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选择
PICC置管通常在病人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中任选一条,导管直接插入到上腔静脉。需要选择弹性及显露性好的血管。
二、PICC置管的适应证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
(3)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
(4)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如输液泵;
(5)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板等;
(6)需要每日多次静脉抽血检查者。
三、PICC置管的禁忌证
(1)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如凝血机制障碍,免疫抑制者慎用;
(2)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3)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4)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5)局部组织因素,影响导管稳定性或通畅者。
四:优点
(1)PICC置管时因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且血管的选择范围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体的活动不受限制。
(2)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操作方法简捷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
(3)PICC导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制成,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非常柔软,不宜折断,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1年,置管后的患者生活习惯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4)因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等。
早期进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静脉损伤,确保化疗过程中能有良好的静脉通道,顺利完成化疗。目前已成为危重病和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
五、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用皮尺测量患者从穿刺部位至上腔静脉的长度,一般为45~48cm,选择好穿刺部位后,扎止血带,常规消*,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根据病人的情况保留导管长度。
六、X线检查
在给病人做了PICC的置管之后,通过透视或胸片确定导管尖端的的位置。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1/3,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汇合处上方2~4cm。也有文献报道,PICC尖端的最佳位置是其X线位置在第6~7胸椎水平。这个部位相当于体表第3-4前肋的位置,这个部位的上腔静脉血管比较粗,导管和血管壁摩擦的几率也就比较低,并且在这个位置血流和输液的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药物的稀释。
七、异常x线表现
如果PICC置管过深,进入右心房,需要适当拔出PICC导管。如果置管的时候PICC导管过浅,位于上腔静脉中上端,会增加导管和血管壁摩擦接触的几率,容易形成血栓和穿孔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