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今日科普预防产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容忽
TUhjnbcbe - 2020/12/12 11:29:00

服务第一追求卓越

智慧妇幼运营、管理、重塑、优化整体解决方案

妇产术后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液淤滞凝固成块从而导致的一种血管疾病,上、下肢均可发病,但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血栓会不断生长,甚至生长到下腔静脉,脱落到肺部堵塞肺动脉从而引起猝死,十分危险。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在所有的血栓类型中占比80%-90%。医院各科室患者均有可能发病,如外科手术患者、妇产科产妇等。

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病术中、术后由于血流及血液成分等变化可导致患者易于形成血栓,对有血凝高危因素的患者更为不利。患者麻醉后下肢肌肉松弛,血流速度变缓慢。阴道手术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两腿摆放的位置不适,腿架未支好,奈窝处未放软垫,尤其手术时间较长者,下肢静脉受压,回流不畅,静脉壁易受损伤。大型手术时间长,输血过多或失血过多,血容量不足,脱水等均可造成血黏度增高,促进血栓形成。手术过程或术后期间患者血小板数量增高,凝血时间缩短,50%患者术后1~10天内血小板数量逐渐升高,平均体积增大,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释放反应增强,这种改变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尤为明显。手术引起的大量组织破坏,释放凝血激活酶,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大型手术后患者抗凝血酶、蛋白C和纤溶酶原的水平降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使髂血管壁以及周围组织受损伤易促成髂静脉血栓形成。加之术后长期卧床、腹胀、肠麻痹使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患者处于血流缓慢,高凝状态。若基础条件差,如年龄大、肥胖、有放疗史及静脉栓塞史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妇科肿瘤患者属相对高危,一般恶性肿瘤患者可被视为存在高凝状态,可以发生慢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及静脉血栓形成,在同一患者可有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体外实验显示瘤组织及培养的癌细胞可释放凝血激活酶样物质;肿瘤坏死本身也可释放细胞内凝血激活酶;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多,黏附性、聚集性增强;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患者血管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明显降低,再加以其他因素,如血流缓慢、感染、营养不良、手术创伤、放疗、化疗的影响,肿瘤患者的凝血与抗凝的脆弱平衡易被破坏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晚期卵巢癌和外阴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达45%。在一组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发现术后肺栓塞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肺栓塞也是子宫疾病行腹部子宫切除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发生率为2‰~3‰。韩璐等()报道~年,10年间5例妇科术后急性肺栓塞,其发生率为3.5‰,其中4例阴道手术(3例子宫脱垂,1例阴道前后壁膨出)于术后1~7天内发生肺栓塞,抢救无效,均死亡。另1例子宫肌瘤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存活。林宝杏等()报道年1月~年12月,10年间行子宫切除术例,术后并发深部静脉血栓病15例,发生率为0.6%。金力等()报道~年,15年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部静脉血栓病的患者11例,恶性肿瘤8例(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癌3例,侵袭性葡萄胎1例),良性肿瘤3例。故认为中老年、肥胖、原发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术后易并发深静脉血栓,是深静脉血栓病的高危因素。

2.妊娠期、产褥期静脉血栓病妊娠静脉血栓病可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而以产褥期更为多见。妊娠期由于母体为了适应分娩时胎盘剥离,防止产后出血,血液中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均发生相应的生理性改变。除凝血因子Ⅺ和Ⅻ降低外,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X均有增加,特别在妊娠后3个月更为明显,血浆纤维蛋白原较非孕妇女增加50%,妊娠末期可达4~5g/L。作为主要抗凝系统的纤溶系统受到抑制纤溶酶原抑制物增加,纤溶活性降低,优蛋白溶解时间延长。抗凝蛋白S(PS)水平及活性妊娠期均有下降,可降至正常水平的40%~60%,在整个妊娠及产褥期均保持在一个低水平。这些生理性改变使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妊娠期血容量增加,静脉扩张,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不畅,下肢静脉压增高,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加重,多普勒检查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双侧下肢深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说明存在深部静脉血流淤滞。若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胎盘早剥、静脉曲张等引起血管痉挛、管腔狭窄、管壁损伤及缺血、缺氧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促进凝血。手术产特别是剖宫产,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可达阴道分娩的3~19倍。产褥期由于长期卧床或感染,可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产褥期子宫内膜炎增加卵巢静脉、盆腔静脉发生感染性血栓静脉炎的风险。

国外文献报道孕期静脉血栓病发生率与非孕期相同,而产褥期发生率较非孕期高3~10倍。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3‰~0.5‰,产褥期为0.61‰~1.5‰;肺栓塞妊娠期发生率为0.01‰,产褥期为0.5‰。医院23年(20世纪60~80年代)共收治血栓性静脉炎38例均发生于产褥期,其中下肢浅静脉炎30例,深静脉炎6例,肺栓塞、盆腔静脉栓塞各l例,发生率为0.25‰。马水清()医院~年,收治妊娠期(4例)及产褥期(8例)深部静脉血栓病人共12例,其发生率为0.72‰。董玉英()医院(~)产科静脉血栓病12例(1例为妊娠期,11例为产褥期),其发生率为1.1‰

产后血栓的形成

 

产后血栓。现实中大家普遍有坐月子的习惯。而坐月子就是“坐”字,这给形成深静脉血栓埋下了隐患!

第一,产妇产后体虚,需要静养!但是切忌,静养≠不动!这是因为孕晚期及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身体中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样有利于胎盘剥离后的子宫尽快止血,但是在这种高凝状态下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增高,所以说产后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多活动,活动!

第二,产后一定要好好补!“一切为了孩子,一定要多吃,这样奶水才会多。”所以产妇为了孩子也就使劲吃!下肢是人体血液回流最低部位,如果人们的活动得少,最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血液瘀滞,就像是一条河流越是偏离主流的河道越是水流不动,血液就容易凝固,形成血栓。所以说下肢深静脉,是比较容易发生血栓的。

从临床表现来看,深静脉血栓,如果没有造成完全梗阻,在发生肺梗死之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如果静脉血管梗阻严重,病人可出现血栓一侧的下肢水肿。而对于产妇,很多在妊娠期本来就已经有双下肢水肿,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时,即使出现水肿,也更容易被病人忽略,以为是“正常的水肿”。预防肺梗死导致的猝死,关键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那如何预防产后血栓?

孕期和产后血栓的预防

孕期和产后血栓的预防:合理运动和按摩。

既然孕期和产后都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那么如何预防产后血栓呢?怀孕期间,可以做以下两个下肢运动,一是踮脚训练,两脚合拢,抬起脚后跟,暂停一秒再放下;二是站立,抬起一只脚,用大脚趾在空中划圈,累了后再换另外一只脚。这两个动作幅度都不大,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到小腿的肌肉,一松一驰,改善腿部的血液循环,可白天每2个小时就做一组,每组的时间根据个人体质保持10到30分钟即可。除了运动外,医院使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空气按摩泵,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产后由于疼痛不适宜做以上两种下肢锻炼,可以由家人进行按摩,这种被动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血流通畅,揉、压、按、轻捏都可以,保证每天两次,每次15到30分钟。

医院做彩超来确诊产后血栓外,自己也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了产后血栓。第一是两腿粗细不同。腿肿的产妇通常在1周后消失,若在产后一周时,腿还是处于肿胀状态,并呈现出明显的一只腿粗,一只腿细时,医院及时确诊。第二是伴有疼痛。产后腿肿通常不会伴有疼痛感。

深静脉血栓预防系统

韩国大星空气压力治疗仪由韩国大星会社出品。韩国大星会社成立于年,至今已有33年历史,业务主要集中在康复理疗,是气动医疗设备的领头企业,DVT静脉血栓预防设备销往80多个国家。大星产品自年进入中国市场推广销售,在DVT和空气波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医院的好评与亲赖。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原理:

是通过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消除水肿,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时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

该仪器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和消除肢体淋巴水肿、静脉回流不好、驱动血液循环、血液抗凝的仪器,又是中医活血化瘀、按摩原理的典范。无论是对上、下肢体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水肿、慢性静脉源性水肿、脂性水肿、混合性水肿的治疗,还是针对偏瘫、截瘫、瘫痪患者的肢体按摩和康复,都有难以替代的绩效。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适应症

◆深静脉血栓;

◆上/下肢体淋巴水肿、乳腺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

◆剖宫产术后下肢血栓预防、妊娠水肿等各种原、继发、混合型水肿;

◆静脉曲张、静脉功能不全;

◆手足疼痛、麻木,脑瘫术后康复,中风,瘫痪,长期卧床;防治肌肉萎缩、肌无力,间歇性跛行;

◆肢体静脉回流不好;预防糖尿病引发的神经末稍炎,糖尿病足;

◆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骨折,股骨头坏死及其它骨伤患者;

◆老年病人,抑郁症,大脑缺氧,动脉硬化所致缺血性疾病

◆足冷、贫血、便秘、疲惫;按摩、促进血循环、保健、美体及减肥。

河南医科实业提醒孕产妇或准妈妈饮食要多种多样,荤素兼备,富于营养和易于消化。产后及早运动,不仅对体力恢复和器官复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帮助产妇恢复健美的体形,但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产后6-8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检查,以便了解全身状况和盆腔器官是否恢复到孕前状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科普预防产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容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