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时光如诗
夏至已至
夏
至
日长之至,夏至已至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经90°时为交节点。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气候特点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和末伏。
夏至为天地之间阳极转阴之时。“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健康亦与天地气机密切相关。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所以夏天出汗多,每日必须补ml以上足够的水分。同时也可饮用适量的解暑饮品,如喝些绿豆汤、酸梅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重在养心
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我们应该保持神清气和,心胸平静,保持积极心态,尽量少发火。还应该培养乐观的性格,这样有利于气机的通泄。
饮食调养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季,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夏季因为多汗,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此时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清心。
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至忌吃食物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肥肉、鱼子、虾等。还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以免痛风找上门。
运动锻炼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适量运动有助于调畅气血、养护阳气。最好选择一些“轻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运动少的人,经常能扩扩胸、甩手踢腿也有益。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汗等多种疾病。温馨提示
夏至以后,气候炎热,是疔疮、丹*、痛风、静脉炎等疾病的高发节气,一定要做好防护,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