部门通过实地察看方式,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人员上岗、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联合走访督导。针对走访发现的问题,按照“谁申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含就业信息员人),林业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个,交通运输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个,乡村振兴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