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阿姨平时血糖控制欠佳,5个月前开始出现双足及脚踝的肿痛、麻木,伴有疲倦乏力,下肢大片色素沉着,局部发黑,血管迂曲,针刺样疼痛,夜间为主,行走时一瘸一拐,踮着脚尖走路,严重影响生活,医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完善肌电图提示双侧腓肠神经周围性损害。下肢动脉彩超也提示:双侧胫后动脉闭塞,左胫前动脉上段闭塞。诊断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那什么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这是一个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麻烦,治疗难度更大的疾病。
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LEAD)
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下图右侧足,为典例LEAD表现)。LEA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达6.90%~23.80%,晚期糖尿病性LEAD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二、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不再傻傻分不清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烧灼样疼痛、针刺痛、虫爬感、闪痛或电击痛;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肌肉痉挛;触碰床单后引起疼痛等症状,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最先受累。夜间加重,大量研究证实,超过60%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难以入睡,疼痛强度与睡眠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而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60%的患者感觉日常生活疲惫不堪,40%的患者会伴有困倦和乏力,继而精神恍惚,严重的还会导致近30%的患者出现失望、烦躁等精神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各种功能的受损。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下肢畏寒、发凉感等。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即使在患者休息时也存在肢端疼痛,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
分期临床表现按Foutaine分期方法,临床表现可以划分为4期:
Ⅰ期,无临床症状的阻塞性动脉病变;
Ⅱ期,间歇性跛行,这是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vasculardisease,PAD)的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Ⅲ期,缺血性静止性疼痛,是PAD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Ⅳ期,溃疡或坏疽期,典型溃疡的发病部位是肢体远端,尤其在创伤后,溃疡常不能愈合。
患者大多数在Ⅲ~Ⅳ期才就诊,由于就诊时机偏晚,常需要血管外科介入或搭桥治疗,治疗效果欠佳且花费巨大。
三、还有这些疾病,也会导致下肢疼痛!
1.腰椎管狭窄——也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但该病的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同时肢体动脉搏动正常。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年男性,有吸烟史,伴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上肢较多见,造影的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3.动脉栓塞——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肢体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常房颤、瓣膜病等病史。四、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如何治疗?
两者都是与糖尿病相关疾病,所以,一般治疗方面,都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适当运动,严格戒烟等,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但具体治疗上,针对不同病因,又有不周针对治疗方法: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抗氧化、改善循环、改善代谢及对症止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治疗包括抗聚、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对于晚期患者,则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以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五、中医方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根据其“痛、麻、瘀、顽”的特点,古代医家将其归属“痹症”“筋痹”“麻木”。目前中医多称为“消渴筋痹”。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标实以痰浊、瘀血为主。其瘀血阻络贯穿始终。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属于中医“脱疽”“脉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气血、阴阳亏虚多见,标实以湿、寒、热、痰、瘀多见。经脉瘀阻贯穿始终。
结合两病病因病机多有重叠,下肢动脉硬化的瘀血阻络会更加严重些,等到疾病后期,往往两病可同时存在,故在治疗的大原则方面基本相同,这也是中医常说的异病同治。
临床以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湿热阻络证多见。①气虚血瘀证,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如有蚁行,肢体末端刺痛,入夜痛甚,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者便秘,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法,可用补阳还五汤或*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②阴虚血瘀证,表现为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肢体灼热疼痛,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便秘,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治疗以养阴活血为法,采用芍药甘草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③阳虚寒凝证,表现为肢体麻木不仁,肢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神疲懒言,腰膝乏力,畏寒怕冷,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紧。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法,可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④湿热阻络证,表现为肢体灼热疼痛,或重浊乏力,麻木不仁,脘腹痞满,口腻不渴,心烦口苦,面色晦暗,大便粘腻,小便*赤。舌红,苔*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采用四妙散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同时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治疗、中药沐足等能很好地疏通经脉气血,帮助血运重建,缓解疼痛。糖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适当服用田七、红花、当归等药食同源的药材。
筋痹、脉痹变危害大,疼痛坏疽都因它,控糖戒烟是关键,早期预防获益大!
谢阿姨因为年龄大、平时血糖控制欠佳,导致筋痹、脉痹两病同时存在,瘀血阻络严重,通过中医的异病同治理论,口服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及运用中药沐足、艾灸床等中医特色疗法,改善循环等治疗后,谢阿姨下肢水肿消退,走路从一瘸一拐到可以缓慢行走,双足的麻木刺痛也明显减轻,下肢瘀黑也逐渐消退,精神也大有改善,达到满意疗效!
医院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末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刘振杰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梁庆顺住院医师
医学硕士,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诊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更多健康知识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谁能想到,因为挤了颗痘痘,浙江宁海19岁女医院,还差点有了生命危险。
前些日子,小杨发现鼻梁上长了一颗痘痘,红红的,个头不小,看起来挺碍眼。于是像往常一样,她顺手就给挤掉了。痘痘挤掉后,小杨的右眼周围皮肤开始红肿疼痛。过了几天,体温一下子飙升到39.7℃,右眼也出现了肿胀,睁眼困难。医院就诊。“情况比较严重,医院吧!”医生的话让小杨和家人吓了一跳。于是,她和家人赶紧来到中国科医院(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眼科转诊后转到神经内科就诊。经过诊断,小杨患上了“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这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这种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医院接诊的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韩锟说:“患者刚来的时候,病情是比较严重的,体温持续在39℃以上,女孩的右眼外凸,眼球已经固定无法转动,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多组颅神经受累,这都是海绵窦严重感染的征象,同时我们发现患者的脑膜刺激征阳性,海绵窦的炎症已经扩散,出现了脑膜炎,继续进展随时有生命危险。”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小杨的病情逐步稳定下来,目前体温已恢复正常,眼球活动和对光反射都有所恢复。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大病跟挤痘痘有关系吗?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姜雅芬解释说,小杨的痘痘长在“危险三角区”上,“危险三角区”即面部以嘴唇画一条直线,以鼻根部为一个点,连接起来的区域就是危险三角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姜雅芬说,这里的血管丰富但没有静脉瓣,如这个部位发生感染(如疖、痈等)后,若随意搔抓、挤压、挑破、热敷等都可导致炎症迅速扩散,可使脓液和静脉内含细菌的栓子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除了海绵窦静脉炎,挤“危险三角区”的痘痘还有可能引起脑炎、脑膜炎,都是可能致命的疾病。既然如此那这个部位长痘痘该如何处理呢?姜雅芬提醒,长了痘痘,如果不严重,可保持面部清洁,等它自然痊愈;如很严重,医院的皮肤科就医,通过药物治疗或者进行痤疮挑刺,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内分泌调节治疗。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减少痘痘的出现。皮肤科专家提醒,适当增加运动,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糖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做好脸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的心态,可以有效减少痘痘出现的几率。*曾讲述可怕经历:挤了个痘,最后要做手术医生说“再晚来两三天就没命了”万万没想到挤痘痘原来真的会造成颅内感染!新闻上热搜后网友们异常震惊这....以后痘痘还挤不挤了?有了痘痘却不让挤的心情谁能懂?挤过无数的痘痘还活着的我是不是很幸运以及灵*拷问...如果痘痘自己破了怎么办?来源:钱江晚报、浙江之声、广州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点亮星标~不然你们可就再也看不到我
老中医朱兴恭祖传秘方展筋丹、接骨丹、热敷药、生肌散,传至他本人已是第三代了。近一百年来,治疗伤科疾病经验证明,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到目前为至,不少单位也都在配制,医院还作了疗效总结。现将这些方剂的有关资料和我们使用体会介绍于下。
一、展筋丹
处方:全虫克、土元克、螃蟹克、鹿茸(童便炒)15克、广三七31克、乳香(去油)62克、没药(去油)62克、藏红花15克、草红花62克。
效用:镇痉、活血、散瘀、止痛、调气、舒筋、消肿、补髓、强壮筋骨。
配制法:先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再将药粉用*酒制成丸剂。
用量:成人每次服2.4~3克,小孩按年龄酌减。开水送服。
适应症:骨折、脱位、风湿、筋肉闪挫、筋骨强硬、肌肉萎缩。
体会:本方剂从药物组成来看,是以活血、止痛、散瘀为主,适用于跌打损伤早期,以及筋骨疼痛的患者,故方名定为展筋丹。但是方内的螃蟹和鹿茸就不易理解,当然在接骨丹内出现才是恰当的,因为能补肾阳,肾之充,筋强骨壮。螃蟹不仅在复方中应用接骨,就是单独使用于骨折的也有不少的报道。根据朱兴恭医师的经验,展筋丹和接骨丹经常配合使用,前者为后者治疗骨折的协同药。所以方中的鹿茸、螃蟹应用,理由就在这里。本方除上述适应症外,临床上用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肌肉及关节痛的患者,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骨质增生征、慢性腱鞘炎、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
二、接骨丹
处方:川牛膝克、马钱子(土炒红色)克、麻*克、川断克、没药(去油)62克、乳香(去油)62克、鹿茸(童便炒)15克、广三七31克、杜仲(炒)克。
效用:续筋、接骨、行瘀、止痛、止血、生肌、补肝肾、强筋骨。
配制法:将上药共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或用*酒制成丸剂。
用量:成人每次服2~2.4克,小孩按年龄酌减。开水冲服。
适应症:骨折、脱位整复后,以及筋肉闪挫扭伤、神经麻木等。
禁忌:五个月以上之孕妇忌服,否则引起难产。
体会:1、服药后,病者感到疼痛减轻,精神恢复,食欲增加,药后第一周,大部分病人感到骨折局部皮肤有“蚁行”感。骨折治疗到后期,如果出现脱皮、极痒,朱氏认为这是骨折愈合的标准之一。2、接骨丹所组成的药物,与古今国内流传的“接骨丹”内容有所不同,没有常用的自然铜、甜瓜子、当归、螃蟹等,而该方是由补肾、止痛、消肿等药物组成,如果用“肾主骨”来解释,就不难解治疗骨折的道理。3、本方剂在治疗慢性腱鞘炎、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时,可与展筋丹交错服用,也有同样效果。4、对于骨折病人的服药方法,朱氏的经验是:第一周早晚各服一次展筋丹,中午服一次接骨丹,从第二周开始,早服展筋丹一次,中午和晚上各服一次接骨丹,这样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从第二周开始肿胀基本消退,骨折纤维连接开始。
三、热敷药
“热敷药”的临床应用,详见《陕西新医药》杂志年第3期第35页,不再赘述。(小编特意查了一下《陕西新医药》杂志年第3期第35页,其乃是《陕西医学杂志》年第3期第35页所刊登的“热敷药”,今也附注于下,方便大家学习。)
“热敷药”是复方外用药,通过几十年临床使用,对骨外科、皮肤科及神经科一些疾病确有卓著效果,在群众中深有影响,深受病人欢迎。现将处方及作用、使用方法、治疗范围和我们的体会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处方:白附子二钱,*丹二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白藓皮二钱,半狼*三钱,硫磺五钱,红花三钱,蛇床子二钱,轻粉二钱,花粉二钱,山栀二钱,地骨皮三钱,透骨草三钱,苦矾二钱,云矾二钱,生半夏三钱,川乌二钱,草乌二钱,花椒五钱,木贼三钱,木通二钱,艾叶三钱,甘松二钱,大皂角(火煨)二两,料江石(火煅)四两,共为细末。(注意:本方有大*禁止入口)
方解:白附子、川乌、草乌、羌活、独活、艾叶、甘松均有搜风散寒胜湿、温中通络的作用,故用以治疗风湿痹痛。白藓皮、地骨皮、透骨草、山栀子均有清热、凉血、解*、软坚、消肿等作用。山栀子外用消肿活血,用于跌打损伤后引起的肿胀。透骨草能软坚,治痞块、金疮等。红花为理血药,有去瘀生新的作用。*丹、狼*、硫磺、蛇床子、轻粉、苦矾(即枯矾、明矾、白矾)、云矾(又名胆矾)、花椒等药,其共同作用在于杀虫、燥湿,均能治疗顽癣、恶疮、湿疹等。木贼有解肌、收敛作用。木通能通利血脉、关节、消肿散结。大皂角是民间洗涤料,外用可以软坚,治疗癣疾、瘰疬。料江石又有姜石、姜人石之称,出于各地*土之中,多见于流水冲过的山沟水道之处,外用有软坚之功。
用法:1.病在四肢末梢第一次将药煎开,待稍凉后,浸泡肢体,每日一、二次,每次30~60分钟,以后用时稍加热,即可使用。2.对于肩、背、腰等部位不浸泡者,将药煎开,用两块棉布垫交替掩敷患处,以保持热力;或将药粉用开水拌潮,装入长20~30厘米、宽15~20厘米的布袋内,置于患处,药袋上加一热水袋。日1~2次,每次30~60分钟。每剂药连用7天,若继续治疗,需另更换新药。
治疗反应:“热敷药”一般使用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后可能疼痛、肿胀加重,或出药疹,此系理疗反应,可暂停敷用或缩短热敷时间或降低温度,即可消失。
适应范围:1、一切没有破伤的跌打损伤、闪挫扭伤。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质增生病。3、非化脓性慢性软组织炎症:如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组织炎、静脉炎等。4、皮肤病:如鹅掌风、手足癣、汗斑、风疹、牛皮癣、湿疹及手术后瘢痕疙瘩等。5、神经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6、矫正畸形:如人工畸形足(即妇女缠的小足)。
体会:“热敷药”由27种药味组成,其中7种是祛风湿药;9种是常用外用药,有杀虫、燥湿作用;8种有解肌活血、通利关节的作用,显然对骨外科、皮肤科一些疾病是有效的。“热敷药”在临床上应用以来,我们认为对一些疾病确实有效。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药味多,不易配制,使用又欠方便,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段“热敷药”来源:《陕西医学杂志》年第3期第35页)
四、生肌散
处方:龙骨62克、煅石膏克、梅片12克、红升丹9克、象皮3克、珍珠3克、*丹3克。
效用:化腐、生肌、止血、去臭。
配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瓶备用。
用法:将药粉撒于疮面。
适应症:用于新鲜创伤,可以止血;用于化脓伤口,可以除去腐烂组织,促进肉芽生长。
体会:1、朱氏外用生肌散,是由化腐生肌药物组成的复方药粉,用来治疗痈疽疔瘘、刀伤红疮,且常是一方用到底,每1~2日敷药一次,对小伤小疮使用效佳。对于应该腐蚀的疮面作用较差,往往需要反复数次,才能奏效,而对不应去腐的创面,有时刺激造成出血,加重疼痛。对水肿的肉芽组织,药后水肿即可迅速消退。2、在药量方面,原方作了妥善的安排,对于去腐力强的药物减少了重量,所以使生肌散成为一个去腐生肌的通用方。3、用药方法,一般表浅或新鲜的创面,撒一薄层药粉,外用纱布敷盖,对于有窦道之类的伤口,用麻纸捻成细纸绳蘸药插入。换药同传统的中医方法。4、生肌散所组成的药物和其他书藉、杂志报道的生肌散,有相同的药物,但不完全一致,它吸收各方面的特点,成为去腐生肌的有效方剂
I注意警示: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菩萨佛医堂‘苏德伟老师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