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洪/文嘉兴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确定的专业性全球城市,以“建设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面向未来创新活力新城,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开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为目标,通过“重点拉长科技创新功能长板,发挥嘉兴枢纽区位优势,建设长三角会客厅,引入应用型创新源和技术应用型创新源,做强国际性科创平台,建设浙江接轨上海桥头堡”,在专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科研机构入驻嘉兴,嘉兴经济总量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加快调整;年嘉兴经济总量超过台州,成为了浙江经济总量排名第五城市;年嘉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年嘉兴明确提出年进入“万亿元城市俱乐部”发展目标。
嘉兴能否真正成为专业性全球城市?这需要从历史、区位、产业、城市等多个维度分析。
优越的区位
嘉兴下辖南湖、秀洲两区和平湖、桐乡、海宁、嘉善、海盐五县市,陆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嘉兴在杭州湾乍浦到澉浦一线分布着一些低矮山丘,包括乍浦附近的九龙山、海盐秦山和高阳山、海宁东山(审山)和西山(紫薇山),总面积40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1%,是浙江省地势最为低平的地市,也是上海大都市圈地势最为低平的地市之一。
嘉兴有三大经济走廊:一是京杭运河经济发展带,二是沪杭交通经济发展带,三是杭州湾沿海经济发展带。京杭运河连接了苏州、杭州两大丝绸重镇,把嘉兴江南水乡古镇(王江泾、车油港、乌镇、西塘、崇福、石门、大麻等镇)串联起来,古时是重要的丝绸产业走廊,现为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走廊;连接上海和杭州的沪昆普通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高速公路(G60)串联起嘉善、嘉兴、嘉兴南(南湖)、桐乡、海宁(硖石)、海宁西(许村)等地火车站,使得嘉兴沪杭交通经济走廊成为嘉兴新兴产业最佳发展区域;嘉兴杭州湾平湖乍浦到海宁盐官一线,古有渔盐之利,今有港口物流(嘉兴港)和临港产业之利,成为嘉兴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大型装备制造等产业和现代物流发展基地。
近现代,上海崛起及沪杭陆上大交通(普通国道、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开通,位于沪杭两城中点的嘉兴,既是上海大都市圈西南拓展的副中心,也是杭州都市圈东进的副中心。沿海高速铁路通苏嘉甬段开通后,嘉兴作为长三角核心区交通枢纽功能得到加强,半小时可达长三角“富豪”城市(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亿元)——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只要有真正开放心态,嘉兴没有理由不能成为上海旁边的昆山、深圳旁边的东莞、广州旁边的佛山。大河涨水小河满,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的发展,必然带动嘉兴发展。
曾经的辉煌
嘉兴作为新石器时代太湖平原马家坝文化发源地,远古时期就是长三角人类重要活动区域,有了马家坝文化,才有长三角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的崧泽文化,才有了长三角开始城市文明的良渚文化,因而嘉兴堪称江南文化之源。
嘉兴,别称禾城,来源于水稻之意,而水稻种植正是马家坝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嘉兴成为“鱼米之乡”的物质基础。春秋时期,嘉兴靠近江苏的新塍、王江泾、乌镇西塘为“吴头越尾”之地,吴越争霸交战之地早已融合为吴越一家。三国吴赤乌五年(年),始有“嘉兴”地名;两晋-南北朝,北方战乱,衣冠南渡,嘉兴得到大规模开发;隋朝,京杭运河开通,给苏杭中间的嘉兴带来了灌溉舟楫之利;唐朝,嘉兴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之说。五代十国,吴越国钱镠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开启了州郡府驻地时代。靖康之变,宋都城被迫迁至杭州,华夏民族精英完成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由此,作为京畿要地的嘉兴也进入了辉煌阶段。
明清时期,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湖广地区成为了中国粮食主产区,太湖平原已由粮食主产区变为经济价值更高的种桑养蚕区。作为太湖平原上的嘉兴府,养蚕种桑成为了家家户户主业,于是,处于运河两岸的乡镇,不仅成为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的生丝供应基地,也发展成为了丝织大镇,如濮院、乌镇、西塘、王江泾、崇福、石门等。
与此同时,从明清到民国,嘉兴英才辈出、群贤毕至,如数学家李善兰(海宁)、陈省身(秀洲),国学大师王国维(海宁),画家丰子恺(桐乡)、张乐平(海盐),水利学家钱正英,军事学家蒋百里(海宁),作家茅盾(桐乡)、金庸(海宁),诗人徐志摩(海宁),出版家张元济(海盐),以及集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家于一身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平湖),而且民国嘉兴的中小学教育也闻名遐迩,吸引了外埠的郁达夫(杭州富阳)、李政道(苏州)、程开甲(苏州吴江)等前来求学。
嘉兴可谓不折不扣的“地嘉人杰、物阜业兴”之地。
产业特点
嘉兴位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之间,长期以来,靠近上海的平湖、嘉善人才和资本往上海流动,靠近杭州的海宁、桐乡人才和资本往杭州流动,加上嘉兴城区经济实力不强,导致嘉兴市整个产业呈“碎片化”发展、嘉兴市域呈离散化发展、嘉兴主城区呈产业空心化发展的态势,年嘉兴主城区(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8亿元,仅占嘉兴市地区生产总值26%(.88/.28),嘉兴市依然没有改变“小马拉大车”和“拼装型”发展态势。
嘉兴主城区缺乏存在感,但不代表嘉兴缺乏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资源,其中,马家坝文化为江南文化之根,乌镇、西塘代表了中国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最高水准,钱塘潮是全球三大最为壮观的观潮胜地之一,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世界顶级专业大会,五芳斋粽子是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销售量排名第一的快餐食品,南湖的乌篷船诞生了中共。嘉兴需要把这些既有资源转化为城市品牌、产业品牌。
在产业发展方面,嘉兴主要产业分为“金字塔”型三个层次,但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纺织服装服饰、软箱包、童车、紧固件、模具、五金件、木业等为主,企业多而小,形成了一些全国著名的产业集群,包括遍布嘉善县的木业产业集群、王江泾镇纺织面料产业集群、洲泉镇蚕丝被服产业集群、濮院镇和洪合镇羊毛衫产业集群、西塘镇纽扣产业集群、车油港镇和屠甸镇的植绒产业集群、大麻镇家纺产业集群、遍布海盐县的紧固件产业集群、王店镇小家电产业集群、许村镇布艺产业集群、海宁城区的皮革皮草产业集群、遍布平湖箱包产业集群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钢铁、化纤、化工新材料、电力、锂电池材料等行业为主,主要以大企业为主,分布在桐乡和杭州湾沿海一带,包括化纤行业的桐昆控股公司(涤纶长丝)和新凤鸣集团公司(涤纶长丝、聚酯切片)、玻纤行业的振石集团公司(玻璃纤维和符合材料)、化工材料行业的卫星化学股份公司和独山能源公司、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华友钴业股份公司、钢铁行业的振石集团东方特钢公司(不锈钢)、核电行业的秦山核电等;科技密集型行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主要为外来投资企业和嘉兴引进人才培育科技型企业,主要分布于各类开发区,例如,外来投资企业有晶科能源发展公司(海宁)、立讯智造公司(嘉善)等。
跳出经济“洼地”策略
相对于嘉兴四周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富豪”城市而言,嘉兴犹如处于盆地底部。如何跳出经济“洼地”,使嘉兴在年进入中国“万亿元级”城市俱乐部?根据问题导向兼顾目标导向原则,主要发展路径可包括:
第一,做大嘉兴市区经济总量,把嘉善、平湖撤市(县)为区,使嘉兴市区与上海接壤,使嘉兴真正成为港口城市和浙江对接上海桥头堡,又提高了嘉兴市区经济比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包括了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嘉善撤县为区后,嘉善与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对接,可以由嘉兴市对接,解决了管理体制不畅问题;平湖撤市为区,同时加强嘉兴港与平湖一体化发展,既解决了港与城、产与城脱节问题,又解决了嘉兴朝杭州湾发展问题。
第二,抓住沿海高速铁路通苏嘉甬段和嘉兴南北两站规划建设机遇,并积极规划建设沪乍杭铁路由嘉兴海盐/海宁引出,经杭州湾铁路跨海大桥,到绍兴,到金华义乌的客货两用铁路,解决上海洋山港与金华义乌之间铁路杭州段瓶颈问题,发挥嘉兴长三角核心区陆上交通枢纽优势,辅之于南湖机场航空优势,把嘉兴真正建设成为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浙江对接上海桥头堡。
第三,嘉兴处于上海、杭州两大科教发达城市中间,属于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同时,浙江为保持科技创新源的多样性,建立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嘉兴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但嘉兴不仅需要布局未来发展产业,更需要引进适用型科技创新成果,对多样化的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使传统产业朝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真正让科技创新与企业需求对接起来,使嘉兴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活力新城。
第四,嘉兴作为上海大都市圈地势最为低平的地市之一,河流纵横,且城镇均依河分布,古时河网是交通网,嘉兴历史文化名人依靠运河上的交通船,到杭州、苏州求学,乃至更远的京城赴考,现时河网除了交通网,还是旅游网,可以嘉兴主城区为游客中心,以运河为旅游线,把乌镇、西塘、王江泾、车油港、濮院、屠甸、崇福、石门、大麻等运河边上古镇串连起来,打造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带;在杭州湾沿岸,从平湖乍浦到澉浦,再从澉浦到盐官,打造一条以踏海滩、看海塘、观钱潮、游古镇、思名人为内容的沿海旅游线。
第五,利用嘉兴位于上海、杭州中间的有利交通区位,与上海、杭州等地高校紧密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大学生到嘉兴创业就业,使嘉兴成为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大学生向往城市。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