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本报记者张李源清王小霞
从有待观望的“能源新宠”到资本市场的大热风口,玄武岩纤维这个千亿级的庞大市场正在加速完成自己的转变,衍生出一系列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成长为新的投资“蓝海”。
而在湖北襄阳,汇尔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尔杰”)生产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已先一步向国际市场进军。
上天入海“点石成金”
走进汇尔杰,工人们正将精选过的玄武岩矿粉倒入熔炉。经过摄氏度的高温,碎石变成了“水”,熔炉下方出料口“吐”出一根根炭黑色的“细丝”。这些“细丝”就是玄武岩纤维。它只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的直径,强度却是同等直径钢纤维的两倍,耐腐蚀性超过合金,能承受吨的重量,还能耐受摄氏度的高温。
“用玄武岩纤维制成消防服,能够隔热;制成宇航服,可防辐射;代替钢筋吊斜拉桥,年不用维修;代替油漆防腐舰船,年不用维护。”在玄武岩纤维新材料项目现场,汇尔杰董事长杨兴明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用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箱包,不仅轻而且防火隔热,还可以防止刀片划伤。
与汇尔杰来一个“亲密接触”,你会发现,昔日由玻璃纤维起家的汇尔杰已经开始向新材料领域全面发力,让“点石成金”这种曾经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玄武岩纤维作为绿色高性能新型环保材料,与环境相容性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强度高、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抗老化等多种优异性能。”中国科学院地质物理研究所院士刘嘉麒多年来致力于玄武岩纤维的研究。他表示,玄武岩纤维可满足交通、建筑、化工、节能、环保、电子、航空等领域的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被科学界称为“21世纪的绿色战略资源”。
但真正要把玄武岩熔化拉丝变成纤维,工艺难度非常高。汇尔杰技术总监郭清表示,玄武岩纤维对熔化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高了,容易把炉膛耐火材料烧坏;低了,又容易造成断头飞丝,无法编织成合格的纤维布。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包括控制系统、耐火材料设计在内的玄武岩纤维生产工艺,能使窑内温度保持在摄氏度,正负5摄氏度左右。像“点石成金”一样,这些炭黑色不起眼的玄武岩,最终变成了金色的细丝纤维。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全国陆续有7、8家由地方政府支持的玄武岩企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杨兴明说,虽然真正有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还不多,但庞大的市场已然在快速发展中。
从“0”到“1”裂变发展
机遇总会给勇于创新和变革的人带来奇迹。
早在多年前,汇尔杰就已经成为中国耐碱玻璃纤维领域的领导品牌,在国际市场与其他国际巨头材料企业形成鼎足之势。
“年,全球只有三家企业能做好耐碱玻璃纤维,日本NEG、美国欧文斯科宁(OC)以及中国汇尔杰。”杨兴明说,现在来看,技术上各有特色,但汇尔杰的深加工技术首屈一指。
但汇尔杰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早早看上了玄武岩纤维这根特殊的“石头丝”,只是受制于当时国内技术及市场限制,延缓了开发。
年,襄阳为了提升城市工业化水平建立了院士专家站,引入三位院士,其中一位就是刘嘉麒院士,他给襄阳带去了三个学术成果,其中一个就是玄武岩纤维项目。一年之后,刘嘉麒院士最终决定将他近30年的玄武岩研究成果产业化,并相中了汇尔杰,双方联合研发出具有领先地位的新一代玄武岩纤维生产工艺技术体系。
年,汇尔杰建设全新生产线,一期产能吨,完成了工业化生产。杨兴明说,汇尔杰之所以能承接玄武岩工业化生产科技攻关项目,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刘嘉麒院士实地考察,襄阳地区玄武岩矿石储量丰富,可持续性强,谷城县已探明有大量的玄武岩储量,可以为玄武岩项目提供原料支撑。二是汇尔杰具有多年生产耐碱玻璃纤维的技术经验和装备以及人才和市场等优势。目前,碳纤维成本是12万元一吨,芳纶是20多万元一吨,而玄武岩纤维只要1.8万元一吨,性价比很高。玄武岩纤维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汇尔杰将会用成本更低的玄武岩纤维替代市场上功能相当的碳纤维和芳纶。
年12月,襄阳市将汇尔杰列入科创板备选企业,而杨兴明的计划是,用3年时间把玄武岩规模扩大到吨到1万吨,退出新三板,到科创板去。
“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目前,“连续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从科研上和产业化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尤其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的玄武岩熔融拉丝全电熔池窑技术。但杨兴明也承认,要真正做到“点石成金”,还存在一些难题。
“企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