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购买奢侈品只是为了体现身份,而不是品味。他们喜欢名牌标志,想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拿的是贵重的东西,他们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货品是从哪里来他们需要它只是因为它价格不菲。”
——时尚杂志《Vogue》主编
AngelicaCheung
疫情之下,奢侈品帝国一度摇摇欲坠。
据美国在线商业网站商业内幕网(BusinessInsider)的估算,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将导致奢侈品牌损失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福布斯商业杂志(Forbes)则预言,这一次的疫情或许将抹去奢侈品牌们在市场上过去五年的盈利。
对于奢侈品牌们来说,没有一年比今年更加凶险。
据德国数据统计资源网站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奢侈品牌的消费数据有所下降,而在其余过去的几十年里,奢侈品的消费可以说是呈指数型增长,其中,包括高端服饰、手表、箱包和首饰在内的个人奢侈品(personalluxurygoods),成为了第二赚钱的奢侈品类别,年个人奢侈品价值更是高达亿欧元,仅次于豪车。
统计数据来自Statista问题来了,究竟是谁,为个人奢侈品行业贡献了如此巨大的利润?
包包的品牌
就是你的地位
当国内热播剧《三十而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前,主创们一定想不到,第一个让这部剧爆火的流量话题,居然是片中贵妇团们身背的奢侈品包包。
网友乐此不疲地分析太太们身背的包包品牌和价格,除了主角之外,太太们的包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价格不等,站在C位的太太手提的更是爱马仕铂金包里最贵的一款,市场价格高达万元。
《三十而已》中的太太圈合照片子本身我们不必作过多分析,但主角的行为却极具代表性。片中的女主角属于新富起来的平民阶层,为了融入贵妇圈帮助家庭解决危机,只能凑重金购买限量款名牌包,贵妇圈的太太们最终也得以接受她的加入。
包包的品牌和价格,早已和身份地位牢牢绑在一起,明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包装好的外表峋烂、内里单薄的价值观,却又乐此不疲地前赴后继,在并不完全相信这个衡量标准的同时,却也只能去附和这个标准。而那些走在前头的人,也企图用这个衡量标准去告诉他人:我们并不是一路人。
这种称得上病态的现实写照,并不单单存在于现代社会,在古老的文明时期,人类就已经活在奢侈品的奴役之中了。
奢侈品
和文明一样古老
奢侈品几乎和世界文明是共生的。在文明古国的时代,强大的罗马帝国一开始并无奢侈的概念,直到开始征服像希腊这样高度重视奢侈品的国家,罗马人也慢慢受到这些国家的生活文化影响,越来越陷入到享乐和奢侈之中,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教养却又最颓废的民族。
古罗马的奢靡生活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罗马人意识到奢侈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就如同欲望一样,轻易就可以摧毁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于是,他们公开辩论有关奢侈品的伦理,甚至制定了第一部关于奢侈的法律,通过限制宴会和装饰的花费,来限制过度炫耀财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对享乐和放纵变得越来越宽容。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奢侈物件代表的是一种地位和自尊,可以将自己和其他阶层区隔开来。他们以美酒佳肴、山珍海味来显示自己的阔绰,甚至竟然以吃孔雀舌头来彰显身份的尊贵与显赫。
时间来到中世纪的英国,在各种奢侈物件之中,服装尤其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