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TUhjnbcbe - 2021/1/4 15:46:00
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精彩继续!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正确、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可使90%以上的PID患者治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治疗时应注意: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菌药物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

2.诊断后立即开始治疗,及时、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

3.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安全、有效、经济以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

4.给药方法:根据PID的严重程度决定静脉给药或非静脉给药以及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住院治疗:不除外需急诊手术者,输卵管卵巢脓肿者,妊娠者,眩晕、呕吐、高热者,依从性差、药物耐受性差者。

抗菌药物治疗至少持续14d(以下方案中无特别注明者,均为14d的疗程)。

二、抗菌药物治疗

以下推荐的给药方案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用药方案。

(一)静脉给药

1.静脉给药A方案: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如头孢替坦2g,静脉滴注,1次/12h;或头孢西丁2g,静脉滴注,1次/6h;或头孢曲松1g,静脉滴注,1次/24h。

(2)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g,静脉滴注,1次/12h。

(3)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需加用多西环素0.1g,口服,1次/12h;或米诺环素0.1g,口服,1次/12h;或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或口服,1次/d,静脉滴注1~2d后改为口服0.25g,1次/d,5~7d。

2.静脉给药B方案: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主。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1次/12h;或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1次/d。

(2)为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g,静脉滴注,1次/12h。

3.静脉给药C方案:以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联合抗菌药物为主。

(1)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联合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3g,静脉滴注,1次/6h;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g,静脉滴注,1次(/6~8)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1次/8h。

(2)为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g,静脉滴注,1次/12h。

(3)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需加用多西环素0.1g,口服,1次/12h,至少14d;或米诺环素0.1g,口服,1次/12h,至少14d;或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或口服,1次/d,1~2d后改为口服0.25g,1次/d,5~7d。

4.静脉给药D方案:克林霉素0.9g,静脉滴注,1次/8h,加用: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2mg/k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mg/kg,1次/8h。

(二)非静脉药物治疗1.非静脉给药A方案: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或头孢西丁2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之后,改为其他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等,口服给药,至少14d。

(2)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4g,口服,1次/12h。

(3)为治疗非典型病原微生物,需加用多西环素0.1g,口服,1次/12h(或米诺环素0.1g,口服,1次/12h),至少14d;或阿奇霉素0.5g,口服,1次/d,1~2d后改为0.25g,1次/d,共5~7d。

2.非静脉给药B方案:

(1)氧氟沙星0.4g,口服,2次/d,或左氧氟沙星0.5g,口服,1次/d;加用甲硝唑0.4g,口服,2次/d。

(2)莫西沙星0.4g,口服,1次/d。

(三)给药注意事项

1.静脉给药治疗者应在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然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总治疗时间至少持续14d。

2.如确诊为淋病奈瑟菌感染,首选静脉给药A方案或非静脉给药A方案,对于选择非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者应加用针对淋病奈瑟菌的药物。

3.选择静脉给药D方案者,应密切注意药物的耳、肾*性。此外,有报告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联用偶出现严重神经系统不良事件。

4.药物治疗持续72h无明显改善者应重新评估,确认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手术治疗

1.紧急手术[1]:(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h,体温持续不降、感染中*症状未改善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2)脓肿破裂:腹痛突然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拒按或有感染中*性休克表现,应怀疑脓肿破裂。若脓肿破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因此,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行手术探查。

2.择期手术[1]: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包块持续存在或增大,可择期手术治疗。

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若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时,可经阴道切开引流[7‐8]。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也在临床开展应用[9]。

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况等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的危重患者须按具体情况决定手术范围。

四、中医中药及物理治疗

一些研究显示,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些中医中药和物理治疗在PID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减少慢性盆腔痛后遗症发生等方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多中心临床实验显示,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康妇消炎栓、桂枝茯苓胺囊、红花如意丸可以减少慢性盆腔痛后遗症的发生[10‐12]。

五、特殊PID的诊治建议

1.输卵管卵巢脓肿:合并输卵管卵巢脓肿的PID不应仅仅局限于抗生素治疗,需考虑脓肿引流或腹腔镜探查。可疑脓肿破裂、腹膜炎及感染中*性休克时,首选腹腔镜探查。穿刺引流可以作为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等不宜手术的PID脓肿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5,9]。

2.宫内节育器相关的PID[13‐14]: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相关的PID风险主要发生在放置后3周内。轻中度PID患者的治疗结局与是否取出IUD关系不密切。反复PID者,PID治疗的平稳期可再考虑是否取出IUD。

3.妊娠期或哺乳期PID[5,15]:妊娠期PID可能增加孕产妇死亡及早产等的风险,建议住院静脉抗生素治疗,禁用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药物。产褥期PID多为子宫内膜炎,常表现为高热、腹痛及异常恶露,易诊断。如无需哺乳,首选克林霉素及庆大霉素静脉给药方案;如需要哺乳,可考虑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但应用甲硝唑后3d内禁止哺乳。如发热超过5d,需行盆腔增强CT或MRI检查以除外血栓性静脉炎及深部脓肿。

4.Fitz‐Hugh‐Curtis综合征[16]:指与PID相关的肝脏包膜的炎症,在PID患者中发生率约为4%,常以急性或慢性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就诊,确诊需依靠腹腔镜探查。

5.盆腔放线菌病[17]:盆腔放线菌病(pelvicactinomycosis)指由放线菌属感染引发的慢性脓性肉芽肿性PI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较低。细菌性阴道病、口交、肿瘤及IUD可能增加放线菌感染风险。确诊盆腔放线菌病较困难,一旦诊断需应用大剂量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目前推荐的治疗包括青霉素G万U/d或阿莫西林4~6周,随后青霉素V4g/d口服6~12个月。克林霉素、四环素及红霉素可作为备选,此外,放线菌还可能对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磺胺类及利福平敏感。必要时辅助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抗菌药物治疗可缩短至3个月。

6.盆腔结核[18]:近年来盆腔结核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若考虑盆腔结核建议转入专门的结核病诊治医疗机构。

PID患者性伴的处理

PID患者出现症状前60d内接触过的性伴很可能感染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应对性伴进行检查及相应治疗。如PID患者检测出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性伴需要同时接受治疗[1,3]。

PID患者治疗期间须避免无保护性交。

随访

对于药物治疗的PID患者,应在72h内随诊,明确有无临床情况的改善,如退热、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减轻、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子宫颈举痛减轻等。如果未见好转则建议进一步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1,3,5]。

对于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PID患者,还应在治疗结束后4~6周重新检查上述病原体。

预防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PID及STI的发生、并发症及预防重要性的认识;注意女性卫生及性生活卫生;对高危女性的子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感染筛查和治疗能有效降低PID的发生率。

执笔专家:

刘朝晖(首都医科医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协作组参与讨论的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安瑞芳(西安交通大医院)

狄文(上海交通大医院)

丁岩(*医院)

崔满华(医院)

樊尚荣(医院)

耿力(医院)

胡丽娜(重庆医院)

郝敏(医院)

洪颖(南京大医院)

刘宏伟(医院)

刘建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李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廖秦平(医院)

李淑霞(医院)

梁旭东(医院)

罗新(医院)、

刘朝晖(首都医科医院)

隋龙(复医院)

宋静慧(内医院)

王惠兰(医院)

薛凤霞(医院)

薛敏(医院)

熊正爱(重庆医院)

杨毅(医院)

杨兴升(医院)

张岱(医院)

张帝开(医院)

郑建华(哈尔滨医院)

周坚红(浙江大学医院)

张淑兰(中国医院)

刘宏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病预防控制所)

郑波(医院)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辑:沈平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