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慢性胆囊炎中医辩证论治第四千八百二
TUhjnbcbe - 2021/4/26 13:18:00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是临床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可与胆石病同时存在,亦可因胆汁郁积而致。但就国内所见,非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相当常见。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并无急性发做史,而就医时即为慢性。临床上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做的临床特点。本病发病年龄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5。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胆实热、少阳病、胆气痛、*疸等病范畴。古人认为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同居胁下,故《证治汇补》云:“胁者,肝胆之区也。”《灵枢.胀论》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千金方》称:“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为胆实热也。”《伤寒论》将其列为少阳病内:“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证治汇补》还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描述:“肝为尽阴,喜条达而恶凝滞;胆无别窍,喜升华而恶抑郁。故凡木郁不舒而气无所泄,火无所越,胀甚惧按,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以上对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有了明确的阐述,为我们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慢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今后要加强有效方药的筛选、系列方药的固定化运用,以及与多种其他疗法和西医疗法的有机配合。
  
  
  
  中医学认为,引发本病的原因有七情所伤、寒温不适、饮食失节及结石和蛔虫内扰等。其病因病机特点如下。
  
  1.肝郁气滞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疏泄失利,气阻络痹,而发为本病。


  2.肝胆湿热外湿内侵,或恣食肥甘厚腻、暴饮暴食,致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气郁化热;或饮酒过度,湿热内蕴,使肝胆失其流泄条达,而发为本病。


  3.瘀血停着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瘀血停积,或湿热内阻,热灼血瘀,致胆汁瘀滞,胁络痹阻而发为本病。


  4。脾肾两虚久病或劳欲过度,或素体脾肾阳虚,胁络失于湿煦濡养而发为本病。


  此外,常有因砂石、虫体阻滞胆道,导致气机郁结而发病者,病一开始即见肝郁或湿热症状。一般认为,本病是情志郁结、寒温不适、暴饮暴食、感染、蛔虫及结石所致;病机特点是肝胆郁结、胃失和降。胡建华认为久病后肝经亏虚,应重点柔肝。李济仁提出本病重点为胆汁瘀滞,可因热而瘀,因湿而瘀或因气滞而瘀。朱鸿铬认为肝胃同病,因胆病之后失却通行下降之功,胃气壅滞,食积胃脘,湿热蕴结加剧。何国坚认为本病在脾、肝、肾,初期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后期致脾肾阳虚。
  
  西医学认为:
  
  1.病因西医学认为,引起慢性胆囊炎的病因有结石刺激胆囊壁、细菌或病*感染、寄生虫刺激、胆盐过度浓缩或胃液消化酶返流进入胆囊及由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来等。


  2.病理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①胆囊纤维组织增生;②囊壁增厚;③胆囊因疤痕组织收缩而致囊腔变窄和萎缩;④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并发幽门梗阻或肠梗阻等。若炎症侵犯胆囊管造成梗阻,胆囊亦可胀大,并可使色壁变薄。镜下所见:胆囊壁组织呈弥漫性过度增生,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胆固醇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是因为胆固醇沉着在胆囊壁粘膜所致的炎症,亦称为胆囊胆固醇沉着症。胆囊壁炎症充血,粘膜和粘膜下的吞噬细胞吞噬大量胆固醇,其特征为胆囊粘膜表面逐渐形成突出的*色小颗粒,其分布有2种类型:一是弥漫型,胆固醇沉着可侵犯整个胆囊,外观如草莓,故称为草莓样胆囊;另一种为局限型,仅出现一部分粘膜,*色颗粒数目较少,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如豌豆,也有呈带蒂的息肉样赘生物突人胆囊腔。
  
  
  
  1.症状本病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可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恶心,嗳气,反酸,腹胀,胃都灼热,右肩肿区疼痛,上述表现虽不严重,却顽固不愈,在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加重。腹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少数可发生于胸骨后或左上腹部,并向右侧肩胛下区放射。

腹痛常发生于晚上和饱餐后,常呈持续性疼痛。当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胆石嵌顿时,则可产生胆绞痛。疼痛一般经过1—6小时可自行缓解。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发热、*疸不常见。在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胆囊内浓缩粘液或结石进入胆囊管或胆总管而引起梗阻时,可呈急性胆囊炎或胆绞痛的典型症状。


  2.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右上腹轻度压痛和叩击痛,但无反跳;胆汁瘀积病例可扪到肿大的胆囊,急性发做时可有肌紧张,体温正常或有低热,偶可出现*疽。病*性胆囊炎时可有肝脾肿大。大多数病人无典型体征,下列阳性压痛点对诊断本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胆囊压痛点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的交点。
  (2)胸推压痛点在8—10胸椎旁。
  (3)右隔神经压病点在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两下脚之间。 
  慢性胆囊炎在急性发做时,其临床表现同急性胆囊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1.胆囊穿孔多发生在急性胆囊炎起病72小时以内,多见于初次或发做次数较少的患者,如病程中腹痛加重、胆囊显著增大、高热和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度提示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可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急性穿孔至游离腹腔,引起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约占25%,常发生于疾病发做前3天内,死亡率高;②胆囊已与邻近组织形成粘连,穿孔后为周围组织所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约占50%的患者,多见于疾病发做的第2周,右上腹可扪及炎性包块,应手术治疗;③胆囊结石的压迫,逐渐破溃,穿透至邻近空腔脏器,常见的是形成胆囊一十二脂肠瘘、胆囊一结肠瘘或胆囊一胆管瘘;④向肝脏胆囊床穿破,可发生肝脓肿;⑤胆囊周围脓肿向腹壁穿破,若经手术切除,可形成胆汁瘘或分泌粘液的慢性窦道。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后,常使病情变得复杂,死亡率明显增加。


  2.胆囊内瘘最常见的为胆囊一十二指肠瘘,较少见的有胆囊.横结肠、胃、小肠等内瘘。在急性胆囊炎过程中,胆囊与邻近脏器发生炎症粘连,胆囊壁发生坏疽、穿透,并使其与粘着的肠壁发生血管栓塞而破溃,导致胆囊与肠腔相通,形成内瘘。


  3,其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做尚引起急性胰腺炎、膈下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胆囊坏疽、胆管炎、腹腔积血及败血症等。
  


  


  (1)对脂肪不耐受、胀气伴反复发做的餐后上腹部胀痛不适,B型超声波显示胆囊结石、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者可确诊为慢性胆囊炎。


  (2)右上腹急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右上腹压痛及反跳痛,莫菲征阳性,白细胞总数增高,超声波有胆囊壁水肿,如过去有胆绞痛病史,即可确诊为本病。


  [鉴别诊断]
  慢陆胆囊炎缺少典型症状,若无急性发做,确诊不易。餐后加剧消化不良症状为多数胃肠疾患的非特异性症状,并无诊断的价值。本病应与胆囊功能紊乱相鉴别,因为腹腔内许多疾病可影响胆囊的功能,出现功能紊乱。本病尚应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食道裂孑乙疝、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早期妊娠、VN术后等相鉴别。本病急性发做期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病突然,腹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偏右,程度强烈,如刀割样,腹膜刺激征明显,腹肌强直呈板样,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胸腹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若无典型的溃疡病史,穿孑L小而局限,易与急性胆囊炎混淆。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常伴发轻型胰腺炎,两者不易鉴别,血清淀粉酶测定对诊断很有帮助。


   另外,应仔细询问和观察病情的发展,重症胰腺炎的病势发展多较严重,早期可出现休克和呼吸功能不全。


  3.急性阑尾炎一般不难鉴别,遇有高位的阑尾或低位的胆囊,两者的炎症有时鉴别困难,因其疼痛和压痛位置相似。急性阑尾炎有Rovsing征阳性,急性胆囊炎的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区,有时呈剧烈绞痛,或伴轻度*疸,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4.急性病*性肝炎急性重症*疸型肝炎可有右上腹压痛和肌卫,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但病*性肝炎肝损害严重,检查出急性病*性肝炎标志,则鉴别并不困难。


  5。腹腔外疾患心绞痛与胆绞痛的位置有时很相似,要仔细分析。心电图检查可资鉴别。右侧肺炎、胸膜炎、肝脓肿、右肾结石等有时也酷似急性胆囊炎,鉴别不难。误诊问题多发生在临床主观臆断,不做全面检查。
  
  
  
  一、一般措施
  (1)常服利胆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2)夜间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
  (3)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及心情舒畅,因劳累、气候突变及悲观忧虑均可导致本病急性发做。


  (4)本病若伴有结石,或经常发做,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饮食调养
  1.调养原则由于慢性胆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故饮食调养对本病至关重要,现将其饮食调养原则叙述如下。


  (1)“择食而进”,“胃喜为补”叶天士首先提倡“胃喜为补”的饮食原则,指出饮食应该顺其“胃喜”择食而进,强调喜食之物,即是“补胃”之品。


  (2)“寒温适中”,以温为宜慢性胆囊炎患者,消化功能减退,属虚属寒者居多,饮食最忌“沧沧寒物”,宜“寒温适中”,以温为宜。


  (3)“不用重肉”,偏素为佳因重肉食物可加重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致急性发做。


  (4)“食次欲数”,“不欲顿多”少吃多餐,量少利于摄纳,次多易于运化。


  (5)“食勿令饱”,“多则不消”进食五成、六成或七成,使进食量适中,不会加重胃肠负担。


  (6)“常宜轻清”,“质重难化”质浊味重的饮食,往往长时间停留胃肠之中,使胃肠蠕动迟滞缓慢,影响消化液分泌,加重消化道负担,而诱发、加重慢性胆囊炎症状。


  (7)“灭强厚味”,“务尚淡薄”滋味浓烈稠厚的饮食,对消化道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可造成脏腑功能偏激,阴阳偏盛,加重临床症状。


  (8)“食余有时”,“暮无饮食”脾胃功能有张有弛,顺应它们对食时与食量的要求,则消化诸病自会同愈。


  2.食疗方
  (1)核桃仁核桃仁5—6枚,冰糖及香油适量,日服1次。适于本病湿热及胆郁者。


  (2)消炎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ml,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次ml,对本病疼痛期有显著疗效,但饮量宜大。


  (3)鸡胆汁*瓜藤饭*瓜藤lOOg,洗净煎水lOOml,新鲜鸡蛋1个,取汁人内冲服。用于本病属热者。


  (4)山楂饮山楂适量煎水,加少量白糖饮用,做为一般正餐间加餐,有稀释胆汁和降脂之功。


  (5)金钱败酱茵陈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ml,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6)鸡骨草红枣汤鸡骨草60g,红枣10枚.加清水3碗,煎至l碗,去渣饮用。每日1次。功能清热解*,利胆排石。


  (7)蟾蜍烧鸡蛋取蟾蜍1只,鸡蛋1个。把鸡蛋从蟾蜍嘴放入腹中(若放不进去,用刀切大咽喉部)。用麦秸火烧,待估计鸡蛋烧熟为止。取蛋,去皮食用。每日2—3次,每次食鸡蛋l一2个。


  


  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肝郁气滞]善怒,胁痛或上腹窜痛,脘胀嗳气,舌淡苔白或腻,脉弦细或紧。


  [治则]舒肝解郁 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柴胡、枳壳、杭白芍、川芎、香附各lOg,甘草6g。方中柴胡、枳壳、川芎、香附疏肝理气,兼以活血,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临床上,可根据兼证不同,加减应用。
  
  [肝胆湿热]腹痛拒按,口苦咽干,嗳腐,便结,尿赤,舌红,苔*或腻,脉弦滑或数。


  [治则[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大柴胡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柴胡、*芩、半夏、白芍、枳实各lOg,生姜3片,大枣5枚,大*、栀子各12g,薏苡仁、全瓜蒌各30g,丹皮15g。柴胡、*芩、丹皮、白芍清肝泻火,薏苡仁、半夏、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大*、栀子、枳实、全瓜蒌清利湿热。
  
  [气血郁阻]胁肋刺痛,病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或见痞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止痛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赤芍、丹皮、延胡索、香附、枳壳各lOg,红花、五灵脂、乌药、甘草各6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皮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通络止痛,香附、枳壳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


  [脾肾两虚]腹痛绵绵,喜按喜热,食少便溏,心悸眩晕,虚烦少眠,月经不调,舌淡苔白或少苔,脉弦细或虚无力。


  [治则]健脾补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参、茯苓、白术、枸杞子、*精各10—15g,甘草6g。*参、茯苓、白术、*精健脾益气,枸杞子滋养肾阴,甘草调和诸药。
  
  以上各证兼有砂石内阻者,可随症加入疏肝利胆排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石苇、冬葵子等;如兼虫体内阻者,则需与驱虫药并用,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入苦栋根皮、使君子、槟榔、鹤虱等。以上均日1剂,水煎服。


  关于慢性胆囊炎的治法应以消法为主,即着重于疏肝利胆、理气解郁,夹湿夹热者宜清热利湿,夹痰者宜活血化瘀,夹食者宜兼用健脾和胃等。虚证患者宜着重补法的应用,如李济仁、胡建华主张养血柔肝,因久病伤阴,柔肝后肝体柔和,胆气方能通畅。何国坚、郑易理对久病患者出现脾阳不运、脾肾阳虚、心脾气虚者采用健脾调肝、温补脾肾、温运中阳、健脾补肾及益气健脾等法。 
  
  
  1.利胆丸茵陈、龙胆草各12g,郁金、木香、枳壳各9g,共研细末,加猪胆汁或牛、羊胆汁1斤(先将胆汁熬浓到半斤)拌人药面中加适量蜂蜜为丸,每丸9g,早晚各1丸。适用于气滞者。
  2.乌*合剂乌梅5g,片姜*、制川芎、鸡内金、佛手、枳实各9g,茵陈15g,焦山栀lOg,滑石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慢性胆囊炎。


  3.龙胆良姜方龙胆草、甘草各5g,良姜3g,白芍lOg,蒲公英12g,香附8g。视病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4.化瘀舒胆汤制乳香、制没药、当归、枳壳各10—15g,丹参30g,郁金lO~20g,乌梅40g,金钱草30~60g,视病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做。


  5.*胆汤北沙参、生地、赤芍、当归、炙鸡内金各10g,丹参、山楂、蒲公英各30g,桃仁15g,甘草5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肝胆阴虚者。


  6.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郁金、蒲公英各15g,香附、木香各9g,青陈皮各10g,金钱草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适用于气滞者。


  7.柴胡栀子郁金汤柴胡、郁金、木香、枳壳、延胡索各12g,栀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气滞者。


  8.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60g,薤白、枳壳、大腹皮、鸡内金各15g,葛根、丹参各30g,半夏10g,陈皮12g,桂枝3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脾虚湿滞的慢性胆囊炎病例。


  9.利胆解郁汤柴胡、茵陈、马齿苋、金银花、川楝子、延胡索各15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胆郁气滞。


  10.慢胆方茵陈、延胡索、川栋子各15g,木香6g,柴胡、枳壳、生大*各9g,硝矾丸2枚(吞)。适用于肝郁气滞型。


  11.肝胃百合汤柴胡、百合、丹参、郁金各15g,*芩、川楝子各lOg,乌药13g,金钱草30g。适用于肝逆犯胃型。


  12.萎胆汤沙参、生地、赤芍、当归、炙甘草、鸡内金各10g,丹参、山楂、蒲公英各30g,桃仁15g,水煎服,日1剂,.j令3次服,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13.化瘀舒胆方,制乳香、制没药、枳壳各10一15g,丹参30g,郁金g,当归10—12g,乌梅40g,金钱草6—12g。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气滞血瘀急性发做。


  14.开阳益胃汤柴胡、白术、陈皮、茯苓、泽泻各12g,*参、半夏、防风、炙甘草、生姜、大枣各10g,*芪18g,*连6g,白芍15g,羌活、独活各8g。水煎服,日1剂,视证情加减。适用于本病脾胃虚弱者。


  15.柴钱*金汤柴胡12—15g,茵陈g,金钱草30—90g,威灵仙、郁金各15g,山栀、枳实各12g,生山楂30g,生大*lO~30g。水煎服,日1剂,视证情加减。适用于本病有湿热者。


  16.加减柴胡汤柴胡、*芩、丹参、延胡索、连翘各15g,半夏10g,白芍20g,甘草5g。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适用于本病肝郁脾虚者。


  17.加味安胆汤金钱草30~60g,生白芍15—20g,.大*6—15g,柴胡15g,茵陈30g。日!剂,水煎服,随证加减。适用于本病偏湿热者。


  ]8.利胆汤柴胡、虎杖各15g,大*、郁金各12g,蒲公英、金钱草各30g。视病情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服。适用于胆囊炎患者。


  19.胆豆汤健猪胆(连胆汁)10个,绿豆g,甘草50g。先将猪胆洗净,再将绿豆分装入胆中,用线缝紧,放人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取汁与之混合为丸,烤干备用。每次lOg,每日3次,lo天为1疗程。.有消炎利胆之功。


  20.金铃泻肝汤川栋子15g,三棱、莪术各9g,乳香、没药、龙胆草各12g,甘草3g,大*lOg。发热加柴胡、*芩各lOg,*疸加茵陈30g,呕吐加半夏lOg,胆结石加金钱草30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慢性胆系感染。


  21.牛胆散鲜黑牛胆l枚,黑豆lOOg,郁金、法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g。将诸药装入于胆内封口,待胆汁将药浸透后,焙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次服2粒。每日3次。1料药为1疗程。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1料。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患者。


  22.利胆冲剂大叶金钱草、虎杖、玉米须、生大*各适量。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一2包,开水冲服。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


  23。自拟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青皮、陈皮各20g,枳壳、川芎、香附、甘草、郁金、延胡索各lOg,厚朴6g,金钱草40g,茵陈30g。每日1剂,水煎ml,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适用于胆囊炎。


  24.金钱开郁散金钱草30g,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炙甘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


  25.活血利胆汤郁金、川芎、金钱草各30g,丹参、鸡内金各20g,桃仁、红花、川栋子、木香各log,大*6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慢性胆囊炎。


  26.胆*散取健猪胆2(]个,切开颈部,将鲜绿豆g,分别装入苦胆中,用线缝紧,悬吊于干燥通风处,待胆汁浸透绿豆后,洗净胆外污物,连同大*50g,甘草20g,放人温箱中烤干研末,每次lOg,每日3次,15日为l疗程。用于慢性胆囊炎。


  27.利胆调中汤金钱草30g,炙杷叶12g,竹茹、香附、香橼、佛手各lOg,炒白芍15g,并随证加减,2—3个月为1疗程。结果66例中,痊愈36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


  28.舒胆汤柴胡15g,郁金、川栋子、赤芍、连翘、甘草各lOg,枳壳、厚朴各12g,金钱草50g,蒲公英20g。用药2周,结果总有效率94.5%,与对照组77.1%比较,P0.01。
  
  
  
  1.针刺疗法针刺对本病有止痛、止呕、退热、利胆的作用。针刺可单独运用,一般配合中药应用。


  (1)体针选胆俞、中脘、足三里或胆囊穴、阳陵泉等穴位,绞痛者加合谷,*疸者加至阳,可选用2—4穴,深刺,强刺激。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分钟,每日1—2次。亦可参考下列穴位辨证选用:①日月、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胆俞,用平补平泻法,适用于肝气郁滞型;②肝俞、胆俞、膈俞、行间、阳陵泉、足三里,用泻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③阳陵泉、太冲、合谷、曲池、外关、足三里,用泻法,适用于肝胆湿热型;④足三里、阳陵泉、太冲、气海、中脘、脾俞、肾俞,用补法,适用于脾肾两虚型。


  (2)电针采用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或日月穴,或中院,或梁门,或太冲(接阳极),进针得气感后连接电疗仪,刺激由弱渐强。至能耐受为度,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3)穴位注射疗法采用胆俞、足三里、中院、胆囊穴。可选用]一2穴注射2%当归液或2%红花

液,每穴0.5mi;或用10%葡萄糖液lOml,或用注射用水阿是穴注射,每日1一2次。


  2.耳压疗法取耳穴肝胆角、消化道角、额角、耳连报点数穴;或取耳穴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等,用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压迫,3天换1次,6次为1疗程,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20分钟。


  3.椎按运经仪患者空腹,按时服33%硫酸镁30—50ml,5分钟后服O。5%稀盐酸30—40ml,食高脂餐,15分钟后把推按运经仪的电极对置于穴位上治疗25—30分钟,开始3次进行程序治疗,取胆经的肩井一期门或章门一阳陵泉。以后改用两极板,在章门、日月、期门、肝俞、胆俞、脾俞行振荡或手柄电极循经推按。每周3次,10次为!疗程。治疗前后做“B超”检查动态观察胆囊炎的情况,在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中药内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4.药物外治
  (l)中药保留灌肠’大柴胡汤或穿心莲、银花藤,上药任选1种,水煎取汁ral,温度以常人手指能耐受为宜。令病人取左侧卧位,抬高床尾,应用小号导尿管插入至乙状结肠为好(约30cm)高位保留灌肠。灌肠高度以离床60cm,每分钟以5()滴为宜。每日1次,7一!o天为1疗程。主治湿热型胆囊炎。


  (2)疏肝利胆散敷脐穿山甲80g,莪术、皂刺各60g,川栋子、川芎、木香、冰片各30g。将上药加工成细末,每次用0.8g填人患者的神阙穴内,覆盖15cm×15ctn薄棉团,然后外敷5cm×5cm胶布,勿使药粉漏出即町。共治疗胆囊炎感染、胆石症例,总有效率为9.5%。


  (3)中药离子导人*柏、白芍、金钱草、槟榔各60g,枳实、厚朴、郁金、木香、川楝子、延胡索、鸡内金、香附、乳香、没药、当归、丹参各45g,水煎浓缩至ml,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者选择穴区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阴、阳极铝板药垫要蘸适量药液,并通过离子导人机把药液准确导人病所,每曰1次,每次3()分钟,12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治疗2—4个疗程。共治疗胆道感染64例,总有效率96.5%。


  六、西医药治疗
  1.利胆药用于胆汁排泄障碍:50%硫酸镁lOml,每日3次,口服;去氢胆酸片0,25g,每日3—4次口服;胆酸钠片0.2g,每日3—4次,口服;利胆醇0.2g,每日3次口服。


  2.驱虫治疗用于胆道寄生虫如蛔虫、梨形鞭毛虫、中华枝睾吸虫等。


  3.急性发做期治疗按急性胆囊炎处理,可给予解痉、止痛、镇静、抗菌等治疗。


  (1)因高烧、呕吐不能进食而脱水者,应静脉补充液体,纠正脱水与酸碱平衡失调。


  (2)胃肠减压在下列情况下运用腹胀明显,影响病人休息和治疗者;诊断不明,疑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者;拟行手术治疗者。


  (3)病情严重,寒战高热者,为加速控制感染可加抗生素,疗程至少2周,直至体温正常、胆区无压痛和白细胞计数正常.


  (4)解痉止痛可应用—2、阿托品等。
  (5)高热不退者或合并有休克者,可用血管活性药物、皮质激素、


  4.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是本病的根治方法,其好处是可彻底消除病灶,并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癌变)。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尽快做胆囊切除。进行胆囊切除术的同时,可以探查总胆管,了解总胆管有无结石形成或癌变等并发症,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
  (1)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宜,效果较好,叮以免除手术后的所有并发症。


  (2)对有症状的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亦应试验一段时期(半年左右)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特别是以感染为主而同时有细小胆红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


  (3)在慢性胆囊炎急性发做期,可在应用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泻火解*等治疗法则的同时,结合应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有效抗生素。


  (4)对重症病人疼痛剧烈时,如果经中医药治疗而不能缓解时,可以结合针灸治疗,还可临时加用解痉镇痛西药,亦可加用麻醉镇痛药,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5)对呕吐剧烈、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6)如并发胆固醇结石者,可以中医药利胆排石,同时加用熊去氢胆酸等溶石药物治疗。
  
  
  
  (1)由于本病病程缓慢,病状隐匿往往被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疾病,近年来采用B超及其他先进影像学诊断措施,大大地减少了对本病的误诊。既往有不少病例按“胃病”或胃痛治疗,致病情迁延日久而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在采用中医专方加减或辨证论治及结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十二指肠引流加局部注入抗生素,及促进胆囊收缩药物如硫酸镁的应用,可大大地缩短治疗时间,并防止复发及胆囊结石的形成。当已有胆囊结石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急性发做,尤其对体弱多病及老年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2)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是肯定的,特别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中草药,对慢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好疗效。对缓解临床症状有一定作用。国内各地有大组病例报道而且疗效较满意,如朱培庭以胆宁汤治疗例慢性胆系感染患者疗效达86%左右;徐景藩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例慢性胆系感染患者总有效率为%,其中近期治愈29例(18。1%),明显好转59例(36。9%);温高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例,经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7.6%,治愈率(82.9%)。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研究,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临床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来,以阻止本病的急性发做,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3)中药治疗本病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更佳,尤其对体弱多病及老年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后,应更进一步加强有效方药的筛选、系列方药的固定化运用,以及与多种其他疗法和西医疗法的有机配合,将本病的疗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现高级中医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胆囊炎中医辩证论治第四千八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