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过节,中国民众出境旅游还要在国外狂购中国自己生产制造的商品的各种新闻图片时常会出现在世界各国媒体的版面,去欧洲的买路易威登包、婴儿奶粉,去美国去买普拉达包、蒂芙尼饰品、爱马仕围巾、保健品、箱包和衣物,过香港的去买名包、手表和太阳镜,还有去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儿、大米的,这些商品中很多都是印着〝MadeinChina〞(中国制造)。估计国外老百姓看到这样的新闻应该是一脸的懵逼。想不明白中国人出国旅游为什么还要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带回去,不嫌麻烦吗。但这对中国游客来说是实惠的事,在国外买这些东西要比国内买的便宜,产品质量更好。
造成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中国制造“外贱内贵”
这样的现象说明中国的市场及其价格体系已经被扭曲,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
形成中国制造“外贱内贵”的因素有很多,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者的问题的这一部分不是小老百姓能谈论的,只能说些能说的。
生产环节
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些企业实行的是“两头对外”的贸易政策———绝大部分原材料来自于境外;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到境外。这种特殊的外贸格局决定了许多外贸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本无法进入国内市场。同时这些外贸出口企业为了规避中国的关税,在签订出口合同的时候,拼命压低了价格,如果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将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交易利润,所以只有提高产品的价格保障利润。
国内的订单由于国内贸易商之间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拖欠货款比比皆是,产品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出口定单就不同,只要厂家和外商签订了合约,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了,国外进口商给厂家信用状,厂家就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生产之后经检验合格后发货,钱就到手了,利润是少点,但资金回笼快,风险也小。
运输环节
曾经有媒体报道,一位常年从珠三角送货到北京的司机讲,光是高速公路的过路费就已经要花RMB。每次往返,还需要大约RMB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不是油费,也不是修理费,而是各种莫名其妙的罚款与收费。那你们知道吗,一个国际标准货柜的货物从中国到美国西海的运费是多米元。如果算上油费,在商品运输的费用上,你会发现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运费竟然比从珠三角到北京的运费还便宜。
以前中国制造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国外购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是一种民族自豪感,而现在在中国制造泛滥全世界的时候再去国外抢购就只能说明我们自己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