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皮肤科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早产儿的静脉输液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早产儿个体发育不成熟,血管细如发丝,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如果长期使用胃肠外营养(TPN),很容易就会发生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这样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增加感染机率。因此,PICC置管术的应用自然就成了重要选择。为了更好的护理“早产花”,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在该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主任叶晖勇和护士长李永莲先后组织外派了多名护理骨干医院学习和进修PICC置管术,并于年在科内成功开展PICC置管术!到目前为止,已顺利完成数十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技术十分娴熟。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是近年来护理领域的一门新技术。它的优势十分明显,相对于其他静脉导管而言,留置时间更长,可以有效减少对早产儿频繁的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同时相对于传统外周静脉治疗的并发症更少。目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PICC置管术,主要运用在32周以下、出生体重较低、外周静脉条件较差,并且预测住院时间较长,同时需要长期输注对静脉有刺激性高浓度营养液的早产儿。虽然PICC的优势明显,但它同样有“禁忌”,比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有严重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早产儿,他们是不适用的。目前,该院新生儿科的PICC置管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之前该科收治了一位比较特殊的患儿,患儿胎龄27+,出生体重1.15KG,生后全身皮肤水肿明显,而患儿的外周静脉条件较差,无法满足静脉营养需求,于是PICC置管被提上了日程。在选择静脉时,由于患儿皮肤水肿,血管暴露不明显,给穿刺来了极大的困难,几经周折,最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最终在熟悉解剖位置下盲穿成功,并成功置管!患儿在PICC的助力和全体医护的护航下,体重增重理想,一步步闯过感染关、喂养关……达到出院标准,回到妈妈身边。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PICC置管术的开展和推广,为新生儿救治创建了重要的生命通道支持,不仅填补了PICC置管术的空白,也标志着新生儿科静脉治疗技术又上全新台阶。相信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必将为更多“早产花”健康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撰稿:陈清瑶
审核:程芙蓉、叶晖勇
编辑:卢基正
终审:杨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