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道培,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的泰斗。擅长重症血液病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年率先在中国成功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年参与筹建“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中华骨髓库前身),开创并推进了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首先证明硫化砷类药物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卓效。
年,陆道培院士当选亚洲血液学会(AHA)副主席,并被国际血液学会(ISH)推举为第11届国际血液学会(ISH-APD)年大会主席。荣获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授予的年杰出的贡献与服务奖,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荣获此奖者。
年,陆道培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希望
陆道培的“医”生是大写的牛
“去找陆道培吧!”在中国,许多医生会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白血病病人如是说。
陆道培,在坎坷的血液病研究道路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人,值得白血病患者寄托生存的希望。
在陆道培的医学生涯中,拿下过无数首创。
·率先在亚洲成功开展同基因骨髓移植并创建了迄今常用的采骨髓技术
·年成功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例同基因骨髓移植
·年在世界上首次证实紫草对静脉炎和色素性紫癜有极好的疗效
·年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持久植活异基因骨髓移植
·年完成胎肝和胸腺细胞诱导免疫耐受进行亲缘半相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年在中国发起创建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登记组织——中华骨髓库
·年创建我国首家达到国际标准的脐带血库
·20世纪90年代初就年在世界首先证明单独结晶硫化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卓效
·年率先成功开展双份脐带血移植并将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
·年与纪树荃主任等采用GIAC方案成功进行首批大量HLA配型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其成功率明显优于其他国家的报告
面对记者“您一个人为何能拿这么多首创”的提问时,他回答得很简单:病人有需求。轻飘飘的一句回答,述说着的却是不平凡的一生。陆道培教授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人间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敬畏。
2
崭露头角
操刀亚洲第一例骨髓移植手术
年底,冬天,在北医院,一名护士在拼命的给自己止血,但越止越多,血从她的鼻子和嘴巴里源源不断的渗出来,被吓坏了的她赶紧接受了检查。
然而诊断结果犹如一道死刑判令扔在她的脚下,22岁的护士张秋月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60年代,包括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在内的血液病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血癌。
医院能治好这种病,但张秋月才22岁,她不想等死。她本能的搜索一切能救她命的信息,突然一个名字在她脑中闪过。
对了!陆道培!医院实习的时候,张秋月记得,陆道培就是专门研究血液病的。
张秋月找上门的时候,陆道培坐着一动不动,他知道这种病有的治,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病例了,通过骨髓移植,病人生存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在国内,这样的经验,是零。
有关骨髓移植的俄文、英文、德文的研究,陆道培闭着眼都能背下来,为了真正应用到临床治疗上,医院的太平间,在阴嗖嗖的环境里拿死人练习,就为掌握从人体抽取骨髓的技术。但这次,陆道培实验的对象是一个鲜活的人,他陷入了沉思。
最后,陆道培还是接下了骨髓移植手术的重任。原来张秋月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同卵双胞胎之间开展同质骨髓移植,不存在免疫性的排异,风险可以降更低。但令陆道培没想到的是,张秋月的妹妹竟是已怀有3个月的孕妇,原本稍放下的心又被悬了起来,万一孕妇承受不住,手术失败就是一尸三命!
“为了让患者重新获得新生,我觉得可以搏一搏”,陆道培做了一个很多人都不敢做的决定——在抽取孕妇最少的骨髓的情况下开展手术。这是亚洲第一例骨髓移植手术,骨髓供者是孕妇,抽取的骨髓还是目前为止最少的量,陆道培的手术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万众期待下,手术成功结束,张秋兰活下来了,陆道培也因为这一场手术改写了中国骨髓移植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异基因骨髓移植事业的先河,并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他本人也被誉为“亚洲骨髓移植之父”。多年以后,陆道培回忆起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时,背过手笑着感叹自己当时真是“艺高胆大”。
张秋兰和陆道培
在这场亚洲首例骨髓移植手术里,最幸运的莫过于张秋兰,但跟张秋兰一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陆道培在一开始学习血液病学的决定并不受人支持。
3
17岁自学三国语言,文革批斗被分配打麻雀
陆道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年10月,陆道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医学世家,祖上三代都是眼科医生,天资聪慧的他学习上从小名列前茅,家里非常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做一名出色的眼科医生,但陆道培却对血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儿子想治在当时被当做绝症的血癌,陆道培的父亲无法理解,告诫他“千万不要搞血液病,否则只有看着病人干着急,没有办法”。
但陆道培却不以为意,并暗下决心“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攻克血液病”。
《拿破仑传》中的一句话陆道培至今都印象深刻:人在确定目标之后,应该不顾一切,飞向目标,不要让其他东西混淆了视线,扰乱了心绪。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猫,耗子越多越容易被转移视线,结果反而耗死自己却一只耗子都抓不到。陆道培不想做短命的猫,确定了目标后,他一头扎进了血液学研究里。
11岁至15岁期间,四处战乱,学业受阻,为补起落后的功课,陆道培整夜整夜地投入学习,有一年春节,陆道培“啃”完了整整一本英汉词典。
17岁,陆道培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上海肇和中学的毕业证书,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陆道培以为考上医学院就可以尽情汲取知识了,没承想学校竟没有中文版教材。当时的同济大学医学院是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博士创建,几乎所有先进的医学教材都来自国外,有德语、英语、俄语,就是没有中文,这意味着在正式学习之前必须精通各国语言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但这难不倒陆道培,“整个大学期间,我坚持每门课程都要读英文与德文参考书至少一种。临床实习前,我已熟记了两门外语的大量医学词汇,并初通俄语”。
大学毕业后,陆道培被分医院(现医院)内科工作,重点从事血液病学专业。正值匈牙利血液专家OlgaGvesti医院内科工作,Gvesti不仅对出血性疾病和凝血有突出成就,而且对其他血液病及血液形态学有很深造诣,医院院长、内科主任钟惠澜教授,申请跟随Gvesti医生学习。
当时有一位罗马尼亚血液免疫专家NoemiPascal来医院交流,但院领导并没有安排陆道培跟随这位专家,白天忙得团团转的陆道培压根没有时间去“偷师”,急得直发愁。后来,他自告奋勇将每天白天的门诊班换成急诊室夜班,白天便一直跟在罗马尼亚专家身后学习,晚上便在急诊室守候,简直像个24小时不停转的永动机。
但人生就不存在一帆风顺,正当陆道培开始探索之际,文革的到来中断了他对血液病的研究工作。
陆道培被当做“白专典型”轰出了实验室,擦地板、搞卫生、当看门是那段时期他的主要工作,尽管如此,陆道培仍然挤出多余的时间阅读血液病相关的文献,只为在之后能重新开展血液病学的研究。
“除四害”期间,陆医院顶楼打麻雀,如今听起来荒诞不已的事情在那时却是必须要完成的*治任务。陆道培暗暗窃喜,比起被人盯着打扫卫生,顶楼打麻雀至少没有人监视,“我当时偷偷带了本书,赶了一会儿麻雀,就找个地方坐下来静静地看书,整本拉丁文的《寄生虫学》就是在那时’啃’下来的”。
文革结束后,陆道培的血液病学研究迎来了转机,随着*和*府*策的落实,陆道培先后到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还有瑞士访问进修,出国留学的经历让陆道培大开眼界。他得知骨髓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在移植过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成为决定移植排斥反应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移植属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原来张秋兰病例的成功不是偶然!“这个病例的成功,早于日本以及很多先进国家”,得到这一发现的陆道培很兴奋,那时的他有了更高的目标“中国也一定要搞异基因骨髓移植”。
4
“中国也一定要搞异基因骨髓移植”
妙手仁心,帮重症血液病患重获新生
回国后的陆道培组建了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并任所长,整个医疗组的全班人马不过六、七个人,连一间正规的超净室也没有。他们利用一间办公室自行设计改装成超净室,用一张双人床架在塑料薄膜内作超净床,并采取吹风过滤等措施,达到了无菌标准(经测试检验符合美国宇航局一百级洁净度)。
自从亲自操刀了张秋兰的骨髓移植手术后,陆道培便坚信中国能自主研究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国外已有大量异基因骨髓移植文献资料,他极力反对照搬抄袭,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吸取,但一定要是中国自己的思路。比如,整个疗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是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的放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充分抑制以保证骨髓植存活。西方国家的放射量为到拉德,而陆道培同放射科的大夫一起反复试验、研究,确定了更适合国人的到拉德的放射剂量。
骨髓移植后,仍有术后合并症这一重要的难题需要解决,国外用于克制术后合并症的一种重要药物是环胞菌素。年陆道培到生产该药的瑞士药厂参观时,商议购买此药。厂方却对中国人能做骨髓移植手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直言为避免中国给他们的产品带来负面影响而拒绝出售环胞菌素。
陆道培心中有气,但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不前。凭着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想到胎盘可以阻碍母体对胎儿的排斥,起到免疫上的屏障作用,于是,成功利用含抗体的胎盘球蛋白,起到抗病*细菌感染,调控身体免疫。这些恰好是全世界在骨髓移植中所面临的难题。经过临床应用,证明胎盘球蛋白还可以使手术后的“移植物扰素主病”晚出现或不出现。这一研究震惊了国际学术界。
年,陆道培首次为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骨髓移植,骨髓供者是患者的哥哥,跟患者的基因并不相同,很有可能在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陆道培事先制定出了周密的应对方案:从术前预处理起,以半小时为单元,逐一部署。这一期间,陆道培失眠得特别严重,常常深更半夜,步行一站多地的路程,去附近小饭馆、医院的借打电话,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皇天不负有心人,陆道培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直到今天,哥哥的骨髓仍在为妹妹的身体持续造血。
年陆道培完成亚洲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我不是药神》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是用生命和时间在换取生存”,现实中白血病患者等到了,陆道培攻克了一个个血液病难题,为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网、健康时报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