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斜视的病因表现及诊断
TUhjnbcbe - 2020/10/13 3:24:00

斜视

一、病因病理

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像,经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到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这种功能称为双眼视觉或双眼单视。如果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时称为斜视.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目标,眼位呈偏斜状态,但各注视方位斜视度井无明显差异。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生可以是由于远视眼的过度调节,引起过强的集合力,多数发生在3岁左右,开始常为间歇性,到后期转变为恒定性。亦可以是由于眼外肌解剖异常,集合力过强或分散力过弱,并发融合功能不良、幼儿一眼弱视、眼眶或眼外肌发育异常等所致。而共同性外斜视多由于早期有外隐斜,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集合力不足,逐渐发展而成。除此之外,共同性斜视还与遗传因素,全身疾病及中枢神经性疾病有关,民间俗称的“斗鸡眼”即为共同性内斜视。

麻痹性斜视是指一条或几条眼肌发生麻痹,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位。麻痹性斜视的发生可以是由于感冒,脑炎、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眶上裂炎症,白喉等病变累及眼外肌运动神经核,神经或肌肉等所致;亦可以是由于颅底动脉瘤,眶内肿瘤等压迫第Ⅲ、Ⅳ、Ⅵ颅神经所致;或由于外伤骨折压迫第Ⅲ、Ⅳ、Ⅵ颅神经所致。

本病属中医眼科学“通睛”、“目偏视”或“风牵偏视”的范畴,其病机多由脏腑虚衰,正气不足,卫外失固,或阴血亏少,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所致。本病名见于《证治准绳》。早在《灵枢大惑论》中对本病已有描述:“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诸病源候论》称“同视一物为两候”。

二、临床表现

(一)共同性斜视:

1、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

2.眼球运动正常,在任何方向斜视角均相等。

3、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用健眼注视目标,偏斜眼的偏斜角称第一斜视角;用斜视眼注视目标,健眼偏斜角称第二斜视角。)

4、无复视。

5、检查方法

(1)遮盖试验:嘱病者注视眼前30厘米的目标如小灯泡等,检查者用手掌或纸板遮盖病者一眼,当取遮时,双眼均有移位,则说明有单眼性斜视。当取遮时,双眼均不移位,说明无斜视;或若已有斜视者,则为交替性斜视。

(2)角膜映光法:是测量斜视角最简单而且常用的方法。检查者与病人相对而坐,嘱病人两眼注视眼前30厘米处的灯,观察两眼角膜上光点的位置,如为无斜视,光点应在角膜瞳孔区域的正中。如果在角膜上光点位于瞳孔缘,则斜视度为10°—15°,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中间者为25°—30°,位于角膜缘处者为45°。

(3)三棱镜遮盖法:在斜视眼前放一三棱镜(内斜视基底向外,外斜视基底向内,上斜视基底向下),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数,交替遮盖两眼,直到两眼不具有眼位移动为止,所得的三棱镜的底数,即为该眼的斜视度。

(4)同视机测量斜视角:在注视眼与斜视眼前各加同时知觉片,健眼镜筒置于00位置,然后转动偏斜眼镜筒,使两眼图片重合,此时镜筒所指度数即为主觉斜视角。如果交替开关两个镜筒的光源,开移动镜筒至其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两眼不移动时,此时的度数为他觉斜视角。

(二)麻痹性斜视:

1、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或其他方位.

2、眼球运动受限: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力向的对侧。

3、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分离的两个物体的现象.

4、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即用麻痹眼固视时出现的斜视度数大于用健眼固视时的斜视度数。

5、代偿性头位:为了避免或减轻复视的干扰,在视物时出现的一种体位。如右眼外直肌麻痹时,头常偏向右方以避免右眼球外展。

6、常伴有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

7、红玻璃法:用此法可分辨何眼及何眼肌发病。其余检查方法同上。

三、诊断要点

(一)共同性斜视:

1、一眼偏向鼻侧或颓侧。

1、眼球运动正常,在任何方向斜视角均相等。

3、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用健眼注视目标,偏斜眼的偏斜角称第一斜视角;用斜视眼注视目标,健眼偏斜角称第二斜视角。)

4、无复视。

(二)麻痹性斜视:

1、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或其他方位。

2、眼球运动受限: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

3、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分离的两个物体的现象。

4、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即用麻痹眼固视时出现的斜视度数大于用健眼固视时的斜视度数。

5、代偿性头位:为了避免或减轻复视的干扰,在视物时出现的一种体位。如右眼外直肌麻痹时,头常偏向右方以避免右眼球外展。

(三)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在治疗原则上截然不同,所以在临床上必须将它们区别开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斜视的病因表现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