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新型冠状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累积,新型冠状病*的肺炎诊疗方案也在不断修订。目前静脉给药是实现各类诊疗方案重要的途径之一,护理人员由于面罩、防护服、眼罩、手套等防护用具的使用,静脉穿刺时手触摸静脉的敏感度下降,静脉给药时手指的灵活性也受到影响。为了帮助奋战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顺利完成静脉治疗,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静脉输液治疗工作建议如下:
1全面评估,正确选择静脉治疗工具(一)原则
静脉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方案(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药液性质等)、穿刺部位局部评估(血管情况、皮肤情况等)。选择粗大直的血管。
(二)建议
①病情平稳的患者,应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为了防止血液污染及针刺伤的发生,建议尽量选择安全密闭式留置针。
大多数输液应考虑使用20-24G的外周留置针
对新生儿、儿童经老人应考虑使用22-24G的外周留置针
②重型和危重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或需要快速输液时,应考虑使用更大规格的16-20G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或根据病情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③为方便给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建议使用无针输液接头。
2
部位选择,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一)原则
留置针穿刺应避开关节屈曲部位,包括手腕和肘窝部位。建议选择前臂血管,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利于患者自我护理,并防止导管意外脱落。
(二)建议
建议在前臂血管中选择一根静脉弹性好的粗直血管。
如果穿刺困难,请勿盲目穿刺,可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如红外光和超声波)。
除必要时,避免使用下肢静脉。
对于儿童患者可考虑穿刺手部、前臂、上臂静脉。
3
正确维护,维持导管正常功能
(一)原则
评估
外周静脉留置针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对于新生儿/儿童,每小时评估一次。中心静脉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
冲封管时间
(1)静脉输液前后
(2)输血前、后
(3)两种药物之间
封管液浓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中心静脉导管使用0~10U/ml稀释肝素钠溶液。采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敷料更换
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和中等长度导管,如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敷料受潮、见渗液或血液,应进行部位护理和敷料更换;如出现疑似部位感染或发炎或其他并发症,应做进一步评估。纱布敷料每两天更换一次。透明的半透膜敷料每5-7天更换1次。
(二)建议
严格按照各类血管通道维护原则进行正确护理。血管通道装置的妥当固定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现提供以下几种方式供参考:
成人留置针固定参考图
CVC固定参考图
儿童留置针固定参考图
为了减少患者的穿刺数和疼痛体验,推荐临床上依据临床指征拔除留置针。可采用《视觉输液静脉炎量表》进行评估。
视觉输液静脉炎量表
评分
观察
0
没有症状
1
出现以下一种症状:
静脉输液部位轻微疼痛或静脉输液部位周围轻微发红
2
出现以下二种症状:
l静脉输液部位疼痛
l红斑
l肿胀
3
所有下列症状均是明显的:
l沿着套管路径发生疼痛
l硬化
4
出现以下所有症状且范围较大:
l沿着套管路径发生疼痛
l红斑
l硬化
l可触及静脉条索
5
出现以下所有症状且范围较大:
l沿着套管路径发生疼痛
l红斑
l硬化
l可触及静脉条索
l发热
4预防为先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一)原则
操作过程减少风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选用最小规格的导管。避免在关节弯曲部位置入导管。在导管置入、给药/输液过程中遵循无菌技术。置管之前消*剂充分待干。妥善固定导管以尽可能减少其在穿刺部位的移位。
(二)建议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按上文所述原则及建议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穿刺为佳,并妥固定。
加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输入部位皮肤改变及导管固定是否妥当等。注意延长管是否扭曲,衔接部位加强固定。翻身时避免导管脱落。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红肿疼痛,输液部位有无漏液。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更换血管,重新穿刺。
使用水胶体类敷料外敷预防:用水胶体类敷料粘贴于穿刺点上方。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粘贴紧密,不留气泡,有气泡或污染时更换,或随留置针更换。
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液前后均沿着静脉走行方向均匀涂抹,并进行适度的按摩3~5分钟。
参考文献[1]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孙红,陈利芬,郭彩霞等.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54(09):-
[3]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标准[M].
[4]谌永毅,李旭英.血管通道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
作者: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委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