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有五险一金,享受所有的法定待遇,这是一份好工作吗?如果回到十多年前,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一定会坚定的说,“是”。但是现在我已过了而立之年,工作之于我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认为一份好工作,必须具备三要素:
实现我的社会价值磨炼我的工作技能抚慰我的不安心灵
每个人因为境遇不同,对生活、对工作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谈“什么是好工作”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沾祖上的福,我在温州市中心有三套房子。目前结了婚,育有一个孩子。有车、有存款,没有负债,现在在一家小型公司任办公室主任。
简单地说,我的生活除去要把孩子培养好以外,基本没什么压力。那在此条件下,我认为什么是好工作呢?
实现我的社会价值——我能不能带给更多人幸福?
松浦弥太郎在《即答力》一书中写到,“电影明星、棒球运动员之所以拥有高收入,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让大量的人获得了喜悦。……我们做事的大前提不是自身或某个人的利益,而是要考虑所有人的幸福,这才是最根本的工作理念。”
我从事国际货运行业,简单地说就是把中国制造送到世界每个角落。每年我们为欧洲的小朋友运去圣诞装饰、为非洲朋友运去基建材料、为南美洲运衣服、为美国运箱包、为中东运游乐设备、为东南亚运配件。这是我作为一名货运人,所引以为豪的。
其次,作为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我主管行政——员工福利、人事——员工规划。我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带给同事幸福感。这个岗位给我最大的满足,一是给员工做职业规划,陪伴他们从新人到组长,从组长到部门经理,从部门经理到新项目负责人。
二是看到每一位离开的同事,找到自己生活、工作的方向。通过辞退不合适的员工,逼他们一把,让他们跳出舒适圈,找到更好的未来。举个例子,3年前有一位小姑娘,她的抗压能力弱,导致工作出错率高,生活节奏被打乱。通过交流,我帮助她重新定位。离职后,她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蛋糕店,可以每天专心做蛋糕,偶尔还会请我尝尝新品。
磨炼我的工作技能——我的生存技能是否与时俱进?
近2年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员工的职业规划,通过调查我发现绝大部分人对自己没有一个规划,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喜欢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最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曾经问过一位我们公司18年工龄的销售经理,“你是如何找新客户的?”
他说,“网上搜关键词啊!”
我又问,“18年前,你是怎么找客户的?”
他回答,“你知道黄页吗?就是过去电信卖的那种很厚很厚的电话簿。”
现在谷歌、百度、必应等等有一个时髦的称呼——搜索引擎,但是在过去,搜索引擎被称为“网络黄页”。最早是由雅虎建立的,目的就是让电话黄页互联网化。换而言之,这位有18年销售经验的经理,他们的获客方式始终一层不变。
这有多可怕?
18年,我们的营销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线上到社交,从社交到社区,从社区到直播,已经更新换代好几轮了。而我们的销售方式还是一层不变?
更可怕的是,已经是销售经理了,还在干销售的事情,一个劲地冲在前线,从不去考虑如何带团队!(这是不是很多公司的通病?)
我认为一份好的工作,应该刺激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让我们的工作技能一直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员工的年龄层从踏实的70后,变为努力的80后,再到创新的90后,因此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也从六大模块改为三支柱模型,再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主题。
试想一下,我们现在去面试,我们讲的内容还是5年前的技术,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被时代淘汰了!
抚慰我的不安心灵——我工作的是否从容、安心
年轻的时候,工作目的很单纯——赚钱。但是真的赚了钱,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欲望很多,想要更多的权力,想要更好的名声,想要充足的资源,要想美好的未来。然后人会不安,因为现在自己除了能赚到满足日常生活的工资,其它什么都得不到,也不知道如何得到。
我认为一份好工作,应该是让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努力能获得更多的权力、更好的名声、充足的资源、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工作有吗?有的,很多正规企业有明确的员工晋升通道,通过对员工工龄、工作技能、工作业绩等等的考核,为员工提供各种岗位和晋升渠道。
最常见的如KFC、优衣库、沃尔玛这样的外资企业,在招聘广告中就写得清清楚楚。员工在工作时,不用和公司斗智斗勇,只要按着自己想要的通道,前进就好了。
补充说明:
一份好工作不是求来的,也不是找来的,而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明确自我的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契合的。
至于双休、五险一金,或是一切法定权利,前提都是我们够能力提条件。我们的工作能力,决定了我们能享受的权利。
一句话总结:
一份好的工作,能让我找到在社会上的位置,通过工作持续发光发热,不会为看不到未来而迷茫、焦虑。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工作算好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