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巴曲酶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价值
TUhjnbcbe - 2021/1/25 2:02:0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指急性发作的血管内物质异常凝聚,导致血流不畅和静脉堵塞。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病情可能恶化,引发瘀滞性溃疡、静脉曲张等疾病。目前多见的溶栓酶药物包括链激酶、巴曲酶、尿激酶等,治疗上强调进行持续性溶栓,并控制血栓的进一步形成。此前各医疗机构对不同溶栓酶的应用效果未进行深入研究,或者研究结果较为片面,使不同药物的基本价值无法得到准确评估,仅从方向上指出不同溶栓酶治疗急性下肢DVT效果存在差异。为了解其具体区别,拟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研究者进行了研究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年1月至年1月收治的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链激酶治疗的为对照组,共57例,行巴曲酶治疗的为观察组,共57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35~71岁,平均(48.2±2.7)岁。单肢发病患者41例,双肢发病患者16例,患肢较健肢周径增加0.9~6.3cm,平均(2.4±0.3)cm。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34~72岁,平均(48.7±2.3)岁。单肢发病患者40例,双肢发病患者17例,患肢较健肢周径增加0.8~6.4cm,平均(2.2±0.4)cm。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给予基础性镇痛,并对其病情态势进行实时观察,对照组以链激酶万U溶解于5%葡萄糖液l00ml,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滴注,1h内滴注完成,每天一次。观察组患者溶栓第一天,取10Bu巴曲酶和ml0.9氯化钠溶液混合溶液,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滴注,30~50滴/min。患肢周径降低2cm、疼痛症状减轻,巴曲酶用量下调至5Bu/d,生理盐水用量不变,改为隔日给药滴注,滴注速度不变。2组均3d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2组患者均口服拜阿司匹林,每天一次,最大剂量mg,持续治疗3d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曲酶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