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凝结,出现下肢血液回流障碍或者血管阻塞等症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静脉血管壁受到损害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概率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可能并发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选择年7月至年8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小剂量链激酶溶栓,经过两周的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以了解肺内血栓分布,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抗凝治疗,皮下注射,每次IU,12h/次,治疗两周后,口服华法林钠片,2~3mg/d,一周后,当监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处于2~3时不再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仅口服华法林,之后根据INR指标来调整药物的用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链激酶溶栓,具体操作如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IU/次,12h/次;口服华法林钠片,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变化来调整药物的用量;注射链激酶,(1~2)×U/次,加入ml0.9%Nacl溶液,1次/d。
结果发现,2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两周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具体体现在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53.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一些典型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所以实验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作为一种常见病,长时间的坐立或者制动都可能导致这种疾病,所以,找到一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极为重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积极、及时的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高危因素指一些能够快速导致患病的因素,例如创伤、手术或者休克等可能威胁人类生命的因素,外科手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将这种治疗方法付诸实践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结合以往的其他研究以及由本研究当中得到的数据、结论,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有效率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也说明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是有一定意义的,应综合这些考量,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来源:吕颖,李渊.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4(2):-.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9.10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