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作者提供)
回顾这次经颈外静脉采血+输液的操作过程,既有失败的经验,也有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当大家都以为以失败告终时穿刺者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与大家分享这一次操作过程及体验,供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经验分享: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采血、输液操作法笔者将按照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采血+输液的过程进行介绍。1.体位安置:颈外静脉穿刺时要嘱患者去枕平卧,将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下垫小枕,尽量将头后仰,使颈部伸展平直,充分暴露穿刺部位。2.进针点选择:一般可以选择下颌角与锁骨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上1/3处)为进针点。(图片由作者提供)提醒:对于脖子相对较短的患者,以及肥胖的患者,其颈外静脉显露可能不明显,进针点选择除了要考虑便于患者颈部活动和留置针固定,建议在最明显的部位直刺进针。(图片由作者提供)3.皮肤消*:静脉穿刺/采血的常规皮肤消*是用碘伏消*皮肤2遍,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消*范围直径大于8cm,待消*液自然干燥。提醒:《导管相关性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中对血培养采集部位的皮肤消*有明确要求,采集前要采用「三步法」或「一步法」消*穿刺点。
其中「三步法」的消*步骤是「75%乙醇-1%碘伏-75%乙醇」;对碘过敏的患者,在第一步基础上再用75%乙醇消*60秒,待乙醇挥发干燥后采血。
4.穿刺进针:可以让患者用力使颈外静脉静脉充盈,或请助手压迫另一端的颈外静脉。穿刺时需要绷紧穿刺点皮肤,将针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0~15度角刺入,观察有回血或有落空感时降低针的角度,沿血管再进针0.1~0.2cm,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左手固定留置针,右手回抽注射器,抽取足够血标本。提醒:经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时常常不会有回血自动流出,操作者要凭进入血管时是否有落空感来确定穿刺是否成功;
如需同时进行采血和输液,则留置针在穿刺前不要先排气。
可以在穿刺成功后旋下无针接头端/肝素帽,接口与一次性20ml注射器连接后回抽,在抽足足够的血标本量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
生理盐水冲管后,旋上无针输液接头接上输液器进行输液,调节好滴速。也就是按照穿刺-采血-冲管-输液的步骤进行操作。
5.留置针固定:用无菌透明敷贴行封闭式固定,在外周静脉标识上标注穿刺时间及操作者。提醒:固定前准备好敷贴。如有条件,固定时可以请助手协助。说长道短:颈外静脉穿刺为什么不宜选择24G?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讨论留置针不同型号对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滑脱率的影响。众所周知,成人静脉输液常用20G或24G的留置针。而24G静脉留置针因为细而短,管壁薄,进入血管后可顺应血管活动,减少与血管壁发生摩擦或损伤,因而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24G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也有研究报道,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时,22G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24G静脉留置针。认为可能原因是颈外静脉位置穿刺时,不如四肢浅静脉明显,在进针穿刺探查时,22G留置针长度比24G长0.6mm,该长度可保证在血管上的探查。另外,日常活动时常需要颈部参与,24G留置针短小,容易脱出,而22G留置针因其长度关系不易脱出。笔者查阅了某知名品牌不同型号留置针的导管直径与长度,发现22G留置针长度有19mm和25mm两种规格。现将不同型号的留置针长度整理如下,见下图。(图片由作者提供)因此,在选择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时还是要仔细查阅产品说明书。可防可控:如何避免留置期间并发症?众所周知,颈外静脉是人体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颅外大部分静脉和部分面部深静脉汇合而成,充盈时直径可达1.0cm,因此穿刺成功率较高。对上肢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置管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颈外静脉留置期间如缺乏评估,极有可能发生药物外渗、导管滑脱等并发症,因此,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行颈外静脉置管术置管前后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导管维护工作,每次输液前认真细致地评估导管,询问病人主观感觉,如有无疼痛等;2.输液中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嘱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免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3.穿刺时不宜直接连接输液,循环差的患者回血较慢,采用连接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穿刺时可进行负压回抽,以便及时观察到回血,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总之,为患者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同时亦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滕月玲,刘婷婷.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颈外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0(3).2.杨宇恒,魏薇萍.外伤性失血性休克抢救中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选择.中华全科医学,,11(6).3.留置针说明书.—END—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文章有用,请分享,点赞,在看,感谢支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