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感到轻松的,才是好设计
很难想象,时装、箱包这些各大时装周的宠儿竟然可以用废弃的旧物制造而成,且呈现出的效果也能充满时尚元素与设计感。
实际上。很多设计师都喜欢“捡破烂”。因为在那些充满回忆感的旧物件里,总能发现一些设计上的共鸣。对魏明辉来说,“捡破烂”带给他的远远不止找到共鸣这么简单,他甚至将这些“破烂”直接作为原材料,用在了自己的设计中。
魏明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谈起旧物改造设计,还要从年开始实施的《限塑令》开始。那年有大批的广告牌被拆除,他觉得这样的结果一来会污染环境,二来是这些充满一代人回忆的时代标志一旦就这么消失了有点可惜。亲眼见证了这些“宝贝”被丢掉,他决定一定要做点什么,于是才想到了废物改造这个点子。
魏明辉说自己在“捡破烂”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杂志,这些杂志基本上都是半新的,大部分都只是被买回去翻看了几页就丢掉了。他发现这些旧杂志早已失去了阅读价值,但里面的图案却充满了设计感。于是他将这些好看的设计素材剪切下来,经过烫印的设计,再加入环保纸,做了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笔记本。这也是魏明辉最早的旧物改造,自那以后,他就一直沿用这种方法,不断的更换素材,寻找旧的防水材料、布料等等,重新设计了钱包、手包、拉杆箱等。
由于魏明辉不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因此最初的设计是易于操作的袋子,即便如此也并不成功。但这种收集旧物进行改造的理念却在设计师圈子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更多特殊又新奇的材料变成了他设计的原料,比如睡觉用的席子、消防水。前段时间登上《巧手神探》的白色背包,就是用消防水带做成的。这种包除了和人们平日买到的背包有一样的功能,甚至还可以装水。对他来说,在收集旧物的过程中,最终要的就是用发现的眼光去设计、体现设计作品的实用价值。
背包、笔记本、杯垫、相框、灯、服饰、皮箱、拉杆箱……随着设计物品的增加,魏明辉也对设计越来越熟悉。这些作品看似制作简单,却实实在在折磨着加工厂里的工人。为了能做出最完美的设计,他亲自到工厂中去了解每种物品是如何做出来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意,甚至完全改变了产品原本的材质。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一个闲不住的设计师。”
经过一系列的创新,魏明辉又重新走回了做包的老路上。他说之前只是实验,为的就是探寻出废弃材料与当下设计理念的结合方式。在此过程中,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按照原研哉的说法,“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比如设计一个杯子,只要是可以让它发挥最原始的盛水作用,那就是杯子,无论相貌如何。RE-DESIGN这个词是他非常崇拜的一种方式,简单的说就是重新设计,让人们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也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现代设计的价值。
年,魏明辉创建了回收材料再设计品牌“内存”。至今为止已经在很多国家举办过“废旧物品改造”主题的展览。除了“内存”,他还同时在做其他的设计。有时候他会打趣说“内存”不赚钱:“如果用这样的东西赚钱可能会饿死。”毕竟中国对这种再创造还不是很能接受,就算是再好看,如果要花同等价钱去消费,依然不会选择旧东西。虽然这几年这种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也仅仅是在观赏甚至有点猎奇的基础上。
“能让人感到轻松的设计就是好设计。不需要发人深思,也不需要具备什么重大的意义,只是一个轻松的想法,也可能是吸引你的一个眼神,你发现这个有点意思,把它体现在你的设计中,我觉得的这就是好的设计。”在魏明辉看来,好设计不在于造价高、体积大这些外在因素,而是在不经意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毕竟人们每天都要面对足够多的信息流,真正记在心中的却寥寥无几。因此魏明辉的设计大部分都比较随性,他不会给自己设下限制,一定要多久完成几个作品。或许本身就是个喜欢慢生活的人,老物件对他的吸引力要远远超过快消品。就比如一个瓷杯,其本身的价值就是能用上几百年,因为当初制造了它的人就是这样定义的。这跟手机不同,也是数码产品的艺术价值普遍比较低的原因,毕竟现代人淘汰东西的速度太快,市场经济的压力让这些东西面临着快速更新换代的必然结果。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联系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