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护士长,我爸这根救命的管子带了八个月了,还很好用,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不久前,医院PICC门诊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原来是携带PICC置管的患者郑先生特意来电话表示对PICC门诊的感谢。
去年12月,郑先生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到哈医大一院,病情十分危急。脑外科医生团队立刻实施手术,虽然术后情况明显好转,但还要进行药物治疗。
由于患者术后第四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药物无法输注,此时状态极不稳定。若药物不能及时输注,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PICC门诊孙景云护士长带领其团队立即为郑先生成功置入了PICC,脱水药物立即输注,及时减轻颅内水肿及压力,保证了郑先生的治疗效果。
郑先生身体好转后,7月3日又接受了第二次脑修补手术。近日,郑先生的女儿来“真没想到PICC能用这么长时间,这真是一个救命的管子!有了这根管子,我爸不仅药物治疗没中断,而且还少挨那么多针,痛苦也减轻了不少。”
为什么长期输液后有的病人外周血管穿刺困难呢?专家表示,主要是由于药物特点所致,比如药物的刺激性、发泡性及高渗药物。尤其高渗药物(比如甘露醇、TPN肠外营养)静点连续超过24小时肯定形成静脉炎,血管内膜破坏首先形成静脉炎,继续应用高渗药物血管内膜增厚,官腔变窄,血管中模变硬无弹性,最后导致血管形成闭塞性静脉炎而无法药物注射。
孙景云护士长表示,其实血管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不会再生,有血管药物方能输注体内,保护外周血管就是保护生命线。
孙景云护士长介绍,现在PICC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肿瘤化疗患者所熟悉,但其实PICC更适用于肿瘤术前的患者。例如胃癌、肠癌的患者,在做手术前胃镜肠镜就已经取过病理,诊断明确。像这样的患者就建议术前留置一根PICC导管,这样一根PICC导管从手术到术后化疗基本解决输液问题,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降低了总费用。
孙景云护士长强调,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脑外科手术病人、居家输液治疗、重症胰腺炎等长期输液病人,PICC导管应该提前应用,而不是静脉穿刺不上,血管枯竭了才想起扎PICC。
什么是PICC?
PICC是由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大血管的置管,可保留7天至1年时间。它主要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TPN、甘露醇等高渗药物治疗,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在治疗方面,PICC真正能实现‘’全程治疗、一管到底‘’的所有静脉输液需求,避免了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穿刺危险性低、损伤较小,不受年龄限制;在生活方面,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除大幅度,大力量的动作外,不限制手臂的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费用方面,降低全疗程总费用。
转自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编辑丨王晨羽周思衡
审稿丨*澜张红艳于宏丽
审核丨宋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