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留置针,扎上就OK了吗
TUhjnbcbe - 2021/4/28 5:40:00

各位朋友:

大家好,现在是“每天健康三分钟”时间,我是道简-心血管康复医生集团的护士胡亚婷,今天有我为大家讲一下“自己如何判断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液淤滞凝固成块从而导致的一种血管疾病。静脉血栓症有两种:一是血栓性静脉炎,它是指炎症为首发而血栓形成是继发的;另一个是静脉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为首发现象,静脉壁的炎症过程是继发的,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老年人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易产生致命性肺栓塞,值得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在所有的血栓类型中占比80%-90%。如果是下肢静脉血栓的话,它最典型的表现是突然的一条腿的明显肿胀,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条腿明显的肿胀了。但比如说其他的静脉,比如说颈部的静脉或者是内脏里面的一些静脉、小腿的一些静脉血栓,它有的时候症状并不明显,所以通过症状上好多血栓是不能判断的,除非是刚才提到的腿的严重的静脉血栓,有一侧肢体突然出现肿胀。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超声来检查,通过超声如果我们发现了的确是出现血流淤滞,在瘀滞的基础上有新鲜的血栓,都是一些低回声的信号,有这些典型的超声的表现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里面血已经不流了,而且已经形成了新鲜的血栓,所以通过超声能非常简单、有效的,而且它是无创检查,能够判断这个位置目标的静脉里头是不是已经出现了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取决于患者下肢疾病的部位和类型。对于周围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和体征,只是当长时间走路,爬楼梯后,感觉到下肢小腿部酸胀不适。而深静脉血栓,在早期患者可能有下肢的酸胀不适,当严重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步发展为整个下肢肿胀疼痛。当发现下肢医院做个血管彩超和D-二聚体检查明确诊断。所以,健康人群应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吸烟,减少微小血管痉挛;避免长时间久坐,尤其是乘坐长途航班时,宜注意间断离座、活动;最关键的预防还是认识到静脉血栓发生高危因素,在不同疾病或高危状态下,遵医嘱提前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想了解更多心血管小知识,请
TUhjnbcbe - 2021/4/28 5:40:00

扎上针仅仅是输液成功的第一步,若不能有效固定及维护,将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引发不安全事件!

案例:

早上交接班时,5床患儿家属黑着脸,气乎乎地冲着护士长发起了火:“看看,你们这些护士是咋工作的,昨天扎针时再三交待沾牢固点,你看,这扎了几针才扎上,用了一天就掉了,简直拿我们孩子当试验品,还说留置针方便呢?我看是想多挣钱吧!”护士长又是赔着笑脸,又是道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家属安抚住。

留置针内套管材质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随时进行输液,减少了反复穿刺次数,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带来的便利,因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并不是留置针扎上就万事大吉了,固定不好,维护不好同样会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引发纠纷。留置针的固定对儿科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难题,为了固定好留置针,大家也没少下功夫,用纸盒、弹力网套、夹板,只要能想到的办法都使上了,可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脱管、渗液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常见问题及潜在风险

导管固定不好造成的后果:导管在血管内反复移位,持续摩擦/刺激引起血管内壁炎症,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在血管内滑动,尖端可穿透血管璧,药物进入周围组织,可造成渗出、外渗;血小板粘附于导管尖端周围聚集成凝块,部分或完全堵管,影响输液。

下图固定时将穿刺点覆盖,导管突出部份未塑形,不能有效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妨碍对导管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延长管压在导管上方皮肤上,可造成疼痛、回血、输液不畅、水汽积聚、感染、导管移位等。

下图穿刺点完全被胶布覆盖,贴膜未充分塑形,未做到有效固定,可造成脱管。有菌胶布可引起致病菌感染,形成生物膜并增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

下图敷贴粘贴不牢,卷边松动,导管在血管内活动,摩擦造成穿刺点渗血,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可造成非计划拔管。

还有的因固定不牢,导管未塑形,导管活动,尖端穿透血管璧,药物进入周围组织,造成渗出、外渗,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正确固定留置针的方式

下图才是正确的留置针固定方式!

要点:

1、放平,单手持膜、敷贴中央对准穿刺点。

2、塑形,将导管突出部捏起塑形,使贴膜牢固贴于导管上。

3、压紧,从中间向两边抚平,撕去边框。

4、延长管U型固定,头端高举平台法固定,接头高于穿刺点。

步骤:穿刺成功后,贴膜中心置于穿刺点,将导管的突出部分塑形,轻轻向两边无张力压平,延长管U型固定,接头高举平台法固定,有效充分塑形,可避免压力性损伤。标注贴贴于留置针白色胶塞处固定。

版输液标准不推荐使用弹性或非弹性绷带来固定任何类型的血管通路装置,因不能充分固定血管通路装置,掩盖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影响血液循环,液体输注。敷贴受潮、松动,穿刺点渗血、渗液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注意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评估、消*。

冲封管:

这是不正确的封管所造成的回血,可导致堵管,血栓形成。每次输液之后,应冲管,以清除导管腔的药物,降低不相容药物间的接触风险。冲管最小量为导管系统内部容积(留置针和接头容积)的2倍,最大容积为5毫升。

选择冲管量时应考虑导管类型和大小,患者的年龄、输液治疗的类型、血液成分、肠外营养,造影剂和其它黏稠溶液可能需要更大的冲洗量。冲管应选用不含防腐剂的氯化钠溶液,先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预充式注射器是冲管和封管的首选,普通注射器应将管内剩余0.5毫升时夹闭封管夹后带液拔针,Y型留置针两个接头都应进行冲封管。

扎上针仅仅是输液成功的第一步,若不能有效固定及维护,将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引发不安全事件。为保证患者安全,我们千万别小看了这简单的固定及维护。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作者单位:医院儿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置针,扎上就OK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