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人体因疾病造成的水和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通过静脉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后经常会遇到病人问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护理工作者又应该如何处理呢?护士:我输液的位置有点疼痛肿胀,是不是漏针了?护士:刚才漏液的位置肿了一个大包,药物能吸收得了吗?护士:漏液的部位需要怎么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1.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选择关节部位穿刺,由于患儿活动频繁,针头容易移位。2.固定不牢:胶布或敷料松动未及时更换或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确。3.血管使用不合理:血管细,输入高渗液体,刺激性大的液体或输注速度过快、过长。4.药物因素:主要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以及药物*性大的影响。5.感染:病人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或穿刺部位消*不严格,易发生感染。输液渗液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液;在拔出针头前,尽量从静脉导管抽吸外渗的药液;使用相应的拮抗剂,从原静脉通路注入或在外渗局部皮肤皮下注射;局部冷敷、热敷,或者先冷敷再热敷;以平放的方式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循环。一、传统方法(1)50%硫酸镁湿敷:通过镁离子渗入作用促进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2)75%酒精湿敷: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还有消*消炎作用。(3)肝素钠软膏:肝素钠是抗凝血药,通过抗凝血过程中某些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血流量和速度。二、冷敷和热敷的方法不管是冷敷还是热敷,都是第一次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敷15分钟。(1)冷敷:冷敷可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减轻皮损程度,常用于一些不易吸收和刺激性较大药物漏液的情况。譬如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等药物。另外,一些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等外渗,如果超过24小时也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会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从而加速组织坏死。(2)热敷:热敷可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导致的皮肤伤害,适用于一些易于吸收和刺激性较小药物漏液的情况。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某些化疗药物漏液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拉明、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但是热敷时,拔针后不可立即热敷,必须等几分钟后再敷,以免引起皮下出血,对于高张性输液漏液的情况,也可以先冷敷、后热敷。三、拮抗剂选择及处理方法高张性输液:如静脉营养制剂、造影剂、抗菌药等漏液时,抽取0.1毫升透明质酸酶,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毫升,在漏液部位采取放射状皮内注射0.2毫升,注射后15~30分钟冷敷,24小时内冷敷患处,24小时后热敷。血管收缩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漏液时,抽取10~1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的酚妥拉明注射液5~10毫升,经静脉导管或皮下漏液部位注射,以改善局部血管收缩及缺血现象。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四、简单经济的方法(1)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B族维生素及龙葵素,有散瘀,解痉止痛消炎促进组织细胞修复功能。(2)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含有大量蒽醌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可以增加白介素,有清热杀菌促进白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3)皮维碘:分解出游离碘、直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沉淀,促进创面干燥和肉芽组织生长,减轻水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合理选择静脉血管熟练掌握进针技巧和封管技术,学习静脉炎和输液外渗的发生机理原因,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渗液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鹤庆县妇幼保健院董骎)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